郭麗娟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隨著國家的繁榮昌盛,社會的文明程度更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茶館成為人們思想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陣地,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所以,茶館的室內設計非常重要,尤其是近幾年茶館的設計更具文化底蘊和藝術風格,給人們提供一種溫馨、舒適和學習的環境。但是,筆者調研了許多茶館的室內裝飾,大多存在中國傳統美學意境和文化底蘊缺失的情況。美學元素的缺失,導致茶館對我國的茶藝文化和美學思想宣揚能力弱化。木刻版畫本身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現實的表現力和教育功能,本文將木刻版畫融入茶館裝飾中,可以不斷地提升茶館的文化氛圍、傳播茶道。同時,也可以培養大眾的意識形態、人文思想、審美和創作美的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木刻版畫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美術門類。木刻版畫是藝術家通過實際的采風、畫面的構思與題材的凝練等,用刻刀在木質板面上表達藝術的思想和美感。木刻版畫所獨有的藝術特征,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木刻版畫以木板為載體,創作者根據木頭特有的紋理、尺寸等拿刻刀在木板上刻畫,最后以印刷的形式將創作的畫呈現出來,把特有的木味美、紋理美和印痕美都體現出來,故它是一種間接繪畫形式。所以,木刻版畫以其獨特的刀味、木味和印味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語言、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使得木版畫更具有簡潔、明快和單純的藝術魅力。
木刻版畫按照色彩可以分為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黑白木刻主要以黑白為主色調,色彩語言單純、整個畫面簡潔和視覺沖擊力強。一副優秀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首先要立意,其次要統籌設計布局黑白的構成比重。如黑色面積大,點綴少許白色,畫面呈現出莊重、穩重等;白色面積大,點綴少許黑色,畫面會產生更加簡潔明了和溫和等。所以,創作者會根據準備創作的題材,而進行黑白比例的搭配,巧妙和唯美的處理整體畫面的布局,會給觀賞者帶來強力的節奏感和立體感,使得呈現出的畫面就像黃河一樣,時而奔放激昂,時而萬頃平波,給人心理造成很強的節奏感。套色木刻主要以多變的色調為主線,色彩語言多變、畫面清新和視覺富有韻味。同樣,一副優秀的套色木刻版畫,其立意、色彩搭配和布局也同樣重要。總的來說,套色木刻版畫呈現出的畫面清新、優雅、明快,更加富有情趣、韻味和獨有的民族特色及藝術魅力。
總之,無論哪種形式的美術畫種,它都應該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木刻畫通過其自身的刀味、木味和印味刻畫著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也在潛移默化地對大眾進行著情感陶冶、人格塑造和價值觀改造,可以提升大眾的思想美、鑒賞美、發現美、創作美的能力。
茶的歷史和中國的歷史一樣悠久,社會不斷的變遷和交替,已經是中國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會文明程度的發展和歷史的演變,茶葉也逐步走入人們的生活之中,逐漸有了專門進行茶水售賣的市場。中國最早的茶館是以茶攤的形式出現在晉代,據《廣陵耆老傳》中記載“晉元帝時有姥姥,每日獨提一品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當時茶水以作為商品到市井上進行交易,但是其主要的作用是為人們解渴消暑。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宋代的時候出現了茶館,當時宋都城的大街小巷,到處是茶肆林立,時稱茶坊、茶肆、茶房、茶屋、茗坊等。有專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還有商販、勞動人民拂曉前進行交易的早市茶坊,這種茶坊實際上是一種邊喝茶邊做買賣的場所。汴京更多的茶館則是從早開到晚,直到夜市結束才關門的全天候茶坊。茶飲到此時,已趨于平民化、世俗化,同時也進入鼎盛時期,我們常說““茶興于唐,而盛于宋”,可以說中國茶文化發展在這時候已堪稱精絕,上升到無所不臻的至高境界,且為當時乃至今日的優雅生活注入了情趣。宋代茶已成國飲。當時自京城和州縣均設茶館。元代茶館是一個過渡期,明代品茶之風盛行。清初一百年的休養生息使清朝國勢一度強盛出現了“康乾盛世”的景象。清代茶館上承晚明。在數量、種 類、功能上皆蔚為大觀完全融入了中國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因此,“可以說茶館的真正鼎盛是在清朝”。近代由于戰爭的紛擾和貧困,導致茶館一度衰落。新中國成立,隨著國家的安定、經濟高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會全面進步,逐步出現了茶館。1988年老舍茶館的開業,這標志著中國茶館的重新復蘇。
南方北方的茶館,它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茶館大體分為書茶館、清茶館、貳茶館等,書茶館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為主要內容,比較好的布置很講究,配置藤桌藤椅,墻面掛字畫,營造茶館的氛圍;清茶館以飲茶為主題,桌椅一般為方形,陳設雅潔簡練,茶具為蓋碗,春夏會在門口搭設帳篷供散客喝茶,室內主要為常客。杭州的茶館,也叫茶室,既可以是文人墨客的書室,也可以是佛道的靜室,講究好茶配好水,品茗臨佳境,并貴在一個“真”字。四川的茶室以獨有的“社會功能”為主,主要是“擺龍門陣”、“民間會社聯誼站”、“民間法庭”等,舊社會的茶館為“袍哥”談公事的地方,也可以欣賞川劇、木偶劇、四川清音等,又是民間文化交流的場所。廣州的茶館“富貴氣派”較重,也稱之為茶樓,吃早點叫吃早茶,其特點是茶中飯,飯中有茶。天津茶館主要特點是服務于工商與一般市民的需要,也是商客的活動場所,其類似于北京茶館,賣茶兼有評書、清唱和小吃。茶館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新時代,茶館應該具有更多的職能,如茶文化的宣傳、傳統文化的傳播、藝術地表現等,所以茶館的內在裝飾變得越來越重要。
茶館是體現主人文化品位和生活習慣的地方,它能透露出許多的特點,比如主人的愛好、習慣、脾氣、心情等特質,是客人了解主人的一個特殊窗口。縱覽中國的歷史,書畫一直是辦公場所和家庭使用的裝飾必備品,以體現主人的高雅和底蘊。茶館也不例外,應該根據茶館的風格,而裝飾具有民族特色的書畫,來進行宣傳傳統文化和提升藝術素養等。木刻版畫以其獨特的“三味”和寫實表述能為茶館的裝飾起到點睛的作用。木刻版畫原版對茶館設計和裝飾提供了重要的媒介,可以使用原版的鏤空性,增加空間的通透性和藝術性。
黑白木刻版畫以其特有的穩重、莊重以及肌理美等,可以把茶室點綴的深沉凝重、端莊和古樸典雅。套色木刻版畫以其清新、妙曼和抒情,可以把茶室點綴的唯美、立體和清新。同時,木刻版畫也具有寫實性,一副作品就是一個故事,給人帶來遐想和思想教育功能。這里必須得談一下延安時期木刻版畫,它呈現內容和表現形式核心思想是文藝為廣大人民群眾而創作的,也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延安木刻版畫家面對敵人的經濟和社會的封鎖,依然不屈不撓,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懷著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將版畫創作與民族興亡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創作了一幅幅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版畫作品,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表現人民的偉大實踐、抗日思潮等木刻作品發表在各類抗日刊物上,或在各地舉辦流動展,使這些作品在解放區、國統區、淪陷區都得到了廣泛傳播,在戰爭年代發揮了宣傳救亡的積極作用。這些誕生在戰火硝煙中的作品,至今還能深深地打動人心。所以說,延安時期木刻版畫作品對戰斗與生活的細膩體察與真實記錄,使我們得以從這些珍貴的圖像中觸摸歷史細節,感受中國人民奮進圖強的延安精神。所以說,把木刻版畫裝飾在茶館中,不僅可以點綴和裝飾,同時也可以肩負黨史宣傳教育,從而潛移默化的改造人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可見,木刻版畫對當前茶館的裝飾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增室內空間的底蘊,個性的強調茶室的風格,也呈現出了茶室的文化和藝術氣息,從而實現了情感的升華。同時,延安時期木刻版畫自身具備天然的紅色基因和傳播效應等,讓人們了解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付出的努力的光輝歷程,從而去感悟紅色藝術家的優質品質,也可以深層次的培養人們意識形態、審美能力和創作美得能力。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層次的追求更高,茶室儼然成為當前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當前,茶室的裝飾良莠不齊,特色不鮮明,也不能承擔起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和歷史史詩的使命。木刻版畫歷史悠久,以其特有的藝術特色和紅色基因,我們應該去發揚和傳承,讓它在新時代的茶館中煥發出更大的光芒。
本文以茶館設計中木刻版畫的應用為研究主題,著重的反映了新時代中國茶館在設計中融入木刻版畫元素,利用其特有的“三味”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和審美的提升,利用其木味美、紋理美和印痕美,極大的增強了消費者身心愉悅的體驗,以及木刻版畫本身具有的宣傳教育功能,完美的敘述了黨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貢獻,一副副作品展現了有血有肉的史詩畫卷,這對當前人民的教育和熏陶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