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娟
(蘭州工業學院 電氣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雙創人才主要是指創新與創業人才。創建雙創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創新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突破教育現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校企合作是踐行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路徑,其優化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與企業建立聯系,兩者共同來培育學生,這樣既能保證學生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又能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路,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進而為雙創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校擴招政策的落實讓更多的人有步入大學進行深造的機會,但與此同時,這也導致畢業大學生的數量逐年遞增,使得青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多,人才“內卷”現象也愈發突出。不僅如此,很多企業在招聘畢業生往往會對他們的創新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這就意味著國內院校在培養大學生時要注重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然,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政府以及大學院校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擴寬學生未來發展渠道。也就是說,培養“雙創”人才應該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點。為此,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比如茶文化,能夠對完善校企合作“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作用主要體現下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對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未來發展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完善大學教育體系的有效手段。我國正處于建設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的重要階段,而與國外一些大學生相比,中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明顯處于劣勢,所以要想使中國的大學教育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教育水平,就必須把“雙創”教育擺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不僅要構建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更要加大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投資力度,為學生創造更優越的創新創業教育條件。但不可否認,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我國“雙創”教育起步較晚,所以很多教育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內涵等等。中國具有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有選擇性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中不僅能夠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增加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讓學生自主地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
實際上,與教授學生專業文化知識不同,“雙創”教育能力的提升往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并投入相當大的精力。這就意味著學生不僅要有信心能夠在雙創教育中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而且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會因為在短時間內沒有明顯的進步而氣餒,甚至是自暴自棄。因此,這就要求國內院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擺正心態,使他們始終都能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得與失。但很明顯,傳統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更關注對學生雙創基礎知識和技巧的傳授,但大大忽視了對他們思想、觀念以及心態上的教育,培養模式存在不足。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往往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容易面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有的學生不能正視這些問題,總是喜歡逃避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最終導致創新創業的失敗;而有的學生也不同,他們在創新創業之前不僅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包括知識的積累、對市場的調研等等,而且也做好了失敗的準備。所以后者最終成功的概率要遠遠大于前者。中國茶文化融入了很多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學思想,所以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把茶文化引入到校企合作雙創人才培養模式中能夠豐富雙創人才培養的內容。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業也應該為培養“雙創型”人才做出努力。在過去,國內院校更習慣將教育教學資源投入到理論教學工作中,卻忽視了人才的社會適應性、應用性和引領性能。學生的就業情況不僅可以間接反映出教育教學質量,而且也對學校未來發展前景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多數畢業生往往具有夯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但是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卻令人堪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在實踐教學方面往往比較輕視,所以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對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實際需要。企業與學校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因為學校是為企業輸送人才的主要場所,而傳統的教育模式都忽視了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導致學校培養出的很多人才并不符合企業的要求。為了打破這種現狀,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必須要充分體現出來,既要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理想的場所,同時還要明確人才培養方向。除此以外,國內院校也應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校企合作雙創人才培養機制,并堅定不移地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標,實現專業知識課程、崗位實踐和創新創業客戶層的無縫銜接。茶文化在校企合作雙創人才培養模式中可以進一步明確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哪些,從而保障企業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
加強“雙創型”人才培養不僅是提高學生未來發展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更是完善現有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方法。校企合作的順利實施既需要學校的牽頭,同時還要求企業的積極配合,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打造新時代背景下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與此同時,要利用好中國茶文化,一方面豐富雙創教育內涵,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高度和心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校與企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推動雙創人才培養工作的健康發展。
雖然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國內很多大學院校以及企業在形成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的過程中都忽視了對茶文化的融入,使得學生和企業員工對茶文化的了解都不夠深入。在培養“雙創”人才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最基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心態的變化,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雙創”人才培養目標。中國茶文化舉世無雙,尤其是中國茶文化特有的育人功能更是讓其它國家的茶文化難以望其項背。因此,在校企合作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制定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企業,其都要充分認識到茶文化在其中所能夠發揮出的作用,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茶文化融入其中。首先,要加大對茶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以及企業員工對茶文化的認識,并培養他們學習茶文化的意識和觀念;其次,還要積極開展茶文化交流活動,并豐富茶文化交流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讓很多的人能參與其中,活躍茶文化學習氛圍;最后,要將茶文化與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緊密聯系起來,打造全新的茶文化學習平臺,激發他們學習茶文化的興趣。
“雙創”教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的引領,所以打造更專業的“雙創”教育師資隊伍至關重要。我們知道,在實際的創新創業過程中往往要講究技巧,而一般的教材并不會涉及到這些技巧。當前,很多負責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都比較“業余”,基本上都是由輔導員、班主任等人負責。但這些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方面的能力往往并不高。所以這就很難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質量。除此以外,這些教師的茶文化知識基礎也比較薄弱,遠遠不能滿足茶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這就意味著現有的“雙創”教師隊伍并不能起到關鍵性的指導作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得不到提升。所以,無論是為了完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還是進一步發揮茶文化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都要打造更專業的雙創教育師資隊伍。不僅如此,企業也應該加強與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合作,并根據需要安排企業員工與教師協商制定“雙創”人才培養模式。
綜上所述,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善校企合作雙創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將茶文化滲透到校企合作雙創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不僅能夠豐富雙創教育內涵,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高度和心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學校與企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推動雙創人才培養工作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