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旭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茶文化憑借自身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及強大的生命力與包容性深深烙印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目當中,在現代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應用價值。在教育教學領域,茶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茶文化與諸多學科都有著共通之處。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便可充分利用起茶文化資源來輔助教學,借助茶文化強大的影響力來提升思政教育對學生的感染力與說服力。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當中,實踐教學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其是思政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和提升學生實踐與應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將茶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踐教學當中來,讓高職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去認識和了解茶文化,感受茶文化和思政教育之間聯系的緊密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拓展思政教育的內涵與內容,也有助于創新思政實踐教學的形式,帶給學生更多的新鮮感。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不斷增強,我國社會環境正處于發展與變革的關鍵階段,各種文明以及意識形態的沖突愈演愈烈,文化軟實力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強。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過程中融入更多的茶文化內容,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們全方位了解到具有深厚歷史淵源的茶文化,感受到非同一般的茶道精神,而且茶文化更在一定層面上代表著傳統文化在思政教學中的榮納入,學生們通過學習茶文化,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與精神文明的了解程度,從而進一步堅定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增強傳統文化的自豪感,積極承擔起踐行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被外界因素所影響。
茶文化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將茶文化中所蘊含的內容與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緊密融合在一起,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思政教育教學中可應用的茶文化資源非常之多,諸如茶史、茶道、茶葉分類、茶具、茶藝、茶禮、茶政、茶典、茶流派、茶與文藝、茶與名士、茶館文化等等,都有可能成為思政教育教學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首先,融入茶文化,學生可以在思政課堂上學習和了解到更多茶文化的內容,進一步提升對傳統茶文化了解的深度與廣度,其有助于提升學生們科學素養。然后,學生們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親自學習茶道、了解茶詩、欣賞茶舞,感受茶文化的強大魅力,這必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傊?,茶文化的融入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茶文化中雖然擁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盲目選擇使用,其在融入茶文化資源之前必須要憑借自己的專業能力來進行甄選和鑒別,要選擇出與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相符的茶文化資源,以確保茶文化資源輔助思政課程實踐教學的作用,同時也要確保茶文化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性。而對茶文化資源進行甄選和鑒別的主要參考依據便是思政課程實踐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目標,其需要以目標為指引,保證引入和應用方向的正確性。關于這一點,高職院校需要緊密聯系當前社會發展實際,積極響應上級理念號召,組織思政教育工作人員一起就思政課程實踐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目標進行分析和探討,秉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更具新穎性和更具說服力的實踐教學方式來證明茶文化在思政課程中的融入目標。以茶為載體,大學生能夠在多元文化視野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和傳承,掌握茶文化的基礎知識,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培養學生“文明、禮讓、謙和”的優秀品德修為,以茶禮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思辨能力等。
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實踐教學需要建立在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而理論知識的重要來源便是思政教材,因此,要想確保茶文化能夠在思政課程實踐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和作用,建議高職院校可以嘗試將茶文化這一教學資源編入到思政課程教材當中來,如果現實條件不允許更換思政課程教材,那么,高職院校課可以組織思政課程教師群體共同就思政課程實踐教學中可利用的茶文化教學資源進行總結與整合,單獨編制出一本茶文化教學的內容,以供教師參考和應用,這樣一來也可以確保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在茶文化資源內容應用上的一致性。建議增添的茶文化教學內容主要以茶的發展史、茶詩、茶故事為主,這樣的內容會更具可讀性和親和力,學生對此類內容也會比較感興趣,切忌打斷羅列茶文化概念和理論。教師在應用茶文化教材內容時也要做到靈活運用,要隨時根據實踐教學的內容來進行設計和調整,確保自己在教學中所提到的茶文化知識或者故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貼切,要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范疇,切忌為了追求高大上而講述一些太過精深的內容,學生更愿意透過小事情去發現大道理,而不是直接擺事實講道理。
高職院校在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以及常規實踐教學這兩個主渠道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創新思政課程實踐教學的活動形式,要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尋求創新和突破。建議高職院??梢远嗦撓瞪鐣黧w,和相關社會主體建立起合作關系,為學生尋找到更加廣闊的實踐參與平臺,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去領略傳統文化、陶冶人格情操、傳承中華美德。
例如高職院??梢耘汕蚕嚓P部門工作人員提前去聯系茶園或者茶葉基地負責人,盡全力與這些天然實踐基地建立起單位合作關系,不定期帶領學生們到這些茶園或者茶葉基地去參觀實踐,讓學生們創造機會親自參與到具體的茶葉制作和茶藝表演當中去,同時也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茶葉的生長與制作,通過與茶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感悟茶道、茶禮,進而感悟人生哲理,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再比如,學??梢哉\意邀請業務權威認識和茶文化專家人士到學校開展交流講座,就茶文化的精神與內涵進行深入講授,以作為思政教育茶文化融入的延伸與拓展,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還有,學校也可以邀請茶藝表演者到學校給學生們表演茶藝,讓學生們觀摩和學習茶禮茶道,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建議高職院校成立茶文化社團,給予該社團更多自主權利,鼓勵社團成員從事一切與茶文化相關的正規活動,在實踐中加深對茶文化的感受,同時感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目前從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教師多是從專業院校畢業的優質人才,他們在教學能力、思政理論知識等方面都是比較有優勢的,可是在思政教師隊伍當中存在著一個普遍性問題,那就是欠缺對茶文化的認知。在學校要求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工作之前,他們對茶文化的了解可謂知之甚少,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他們不得不嘗試將茶文化引入到思政課程實踐教學設計方案當中來,可是鑒于他們對茶文化知識的缺失,導致最終呈現出來的教學效果并不如預期般理想。基于此,建議高職院校要盡全力去提升思政師資隊伍的整體素養,要加大對思政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多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活動,鼓勵思政教師積極參與和學習茶文化知識,迅速提升自己,補充自己在茶文化知識方面的欠缺。與此同時,思政教師自己也要抽時間去學習和參加相關茶藝培訓,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實踐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只有獲得真實的實踐感受之后才能夠更精準地尋找到茶文化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融合方式。
綜上所述,茶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課程實踐教學時一定要精準選擇適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茶文化內容,確保茶文化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融入效果的理想性。思政教師也要秉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隨時就融入的茶文化內容以及所選用的融入方式進行調整和完善,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思政課程實踐教學服務,讓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知識和技能,獲得更多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