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芳
(晉中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當前是一個教育創新的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發展工作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各地區高校領導要主動加強對思政教師開展理論教學的指導工作,引導他們注重利用各種渠道挖掘出具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并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培養愛國情感。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本身擁有著極為燦爛的悠久歷史文化,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包含了多元文化元素和藝術內涵,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通過在理論教學中合理融入優秀傳統茶文化,不僅能夠幫助傳承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充分利用茶文化精神品德教育作用,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涵養水平。
在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堂上,思政教師更多是圍繞著書本內容單方面向學生講解各種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從而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產生抵觸厭倦的學習情緒。把茶文化引進課堂教學,學生能夠對多元文化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吸引他們的學習注意力,此時教師要發揮出茶文化良好的德育作用,科學詮釋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品質內涵,促使學生能夠深層次了解并熱愛上傳統文化,有效提升學生的個人文化修養。在中國茶文化發展體系中,最為顯著的內涵特征就是其耐心與磨礪,思想政治教師在傳授講解優秀傳統茶文化時,不僅僅只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茶文化歷史,掌握各種采茶、炒茶的技藝方法,而是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分析茶文化的核心內涵,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使他們優雅、沉穩、慢下來潛心學習,嚴謹治學,努力做一個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茶文化最早出現于古代春秋戰國時期。中國茶文化充分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文化禮儀,通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合理應用茶文化,能夠幫助思政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規范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舉止行為,更好與他人進行和諧友好相處。近幾年,網絡技術發展迅速,互聯網平臺上出現了熱門詞“佛系生活”,而茶文化下的人類生活狀態就是佛系生活的一種重要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結合該種特殊流行風向,將茶文化與思政理論教學科學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傳統茶文化中透析社會時事,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個人思想格局。
面向思維活躍的“00”后群體,思政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弊端,不再一味向學生灌輸課程教材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高校教師要通過互聯網平臺深入挖掘利用我國多元的茶文化內容,將這些茶文化收集整理制作成精美的教學課件,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以視頻、圖片加文字的形式直觀清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無疑能夠調動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一邊觀看茶文化視頻進行文化熏陶學習,一邊切身體驗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正熱愛上自己的國家文化,在課余時間去主動學習傳統文化。除此之外,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創新采用提問式教學方法,圍繞茶文化學習資料提出相關問題,并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激烈的探討交流,相互發表個人意見和看法,這樣有利于散發學生的創新學習思維,提高他們對于實際問題的思考分析和解決能力。最后,思想政治教師還需跳出課堂教學框架,在課堂教學結束之余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的親密互動交流,向學生推薦各類優秀的茶文化書籍作品,比如我國茶圣陸羽所創作的經典巨著《茶經》,亦或者向學生布置關于我國古代詠茶詩詞歌賦的作業,讓學生深入學習茶文化并發表自身的學習感受,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完善他們自我的學習結構。由于我國茶文化擁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并且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堂上融入茶文化教學資源的同時,還需結合學生的學習愛好需求和學習情況,綜合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展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夠保障茶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成長。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展不能只是停留在課堂層面上,還應該積極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去領略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拓寬大學生的視野,熏陶感染大學生,使她們真正樹立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參與,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在活動中,培養他們良好的知識轉化能力。高校可以通過邀請社會茶文化研究專業學者到校進行開展主題交流會,為廣大師生普及優秀傳統茶文化知識,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綜合素養。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師還可以組織帶領學生到當地博物館、茶文化基地進行親身參觀體驗學習,讓學生切身體驗感受到茶文化的精神內涵魅力,從心底里熱愛上中國傳統文化,并努力去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當之無愧的文化傳承者。現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發展理念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與思想。高校可以通過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搭建起校園微平臺,基于該平臺向廣大學生推廣傳播豐富的茶文化知識,只有當全體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高尚道德情操意義,才能夠深入學習認知當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水平,能夠形成自律自強的優良道德品質。
在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更多是照本宣科,為能夠與學生實際生活與學習愛好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愛國主義教學為例,其作為高校學習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內容,教師要注重創新實踐教學路徑,全面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教學程度,充分保障學生良好學習效果。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利用傳統茶文化展開審美教育,熏陶學生身心,促進他們學習和諧健康的發展。在我國古代社會生活發展中,眾多文人騷客在工作學習之余,都會選擇泡上一壺茶進行自我品茶,亦或者與知心朋友座談交流,這種優雅的文化氛圍環境你不僅能夠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全面展現出我國重要的傳統藝術文化特征。在思想政治理論審美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引進利用經典有關茶文化的圖畫、詩歌等內容,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觀賞品鑒,促使他們能夠在該過程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茶文化的無窮魅力,學習理解掌握到茶文化的精神思想內涵。在茶文化的審美熏陶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獲得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還可以幫助自我提升個人藝術文化修養,在業余生活中將會得到更多的談資話題。
在茶文化發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與學生專業課程性質結合在一起,開展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能力和政治素養。以高校音樂專業為例,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音樂班級開展思政理論教學活動時,可以科學有效構建出“思政+音樂”的教學模式,通過結合本校音樂專業的性質特點和學生愛好需求,合理引進應用有關茶文化的音樂作品,讓音樂專業學生進行聆聽品鑒,發表自己對該作品創作的意見和看法。比如,教師可以借用在大學生群體中榜樣偶像周杰倫的作品《爺爺泡的茶》,該首歌的歌詞創作極其富有生活氣息,能夠讓那個學生在聆聽的同時產生向往田園生活的情感,回憶孩提時的簡簡單單,聽《爺爺泡的茶》心無雜念,回憶享受那種親情,感受平平淡淡與簡簡單單的快樂。在該首歌中有這樣一段歌詞“陸羽泡的茶,聽說名和利都不拿”,充分說明了古代愛茶之人那種淡泊名利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以音樂形式開展思政理論教學活動,能夠創建出符合音樂專業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情境,最大程度激發音樂專業學生對于思政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有效達到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
基于茶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注重創新實踐,思想政治教師要樹立起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提升自我實踐教學創新意識和能力,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熱點,合理引入優秀傳統茶文化教學資源,為學生創建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文化的魅力,體悟思政課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