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之涯
就業問題,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民生問題,是關乎國家發展、人民幸福的基礎性問題。據統計,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有874多萬人,全國中職學校畢業生也將近1500萬人,2021年這些數據仍呈上漲趨勢。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廣大中職學生如何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就業機會?這需要中職學校深入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目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在高校受到普遍關注,不少高中學校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索,卻獨在中職學校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冷遇”。中職學校主要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置于學生實習活動中,卻未能構建起體系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這不免對學生的未來就業、職業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加上近年來就業分配制度改革逐漸走向深水區,給中職學校學生帶來極大的就業困境。由此可見,中職學校深入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正當時。
首先,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管理機構,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設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管理機構,是確保相關教學工作能夠有序開展的前提。管理機構可以是職業生涯指導委員會,或者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聯席會,主要負責制訂教學計劃、實施細則等工作,并監管教師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情況,對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教師提供幫助。
在此基礎上,中職學校應著力打造一支專業強、素質高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職教師隊伍。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通過招聘新教師,或是從原有教師隊伍中篩選對本工作感興趣的教師,然后開設培訓班、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邀請專家到校講學,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職教師進行專門培養,不斷提升其職業發展理論、個人和群體指導技能、項目管理和實施等能力,確保每位教師都通過相關考核并取得從業證書后,方能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
其次,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設計系統化的教學課程,有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的職業發展、就業選擇的指導。中職學校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專業需求,設置有梯度的教學規劃,如一年級應以認知教育為主,引導學生進行職業探索,學習就業政策、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且可行的職業理想;二年級應以素質培養為主,不斷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心理健康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創業觀,培養健全的人格;三年級應以能力發展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信息搜集與管理能力、職業決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通過科學的課程教育,逐漸提高學生的擇業意識和就業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調整、修正自己的職業發展理想,讓學生都能找到更適合自己、更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職業。
最后,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要組織各種相關活動,以活動促教學。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中職學校可根據學校實際定期開展就業講壇活動,邀請企業專業人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家、往屆成功校友等,到校為學生做專題講座,解答學生的各種就業困惑;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校刊校報等陣地,或是通過主題班會、團支部活動、新老學生交流會、學生家長會等活動,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比賽、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宣傳等,通過精彩紛呈的活動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三下鄉活動、寒暑假社會體驗等活動,在鍛煉能力、磨煉意志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對職業的認識、對社會發展的認識。
當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家庭的積極配合。總而言之,中職學校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各學校除了要主動發揮自身的教育職能,還應積極與社會、家庭等聯合,努力構建學校、政府、社會、家庭“四位一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就業指導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