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芳珍 柴阿莉
摘?要: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領域內的各種問題為學習起點,以問題為核心規劃學習內容,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一種學習方法。文章基于“核心問題”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教學案例,提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四個步驟:基于課程目標,提煉“核心問題”;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基礎問題;設計“問題串”,發展數學思維;優化多層練習,提升數學能力。通過四個步驟,突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體地位,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驅動教學法;核心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隨著課堂物態形式的改變,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受到重視,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動式、項目化教學方式進一步普及。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體地位,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呢?文章嘗試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的初步探究。
一、 基于課程目標,提煉“核心問題”
上好一節數學課關鍵是抓住“核心問題”。鄭毓信認為:現實中我們可以就每一節課或者相關的幾節課去提煉相應的“核心問題”——這也就是所謂的“課眼”。如何提煉“核心問題”?數學教參是對數學教材的有效解讀,我們需要認真讀教參中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和蘊含的數學核心素養,再從教學目標中提煉一節課的“核心問題”,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二)》時,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是:1. 結合具體情境,用問題驅動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讀寫法,會正確讀寫小數。2. 經歷自主探究小數讀與寫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3. 培養學生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本節課的核心問題:怎樣讀寫小數,發展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讀寫法,會正確讀寫小數。教學難點:掌握有0的小數讀法和寫法。
在教學《簡便計算》時,我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1. 結合具體情境,用問題驅動的方式,理解簡便計算的算理,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會簡便計算。2. 經歷自主探究簡便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合情推理和符號意識。3. 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節課的核心問題是:怎樣簡便計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學重點是: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會簡便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簡便計算的算理,能靈活計算。
“核心問題不是課本上具體的問題,更不是一個個知識點,而是與學科課程目標相關聯的更為根本的問題。”并且與課標中的十個核心概念密切相關。如在學習簡便計算時,其核心問題是:怎樣簡便計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簡便計算”與“運算能力”緊密相連,“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通過“說一說,你是怎樣簡便計算的?還可以怎樣簡便計算?”等問題引導,讓學生理解簡便計算的算理;通過對比不同的簡便計算方法,讓學生尋求合理簡便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二、 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基礎問題
結合核心問題和具體情境,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教師要提出基礎問題,導入新課。
教學片段一:在教學《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二)》時,師: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小數?生1:“我在超市里見到過一瓶礦泉水,價格是2.8元。”生2:“我在車站見過有的人測量身高,測出來是1.5米。”師:“小數由幾部分組成?”生:“小數由三部分組成,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師:“如何讀寫小數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片段二:在教學《租船問題》時,師:“同學們在公園里看到過船嗎?”生:“看到過船,有的大,有的小。”師:“大船和小船對乘坐人數有沒有要求?”生:“有要求。”師出示:“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限乘是什么意思?”生:“大船最多坐6人,小船最多坐4人,不能超載。”師:“有32人乘船,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生:“怎樣租船?”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租船問題。”
在問題引導下,學生用已有的經驗和學過的知識,積極思考和表達。這不僅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三、 設計“問題串”,發展數學思維
依據每一節課的“核心問題”,教師應如何結合教材中的素材,設計問題串?首先是反復閱讀教材中的素材和教參,從中理清教學的思路和學生思維發展的路徑,再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有效的“問題串”,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教學片段三:在教學《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二)》時,師問:“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在哪個國家嗎?”“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怎么樣?”“你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你會讀出這些小數嗎?”“你是怎樣讀小數的?”“小數部分怎樣讀?”“你會讀340.09嗎?”“說一說,小數中的0怎樣讀?”通過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
使其主動探究小數的讀法: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讀出來,小數點讀點,小數部分依次讀出每個數字。整數部分末尾的0不讀,中間有幾個0只讀一個零;小數部分有幾個0要依次讀出來。
接著,學生嘗試學習小數寫法。師:“你是怎樣寫出小數的?”“小數部分怎樣寫呢?”“你會寫一百點零零六嗎?”“小數中的零怎樣寫呢?”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學生不僅歸納出小數寫法:先寫小數部分,再寫小數點,最后寫小數部分,依次寫出每個數字;還得出小數中關于0的寫法:整數部分的零,要寫滿數位,小數部分的零按照讀法寫出來。
教學片段四:在教學《簡便計算》時,師:“王老師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裝一打(一打是12個),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要求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怎樣列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你會簡便計算嗎?試一試。”“說一說,他是怎樣簡便計算的?用到了什么運算定律?”“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簡便計算?”“說一說,他又是怎樣簡便計算的?用到了什么運算定律?”“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簡便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最后得出結論:根據數字的特點,選擇不同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接著,教師用“問題串”引領學生探究除法的運算性質。師:“王老師買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每支羽毛球拍花了多少錢?你會計算嗎?”“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還可以怎樣計算?”“他是怎樣計算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對比這兩種算法,你有什么發現?”“可以寫成330÷5÷2=330÷(5×2)。你能不能舉出這樣的例子?”“等式左邊的算式是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右邊算式呢?”“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寫成一個數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你會用字母表示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交流思考過程,得出結論:除法的運算性質
a÷b÷c=a÷(b×c)(b≠0,c≠0)可以給計算帶來方便。
在“問題串”中,教師先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或者結合教材中的素材提出問題;學生再獨立嘗試解答;學生之間再交流想法,思維碰撞;最后完善解決問題的過程,優化方法或得出結論。在問題驅動下,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也突破教學難點。學生不僅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了數學的思想與方法,還會嘗試用數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
邱學華認為:“教學是一種積極的雙邊活動,必須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主動性越強,自覺性越高,就會學得越好。”在問題串的引領下,教師不斷地追問,學生連續的思考,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時學生自主嘗試和同學之間交流碰撞,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深度學習,而且落實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雙主體理念。
四、 優化多層練習,提升數學能力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為了鞏固一節課的知識和技能,我們會設計一些基礎練習、提升練習和實踐練習,引領學生鞏固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片段五:在教學《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二)》時,我們設計的鞏固練習是:
1. 讀出下面各數:6.72?0.04?0.058?3080.008。
2. 寫出下面各數:六百點七八,五點零六,零點零零三。
3. 組數:用0、3、6、8和小數點寫出下面各數:(1)寫出小于1的三位小數;(2)寫出所有的三位小數。
4.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讀一讀,寫一寫。
通過基礎練習,學生對小數的讀寫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掌握,也能正確地讀寫小數。通過提升練習,學生能有序思考小于1的三位小數,積極探究組成的所有三位小數一共有24個。通過讀數、寫數、組數和找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同時學生感悟了考慮問題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提升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實踐,我們總結出了“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四個步驟是:基于課程目標,提煉“核心問題”→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基礎問題→設計“問題串”,發展數學思維→優化多層練習,提升數學能力。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會了聆聽,學會了表達,學會了互相學習,有的還學會了提出問題。“問題驅動教學法”不僅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雙主體理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有效地探究新知,教師給學生課堂練習留有充足的時間,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不斷的嘗試與思考,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落實核心素養。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問題驅動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但是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策略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實踐。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只運用一種教學方法有局限性,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引領”與學生提問能力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熱點與關鍵”系列之二[J].小學數學:數學版,2020(12).
[2]吳正憲,張丹.讓兒童在問題中學數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3]邱學華.邱學華論嘗試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晉芳珍,柴阿莉,陜西省咸陽市,陜西省咸陽市楊陵區楊凌高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