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雨


【摘 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復習課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學生可以利用復習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合理制定有效的教學措施,這樣才可以保證章節復習課有效性獲得大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簡明扼要的分析了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有效性,以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有效性
就初中數學的教學來講,章節復習課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其可以串聯零散的知識點,使知識之間建立內在聯系,形成全面的知識網絡,使學生可以充分掌握知識的基本內涵,這樣不光是能夠查漏補缺,也可以優化學生認知結構,更加可以再創造知識。因此,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是怎樣提升章節復習課有效性,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課前準備
復習課原本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反饋過程,屬于反思性質的教學活動。學生是否積極主動的參與直接關乎到復習課堂是否有顯著的教學效果,所以復習課必須要將學生作為主體,引導所有學生用自己的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認真反思犯錯的原因,發揮出防范于未然的重要作用。把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這符合新課標提倡的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這一教學理念。
(一)注重學生的自我測評和自我整理
教師要事先向學生發放章節復習課的1張A4容量的小測驗,使學生利用課上或者課下時間自己做好,盡量集中時間要求學生共同完成,這樣可以確保完成效率,然后教師將這些小測驗進行回收,而且認真批閱。同時,可以在講義反面填寫有關信息,利用要求學生查閱日常做好的作業以及教學輔導資料等等,對日常的錯題進行歸納總結,全面分析錯誤的真正原因,也要按照規范要求填寫一張學生自我測評表,還要進行深入的反思,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結合這些疑問,有針對性與同學進行溝通。
(二)教師整理、歸納以及反饋資料
結合學生提交的學生自我測評表以及小測驗,依照測驗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來合理進行分類統計并認真填寫。掌握班級所有學生的總體情況和實際情況,進而方便分析在課堂上知識是否具有個體性以及全體性,這在復習課中是極為重要的。利用錯誤以及錯誤的原因,確定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重視,或者尚未講解的知識點,確定哪些知識點需要深入分析。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教學重點突出出來,徹底突破每個難點,真正做到對癥下藥。
二、課堂實施
課堂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取決于教師是否起到自身的作用,教師不可以完全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也不可以只是要求學生做練習,必須要將講解和練習進行有機結合,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如果要想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那么對于有些經常犯錯的學生,教師就不能嚴厲的訓斥。教師還必須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情緒,對于一部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清楚地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之后,也要給他們足夠的肯定和表揚,使這些學生有學習動力的同時,也有壓力,鼓勵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重點是鼓勵,就算沒有充分掌握新講解的課程,也要多表揚,讓其對數學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必須要盡可能找到他們身上的長處,可以表揚他們答題正確,也可以表揚他們計算認真,使這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使得他們打心里喜歡數學,認為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在學業上有所進步。具體而言,在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個人當做參照點,重視自我努力,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高效復習,使學生在現有的知識體系下領悟到復習知識的重要應用價值。
(一)重視技術,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體系
在初中階段,與其他學科相比之下,數學學科具有的系統性以及綜合性都相當強,現有的初中數學教材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基本原則來科學編排,每個知識點都是利用模塊式進行呈現。因此,對于學生而言,對問題進行解決時不可以在現有的認知結構中迅速獲得有關知識,這就導致了建立全面的知識網絡體系成為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必須要重點攻克的難題。在實際復習過程中教師需要耐心引導學生清楚梳理基礎知識,而且將脈絡都理清,橫向或者縱向對比和聯系知識,將其轉變成學生的知識網絡結構圖。
例1? 對“四邊形復習課”內容進行講解時,采用圖1框圖建立知識網絡。教師向學生提問“本章節你們學習的內容都有哪些?不同知識點之間有什么聯系?用你感興趣的方法將知識結構圖畫出來。”在6分鐘后,學生畫出知識網絡結構圖,如圖1所示。教師要求已經做出知識結構圖的學生,必須要仔細檢查,而且與同學彼此對比和溝通,是不是有遺漏,在網絡結構圖中將每個序號都填上,請在序號所在的位置將應填的轉化條件填寫出來,填寫結束后,同學之間彼此交換著評閱以及檢查。
之所以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真正的目的是教師要求學生在自主建立知識網絡結構圖后,首先對自己進行檢查,然后查找資料對自己進行評價,進而使學生懂得對自己進行反思,然后讓學生通過溝通完成互相評價,培養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能力。利用構圖,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使學生以高視角為出發點,分析知識體系,將每個知識點都全面掌握,而且結合《考試說明》,做到中考中對于梯形以及矩形等等概念提出的“理解、體驗”的有關要求。
(二)緊緊抓住本質,重視題組變式訓練
在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中,內容量相當大,但一節課時間固定是45分鐘,怎樣在一節課中使學生得到提高,是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備課過程中所選擇的例題應該具有較強拓展性以及典型性,以擴大學生思維的深度以及廣度。通常,許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用題組變式教學,也就是系列改變已有的起點題目,形成多個問題,使學生可以自己經歷在“變”的現象中將本質“不變”找到,在“不變”中對“變”的一般規律進行探索,以充分了解數學方式,加強學生認知能力,可以自己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例2? 關于“一次函數復習課”的例題。如圖2所示,已知直線l:y=kx+6與x相交于點x,與y軸相交于點y,其中,點E和點A的坐標分別是(-8,0)、(-6,0),點P(x、y)是第二象限的動點。第一個問題是將k值求解出來;第二個問題是將ΔOPA的面積S和x的函數關系式寫出來,而且將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寫出來。變式1:如圖3所示,直線l上是不是有點B,讓ΔAOB是等腰三角形,如果有點B,在圖中將點B畫出來,如果沒有點B,需要講出理由。變式2:如圖4所示,在y軸上將動點N(0,n)進行移動,要想保證AN+P1N最小,點N需要移動到哪個位置,求出其坐標。
教師之所以這樣設計,真正的意圖是利用這些變式,學生了解且回想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全面科學整合原題,對“變”中存在的“不變”進行認真分析,以揭示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融入多元化的思想,主要包括轉化、數形結合思想等等,以幫助學生深層次掌握所學的知識,實現多題歸一。
三、課后反思:章節復習課的有效性需要關注哪些
將課堂作為切入點,使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的有效性得到顯著提升,轉變以前的題海戰術,緩解學生沉重的負擔,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始終是教師想要真正實現的教學目標,結合該教學目標對章節復習課進行合理地設計,滿足學生需求。那么,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針對性。因為復習課針對各個層次、各個學校和各個班級的學生,他們理解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在開展章節復習課前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摸底調查,掌握針對該復習課學生的特征,學生理解的知識程度,清楚定位本班級學生,以保證課堂環節設計的合理性,這樣才可以確保所有層次學生都可以學習基礎,激發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發展性。復習課并非是重復呈現知識點,應該使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特別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在課堂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將復習的關鍵知識點體現出來,而且科學延伸知識。同時,教師應該學會自己設計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對他們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這一教學模式主要是結合教學的內容來制定。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探討、分析和引導,結合探究章節復習課的特征,制定適合的章節復習課教學模式,以保證章節復習課教學做到有章可循,使學生加深對數學思想的理解,而且以輕松的學習心態完成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楊琳琳.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有效性設計中的建構活動教法新探[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36):4-6.
[2]安云俠.對提高初中數學總復習課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中),2017(05):128.
[3]曹紅麗.提高初中數學總復習課有效性的思考與建議[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04):45.
[4]蔣華靈.初中數學章節復習課有效性的探究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5(07):27-30.
[5]徐士華.提高初中數學總復習課有效性的思考與建議[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9):53.
[6]吳俐俐.提高初中數學總復習課有效性的思考與建議[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04):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