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鈺偉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急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中選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急診接收的20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表法將其均分為2組,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胺碘酮治療;比較不同治療方案下兩組治療效果、生命體征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1)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2)血壓及心率水平對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3)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急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予以胺碘酮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穩定患者生命體征,并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關鍵詞: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診;胺碘酮;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在臨床急診收治患者中,快速型心律失常為常見病癥,其也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1]。故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確診后需及時進行復律,在該治療中,主要包含電復律、射頻消融、安置心臟起搏器等,但上述治療方案往往會增加患者精神壓力及經濟壓力,故當下在該病癥治療中,仍以藥物干預為主。胺碘酮為臨床常見的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復律效果。對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療中予以胺碘酮用藥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急診接收的20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將其均分為2組,對照組男女比為54/46;年齡37-79歲,平均(54.43±7.42)歲;觀察組男比為55/45;年齡39-79歲;平均(54.55±7.84)。對比兩組患者一般信息未見明確差異(P>0.05),可比。
納入標準:①與《心血管疾病診療標準》[2]中快速型心律失常診斷標準相一致;②有心悸、胸悶、乏力、頭暈等癥狀表現,且心率>100次/min;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④參與者知情,簽署相關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不全;②對研究藥物過敏;③竇房結功能異常;④低血壓;⑤房室傳導阻滯(Ⅱ度或Ⅲ度);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⑦甲狀腺功能異常。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混合鹽酸普羅帕酮注射液(國藥準字H32021718;產自江蘇鵬鷂藥業;規格10ml:35mg)70mg+5%的葡萄糖注射液(國藥準字H13022474;產自石家莊四藥;規格250ml:12.5g) 20 ml,藥液稀釋后,在10 min內進行緩慢靜脈推注,必要時可在10-20 min后重復給藥一次。在靜注發揮效果后,予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鹽酸普羅帕酮注射液70mg靜脈滴注,控制滴速0.5 mg/min,1次/d。此后用藥劑量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調整,每日劑量根據患者癥狀調整,但需控制鹽酸普羅帕酮注射液用藥總量≤210 mg/d。同時予以鹽酸普羅帕酮片(國藥準字H31020492;產自上海上藥信誼藥廠;規格50mg)口服治療,單次用藥100 mg,3次/d。
觀察組予以胺碘酮(國藥準字J20030022;產自Sanofi-Synthelabo France;規格3ml:0.15g)治療,混合150mg鹽酸胺碘酮注射液+5%的葡萄糖注射液30 ml,進行靜脈注射,同時在10 min注射結束;此后將鹽酸胺碘酮注射液750 mg混合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予以靜脈滴注維持,1次/d,控制用藥滴注速度0.6 mg/min,在滴注0.5h后結合患者的實際心率變化情況對滴注速度進行調整;每日使用胺碘酮劑量要控制為≤1g/d。上述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7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生命體征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效果:①顯效:癥狀完全消失,身體機能基本恢復;②有效:病癥有改善,心律失常發生次數減少>50%;③無效: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1-無效率。
生命體征: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心率水平。
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兩組低血壓、靜脈炎、心動過緩、消化道反應、心功能惡化等不良反應的概率。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應用SPSS 25.0軟件處理納入數據。計量數據()指代,計數數據-%指代;()、%數據校驗應用t/X2檢驗;組間對比以P<0.05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治療效果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可見,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生命體征
對比兩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可見,治療前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可見,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快速型心律失常為急診常見多發病癥之一,該病癥發生后主要表現為心房顫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等[3]。在人體中,心室擔任著心臟泵血功能,一旦出現心律失常,則會直接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進而導致其血流循環不穩定,進而增加心功能惡化風險,引發心力衰竭、血壓低等癥狀,進一步加重患者心臟疾病程度;部分嚴重情況下,甚至可導致患者發生猝死。因而在該類病癥治療中,就需要對患者的心率水平以及血壓水平進行嚴格控制。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癥的治療多以抗心律失常藥物干預,而藥物有效性則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關鍵。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病發后有如下三種典型表現:①室性心動過速;②心房顫動;③室上性心動過速[4]。故其治療關鍵主要在于消除或盡量減少室性早搏,從而改善預后,降低疾病猝死率。
胺碘酮是現階段臨床治療心律失常的常見藥物,其在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療中尤為適用。該藥物的主要成分為碘苯丙呋喃,其多在皮膚組織、肝部組織以及肺部組織中分布。在胺碘酮進入機體后,其能夠有效結合血漿中的乳清蛋白,從而發揮阻滯心肌細胞膜鉀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復極過程,從而促進心肌有效不應期的延長。此外,在胺碘酮進入血液中后,還能夠起到阻滯鈉鉀通道,促進竇房結自律性降低,發揮降低自律性的效果。結合此次研究能夠看到,在予以兩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不同用藥干預下,胺碘酮干預方案的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同時,該組患者心理及血壓水平改善效果對比對照組也更具優勢(P<0.05)。不僅如此,在胺碘酮干預下,觀察組患者發生多種不良反應的概率對比對照組也有顯著降低(P<0.05)。分析可見,若胺碘酮用藥劑量過大、推注速度過快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癥狀;而此次研究采取靜脈推注干預,并控制推注時間為10min,則可在有效在控制藥物注射時間的同時,促進藥效發揮,并實現降低靜脈炎、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發生的效果。此外,胺碘酮還能有效抑制竇房結及房室交界區內的自律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進而發揮降心率、降主動脈壓力、擴張外周血管以及延長心室肌動作有效不應期的效果,達到保護心肌的治療目的。
綜上,在急診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予以胺碘酮干預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曉芹,黃苑利,梁彩倩,鐘麗君,劉星奇.急診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中應用胺碘酮治療的效果及安全影響[J].世界復合醫學,2019,5(8):172-174.
[2]聶文哲,王成. 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診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中國基層醫藥,2019,26(5):556-559.
[3]張曉曦,孫雪蓮,王國興.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刊,2019,54(6):629-631.
[4]孫卓軍.胺碘酮不同用藥方法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健康醫學,2020,32(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