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以來,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等也逐漸應用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之中。新課程改革是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從傳統的培養從事特定職業能力逐漸向著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需要的綜合能力方向發展,而這也是落實人文教育的重要舉措。新媒體的出現和新聞媒介融合的發展,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斷增多,中職語文教學作為中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時事新聞相結合,并將其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在重視院校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下,更加重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而這也往往忽視學生對于社會主要思想潮流的學習。基于時事新聞,學生能夠更加了解自己所處時代的特點,使學生明白應該建立什么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教學中,要探討將時事熱點融入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方法,并圍繞施展策略展開探索。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
在中職院校傳統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學模式大多數還是以教師為主導,也就是說,教師決定著課堂的主要進展,而學生也跟著教師的節奏被動接受有關知識。長此以往,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意愿。在新時期,這樣的教學模式既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同時也很難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中職院校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改革,運用時事熱點,實現與語文教學內容的相結合。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就要求學生在課下對有價值的新聞媒體所報道的事件時刻要關注,主動根據社會中存在的某些現象進行分析和思考。而對于教師來說,則需要根據全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觀念,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方案,提升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
舉例來說,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時刻關注主流媒體所報道的新聞事件,并且要求學生能夠針對這些現象的出現基于自己的思考和認知。而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交流以及辯論賽的方式,就某一熱點問題或實施新聞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將其作為課堂內容,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從另一方面來說,基于時事熱點開展中職院校語文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時事新聞與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和政策要求,提升新聞敏感度,使學生能夠主動捕捉社會新聞并對其進行積極思考。
二、創設新聞熱點情境,激勵學生學習
對于中職院校來說,學生特點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中職院校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較差,并且學習能力較弱,在各個學科學習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對學習喪失興趣的情況。而語文學科本身作為語言類學科,內容較為枯燥和無聊,教師不能很好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也很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心理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將時事新聞熱點與語文教學相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好奇,將學生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課堂中來,全面提升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質量。
舉例來說,教師在進行《蘭亭集序》這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網上搜集有關仿制品拍賣的新聞,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有沒有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一件古董仿制品,卻拍賣出了幾千萬的價錢。利用這一時事熱點進行問題的提出和懸念的設置,向學生展示新聞內容,詢問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這樣以趣味性問題為課程的開端,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開發學生的思維。同時,還能夠引發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關注,教師也能夠更好逐漸過渡到課文教學中來。
教師以時事新聞熱點內容為切入點,從設置問題角度入手,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文章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而學生以探索的態度進行文言文的學習,能夠更容易接受新鮮知識,從心理上接受語文的學習。部分中職院校學生因為語文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很難理解文言文和古詩詞的內容,而將其與時事新聞相融合,再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引出來,這樣能夠拉近學生和知識點之間的距離,利用時事新聞熱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
三、擴大時事新聞熱點的應用范圍,引導學生分析
對中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進行分析,其普遍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在激發學習興趣方面,教師不僅要局限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在學生入學時和與學生的日常交談中向學生灌輸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打好堅實基礎,使學生更加愉快地進行語文的學習。時事新聞是語文課堂中最容易利用的教學資源之一,同時也能夠引發學生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促使學生不斷進行內心探索。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下,以德育教育為主的素質教育也是中職語文教學所必須要重視的內容,將時事熱點問題與中學語文教學相結合,也能夠為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提供基本事實依據。所以說教師在運用時事新聞熱點時,可以開放式的眼光和開放性的態度去對待教學內容,擴大時事新聞熱點的運用范圍,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傳統模式下,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過程中,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是因為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不感興趣,而且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學生的分析力和領悟力。所以教師借助時事熱點問題,能夠有效彌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教師在進行寫作課和閱讀課時,引入社會所關注的熱點話題,一開始,可以要求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根據熱點話題寫出分析內容,通過長期訓練,能夠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
教師在選擇熱點問題時,可以從最近發生的新聞熱點話題展開,能夠帶給學生新鮮感。引導學生組織集體活動并且對熱點話題進行思考,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同時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所感興趣的時事話題記錄下,并且及時對此進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慢慢養成關注時事熱點的習慣,實現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與時事熱點問題相結合。
四、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強化學生媒體素養
中職院校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時事熱點與課程體系設置相結合,針對時事熱點的內容,開設時事評價閱讀課、時事評價辯論課以及時事評價寫作課等課程內容,真正將時事熱點與中職語文教學緊密結合。中職院校語文教師在完善課程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將社會熱點的新聞劃分成為教育類、文化類、娛樂類以及環保類等內容,通過文章的閱讀,不斷開發學生思維,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對社會時刻關注;針對新聞熱點話題,組織辯論活動,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全面提升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
舉例來說,教師在開展某一單元內容學習時,在開始以前,可以結合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選擇合適的新聞熱點話題,首先要求學生對時事熱點進行閱讀,對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表達,然后根據學生看待事件的不同角度,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辯論活動;其次,根據這一活動開展的內容和過程,基于時事熱點話題,要求學生寫出觀后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全面落實語文教學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熱點問題,健全和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幫助學生培養問題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幫助學生開發思維,增強學生的媒介素養。
五、關注社會熱點話題,正確引導學生
對于中職院校的教師來說,必須要提升自身的政治敏感度,時刻關注社會和生活中所發生的時事熱點話題,并選擇其中對學生有利的部分,應用在中職語文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近幾年考試過程中所出現的材料與內容,使其能夠真正感受到在學習中關注社會熱點話題的重要性。對于學生來說,其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做到隨時隨地通過電視、互聯網以及報刊和廣播等大眾媒體,搜集時事熱點問題,在了解熱點的過程中,還需要體會其中的感性內容,真正運用語文學科和政治學科的知識對其進行理性分析思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的學科知識面得到深入拓展,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升華時事熱點知識。
比如,對于中職院校學生來說,其對文字類的時事熱點話題敏感度不高,所以教師可以很好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向學生展示圖片類和視頻類的時事新聞,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也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提升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對于這些較為強烈畫面感的內容描繪來說,比起語言更能對學生形成較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其中一張被人們瘋狂傳播的照片是一個蓬頭垢面的流浪漢,他是一個精神受到過刺激的乞丐。從這張圖片上可以看出,正常情況下,人們拿他打趣和消遣,這反映了社會的一個現象,當面對可憐人和流浪漢等群體時,人們的第一反應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對其進行諷刺和戲謔,這樣能夠彰顯出自己的優越感,也能夠打發自己的無聊時光。但是這一行為的本質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的。所以教師在面對這一類時事熱點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導向,引導學生成為性格善良、價值觀正確的高素質人才。
六、基于課本內容,鼓勵學生積極搜集時事熱點
實現時事熱點與語文教學的融合發展,一方面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幫助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不斷提升學生的讀書和寫作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多元化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逐漸形成關心時事和關心社會的好習慣,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社會歷史責任感。
舉例來說,中職語文教師可以每周用一節語文課設置為專屬的時事熱點評價寫作課,在課堂進行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或者近期發生的時事熱點話題,選擇其中一個方面,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分析思考,并且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將其落實在實踐寫作上。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要求小組內部對每位學生的寫作內容進行評價和賞析,學習他人的優點與長處,了解不同角度下的時事內容,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建立起針對于時事熱點話題的素材庫,及時進行積累搜集,豐富寫作素材,充實文章寫作的內容。
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課本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加強其與時事熱點的緊密聯系,開拓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關注國運民生,更好地了解國際局勢變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從寫作角度方面進行分析,對相關新聞事件和熱點話題進行評價,將其作為鮮活的作文素材,并且將新聞中的實施材料運用到寫作之中,能夠提升作文內容的鮮活性,有效解決傳統模式下作文寫作內容空洞或材料老舊的問題,使文章主題緊扣時代發展,更加具有現實寫作意義和實踐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中職院校來說,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將時事熱點問題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一方面這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具體需要,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下的不足和缺失之處;另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長期堅持下去,中職院校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了語文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夠利用時事新聞了解社會的熱點和潮流,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偉.淺探時政新聞熱點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000(003):21-21.
[2]牛寧.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措施[J].讀與寫(上,下旬),2020,017(002):16.
[3]白雙芹.中職語文教育教學中如何融入情感和幽默[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20):170-170.
郭琴芳,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職業教育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