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丞
摘要:在現今互聯網技術發達的時代,“互聯網+”貫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基于“互聯網+”背景,對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模式展開探索,通過對現有藝術設計專業模式進行分析,將“互聯網+”資源與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優化現有教學模式。以期探索更加科學的教學模式,培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11-0046-02
在互聯網和科技領域中,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與藝術設計領域出現多元交叉。藝術設計領域培養的專業人才主要在信息設計、服務設計、交互設計、創新設計等專業崗位。從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出發,通過“互聯網+”資源,發揮資源優勢,與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優化“互聯網+”新興領域和藝術設計人才,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1“互聯網+”背景概述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是基于傳統技術與互聯網,在重塑商業模式、更新商業體系、優化生產要素的同時,更好地進行升級轉型。“互聯網+”既是互聯網思維的演變、經濟形態的實際發展,也是經濟實體的動力源泉,為發展、創新、改革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一般來說,“互聯網+”主要是傳統產業和互聯網的結合,但具體而言,其是在現代技術和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以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生成的一種新行業形式。其在優化社會資源的過程中結合互聯網,提升了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模式既能有效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又能將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有效結合,從而達到提高經濟實力、增加社會財富的目的。
2立體化教學模式概述
立體化教學模式是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學—導多元立體化互動”的開放教學模式為基礎,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多元立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更新智能觀念,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智能特征;針對不同智能的特點,設計相應的課程和教學活動;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優化課程結構,構建以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從教學的角度,開展縱向和橫向交叉的立體式教學活動,主要體現在:(1)教學過程中的橫向聯系,即同學期課程的相互融合;(2)教學過程中的縱向聯系,即各年級課程的相互結合;(3)教學過程中的綜合聯系,即跨專業課程的相互結合;(4)教學思想、教學行動、教學實踐三者相結合。
3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
3.1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不一致
藝術專業培養目標是適應新型工業化道路下藝術設計行業的生產與管理,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專門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能勝任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設計任務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企業需求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創新性和工作效率的人才。目前,雙方在對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上存在意見不一致的現象。要想兩者兼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3.2專業課程之間銜接性弱
藝術設計專業的主要課程是設計構成、圖案設計、國畫裝飾技法訓練、字體與版式設計、標志設計、陶瓷裝飾設計與制作、攝影與圖形創意、廣告招貼設計、CI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等。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設置上每個課程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多數課程間銜接性弱,甚至松散無關聯,加之專業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更新緩慢,造成課程結構嚴重“老化”。
3.3教學授課易出現“斷裂帶”
目前,很多藝術設計專業培教學模式采取的是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自己會做設計,還要會教設計。“斷裂帶”是指在教學環節,教師授課內容的理論部分與市場所需的實踐內容存在斷裂。企業需要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的應用,以及對創新設計項目的應用能力等。學校教授的實踐課程、知識的更新迭代速度遠遠趕不上行業與企業的需求。行業需求的人才與學校課程教學之間差距較大。基于此,國家鼓勵培養“雙師型”的教師,一名優秀的設計專業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設計理論和文化內涵,還要有設計前沿的實踐精神,同時還要把自己的經驗和相關知識傳達給學生,這就使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容易出現斷裂帶。
4“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
4.1實現資源共享
“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可以體現教育互聯網絡技術平臺的資源共享,其是基于互聯網和立體化教學模式構建起的完整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可以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4.2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施“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在教學學習和應用實踐中,學生的思想、態度、行為、習慣和技能都會逐漸提升。此外,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進。
4.3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師的自我教學方法,使教師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基于“互聯網+”的互聯優勢,增加教師間的交流,參與設計實踐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可以看出,實行“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的立體化教學模式,是培養藝術設計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徑。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也能夠滿足新時代市場的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5“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分析
5.1同期課程進行橫向關聯
橫向連接是指課程的安排,將循序漸進的課程按照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直接連接,并分享在藝術設計課的時間安排上,同時將這些課程結合起來,為以后的課程提供基礎,學生還可以結合多門課程進行專題培訓,使一個學期的課程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鏈。
立體化教學模式能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藝術設計教學是一個由淺到深、逐漸實踐、積累經驗和不斷探索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在教學角度上把握好前后課程的關聯性,建立起一學期完整的教學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學有所用,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課程理論+實踐類課程”的橫向關聯:
第一,形成藝術設計基礎類通識課程,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設計基礎的概念和脈絡,夯實專業基礎能力,培養設計創意能力。
第二,藝術設計專業制作類課程(平面、手繪與軟件制作)能訓練學生的表達技能、制造技藝。
第三,藝術設計實踐類課程能綜合應用各項基礎技能,進行全面而系統地檢測與演練,完成產品設計全過程。此外,為學生提供專業拓展訓練和設計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
5.2不同年級課程縱向關聯
在立體化教學模式中,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由于藝術設計有別于其他學科,其是集科學、思維、創意、情感、心理等多元集合的一門學科。所以,在學習藝術設計中,需要對對各學科方面都有所了解。此外,不同學期課程的教學相互關聯,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將網絡教學的信息和素材這些知識關聯在一起。所以在每學期的新課程教學時,應找出與該課程密切相關的以往課程信息及相關的網絡信息,讓學生了解該課程的知識連接,從而產生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鏈。
5.3跨專業的交叉關聯
藝術設計下不同專業方向涉及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而且在具體的實踐中經常遇到這幾個專業的內容交叉在一起的情況。因此,可以將這些專業內容在教學層面進行整合,在一些可以共同參與的設計項目中,教師可以組織這些專業的學生組隊一起來做,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和相互幫助,使不同專業的知識呈現在同一件作品上,不但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使學生認識到了其他專業知識對自己專業知識的作用,使學生樹立全面學習的信心,在培養學生一專多能方面起到關鍵性作用。如在展示課程中融入標志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等視覺傳達課程。
6結語
立體化教學模式是從教學上對培養目標與課程資源的整合、教師授課形式和設計實踐歸類,讓學生不再是單一的專業學習,而是強調學生“一專多能”的培養,使學生滿足多元化的社會需求。當然,藝術設計教育立體化模式的推行,應首先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利用“互聯網+”優勢,把互聯網資源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優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這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