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紅
摘要:幼兒文學作品是幼兒園語言教材的主要材料,應該要慎重選擇。大班語言童話作品《大恐龍進城》在思想性、藝術性、文學性上既有出色的地方,也有不夠的地方,可以給我們在創作幼兒文學作品和選擇幼兒園語言教材時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材;選擇;文學性;思想性
我國幼兒園教育目標:“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目標: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畫書;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幼兒文學作品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主要教材,其中童話故事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很好的語_言教材。孩子們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學習語言,培養性情,豐富情感,認識社會。
如何選擇優秀的合適的童話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就是幼兒園語言教材選編時很重要的一個課題。這不僅要求選編者有較高的幼兒文學素養,廣泛的幼兒文學視野,還要有對幼兒心理特點、認知特點和幼兒教育較深入的認知和思考。
我們以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材之一,童話故事《大恐龍進城》為例,來探討一下這個課題。
故事講述的是大恐龍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白兔在城里受了欺負,大恐龍決定陪他進城。大恐龍第一次進城,鬧了不少笑話,
作為童話故事,首先作品有深受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擬人形象,作品主角是大恐龍和小兔子,兩個角色外形上一大一小,性格上一個簡單莽撞,一個膽小害怕,形成了有趣的反差互補,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為童話故事中出現的次要角色,猴子警長和老虎市長的選擇也很有巧思,角色身份和行為特點與機靈的猴子和威猛的老虎的物性形象特點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可見作者在選取童話角色的時候是根據故事設計的需要和孩子們的興趣,經過了認真思考決定的。
其次,作品有較完整的童話故事情節。故事開頭簡單介紹大恐龍和小兔子因為蘿卜結下的友誼,然后交代起因:小兔子進城受委屈,大恐龍決定幫助小兔子;接著是故事的發展:大恐龍進城后一系列糟糕的體驗。因為第一次進城,大恐龍鬧出不少笑話:進城前,大恐龍不能坐到小汽車里,只好讓小兔子坐在汽車里,他扛著汽車和小兔子一起進城;進城后,因為大恐龍不認識紅綠燈,以為紅燈亮是著火了,就一口氣把紅綠燈的鐵架子吹斷了,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為了疏通道路大恐龍又把街上的汽車全抓起來丟到路邊。。。故事的高潮是老虎市長生氣了,調動所有的警察來抓恐龍,大恐龍只好背著汽車和兔子逃回森林;最后故事的結尾,是“小白兔再也不進城賣蘿卜了,他把吃不完的蘿卜全給了大恐龍,大恐龍很不好意思,他沒想到自己好心腸卻辦了件傻事......”。
應該說,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展開童話的幻想,描繪了一系列有趣熱鬧的場景;童話情節一波三折,動態發展迅速,符合低幼童話的特點;語言也較簡潔準確,有畫面感,幼兒性。孩子們聽著這樣的故事,會覺得很有趣,也會學到語言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它是成功的。
但是,我們的幼兒文學作品,哪怕是給低幼兒童看的童話作品,僅僅是熱鬧和有趣也還是不夠的。作為入選教材,我們還要從作品的文學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上,考慮得更多一些,對作品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從文學的角度來講,首先作品在情節設計上,有一定的問題。作品開頭提到城里人欺負小兔子,為什么呢?其后大恐龍和小兔子進城,大恐龍惹了禍,小兔子在干什么呢?這些看似不重要的鋪墊,對作品主題的表達其實是有一定影響的。
其次,作品熱鬧之余,沒有讓孩子們感受到快樂,和溫暖的愛的情感。幼兒文學是充滿了愛的文學,是快樂的文學。安徒生說過:“愛和同情,這是每個人心里應該具有的最重要的感情。”批評家保羅·亞哲爾說:“孩子們喜愛的故事,就是‘愛’為主題的”。
幼兒文學作品與其它成人文學作品一樣,以故事情節吸引人,更要以溫暖的情感打動人的心靈,引起孩子們的共鳴,激發孩子們愛的情感,培養孩子們愛的能力。
《大恐龍進城》中,雖然提到了大恐龍和小兔子的友誼,但是在這方面感覺還是有些缺失。兔子不知什么原因受了城里人的欺負,卻沒有得到道歉;大恐龍無意中惹了禍,被市長、全城的警察包圍抓捕,嚇得落荒而逃;故事的最后,大恐龍和小兔子再也不敢進城了,小兔子不敢去賣蘿卜了,大恐龍充滿好心辦了壞事的沮喪和內疚。整個故事中感受不到城里人和鄉下人之間愛的溫暖,看不到快樂和希望,只有兩個驚慌失措的可憐的鄉下孩子,充滿著絕望的情緒,接受了一個不幸的結局。
這樣的情節設計,會讓孩子們看完以后得到什么啟發和感悟呢?不要去看世界,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人與人之間是無法溝通交流的。。。這不符合我們鼓勵孩子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積極與人交流、在挫折中得到成長的兒童觀、教育觀。
幼兒文學作品在語言課上要教孩子們學習語言,更要讓孩子們通過語言的載體認識社會,認識生活,培養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愛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的幼兒文學作品在細節上要更加注意把控。
最后,因為孩子們有很強的模仿性,文學作品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盡量幫助孩子們學會解決問題,教孩子們應對問題的方法。
在一個《大恐龍進城》的教學設計中,老師最后總結道:你們說得真好,大恐龍好心辦了壞事,所以我們小朋友雖然要學大恐龍和小白兔一樣,幫助自己的朋友,但是也要量力而行,要用正確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好,千萬不要好心辦壞事了。
問題是,什么才是量力而行,什么才是大恐龍和小兔子進城的正確方法呢?作品沒有提及,孩子們也一頭霧水。當然,有經驗的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就此展開討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深化主題。
如果《大恐龍進城》能設計補充幾個小細節,讓城里人和鄉下的大恐龍、小兔子能解除誤會,互相體諒,作品就更完美了。例如,城里人理解了大恐龍的行為,告訴他紅綠燈的規則,教他們怎么從容過馬路;猴子警長蘇醒過來,幫助大恐龍把丟亂的小汽車放回原處,讓交通秩序得到恢復;小兔子把鄉下水靈靈的大蘿卜送給熱心的城里人吃,大家以后常來常往,那該多好啊。孩子們也能從中學到如何面對未知的陌生世界,學會如何接納幫助他人。
我們能夠理解幼兒文學作品有篇幅上的限制,不能過長,但是該有的還是要有,只要設計更緊湊一些,語言上更簡潔精煉一些,是可以做到形式與內容兼美的。
幼兒文學作品,是淺語的藝術。看似簡單,淺顯,其實無論在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上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們在創作幼兒文學作品時要更加用心;要把最好的作品介紹給孩子們,作為幼兒園語言教材,選擇上也要更加慎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