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昆明
(杭州市蕭山區城東社區學校,浙江 杭州 311209)
終身學習是新時代教育研究的重點問題,促進成人終身學習能力生成與提升,有利于構建學習型社會,為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1]據此,以成人終身學習能力維度與組成為切入點,分析成人在社區情境下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具有現實意義。
以成人學習實質分析為切入點,結合成人學習活動內在影響機制,即成人學習能力維度:認知機制、調節機制、互動機制,對成人終身學習能力項進行劃分,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成人終身學習能力組成
從本質而言,成人學習過程是基于發展目標的主動學習過程,成人能夠自覺地參與終身學習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落腳點。幫助成人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提高成人積極參與終身學習的態度,有利于挖掘成人的潛力,促使他們提高自身生活、工作等質量水平。同時,結合我國成人學習渠道情況,發現社區逐漸深入成人學習過程中。[2]據此,通過心理學、教學學等理論應用,對成人的學習態度、動機、學習方法等進行指導和訓練,并引導成人形成終身學習的價值觀,有利于加強各類教育資源的整合與應用,為提高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及其綜合素質水平奠定基礎。然而,在“構建學習型社會”要求的導向下,我國中大型城市積極推進社區情境下培養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工作,但在社區教育發展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部分社區領導對于社區教育的意義理解存在偏差,過于注重社區教育功利性內容,對社區教育深層次內涵理解不深入,難以對社區教育工作進行有效統籌規劃,直接影響社區教育的宣傳與發展。同時,社區居民自身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并且對社區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對社區教育的理解存在空白,導致全面終身學習氛圍難以形成,進而阻礙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
社區教育工作是一項公共事業、公益事業,政府投入是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若投入不足,則會出現社區建設不順利等問題。社區教育工作尚未深度開展,其原因是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部分城市的社區財政基金在社區教育工作中的投入存在局限性,甚至部分城市未針對社區教育工作投入財政基金,導致社區教育工作難以順利展開。第二,國家層面尚未制訂相應的社區教育、終身教育法律法規,使社區教育工作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3]第三,社區教育內容更注重學習內容與實踐相結合,但部分城市所開展的社區教育工作局限于教育中心等單一場地,且社區教育未與相關部門形成緊密聯系,導致社區教育難以實現教育內容與實踐深度融合,對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產生不利影響。[4]
與學校等正規學習場所相比,社區教育的優秀師資資源較為缺乏。具體而言,社區教育工作者大多是兼職教師或外聘高校教師、志愿者等,導致社區教育師資背景差異較大,教學水平存在不均衡等問題。[4]若在社區教育中遇到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內容,需要具有較強操作能力的教育者對學習者進行指引,但目前難以做到每個社區都根據課程目標配備綜合素質能力較強的師資,最終導致成人學習效果不佳。同時,作為社區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因社區教育工作者能力限制,導致家庭教育的指導模式系統性不足,且針對性不強,難以提升家長教育效果,對家長及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與持續提升產生不利影響。
社區教育的課程設置較為豐富、課程形式具有多樣性,但大多數學員所學習到的知識呈現出碎片化、片段化狀態。究其根本原因是社區教育的模式缺乏豐富性。雖然學員在學習活動中可以構建并豐富具有個性化特征的知識體系,但難以與其他人進行知識共享。[5]同時,社區教育場地多以室內為主,教學活動設置上缺乏學員之間的協作性,導致學員的合作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培養受到不利影響。長此以往,成人的學習積極性將受到挫傷,進而影響社區教育效果,無法實現成人終身學習能力有效培養。
社區教育環境具有特殊性,且成人在學習過程中,因工作背景、年齡差異等因素,時常出現理解與表達障礙,不利于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同時,部分社區教育課程設置需要學員充分應用自身的工作經驗、生活經驗,以挖掘相應知識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從而確保社區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實際情況而言,社區學習成員情況復雜,以家長教育為例,家長受教育背景、素質能力等存在差異,若根據成員的差異性設置多樣班型,對于社區而言具有較大難度,使社區教育工作難以充分應用教學資源,對社區學習工作的順利開展,甚至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產生不利影響。
為推進成人在社區情境下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夯實學習型社會建設基礎,社會與相關部門應首先在意識層面上提高對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家長教育內容。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若家庭教育開展不到位、不深入,則會削弱學校教育的效果,并且不利于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據此,社區教育工作人員應將家長教育與社會責任進行統一,不斷凝聚社區與家庭力量,推進家庭教育機制有效運行。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社會層面等應加大社區教育投入,通過片區分級式管理與撥款政策實施,為社區教育工作提供資源配置保障。同時,社區教育工作人員應鼓勵社區居民對教育工作情況進行反饋,并對社區教育工作進行義務宣傳,促使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教育中,以此形成“社區教育——居民——社會宣傳”的良性循環模式,為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夯實基礎。[6]另外,在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社區教育可以給予網絡、自媒體等多樣化平臺,加深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教育的思想意識水平,從而實現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
在具體實踐中,社區教育可以根據不同學員的需求,設置具有多樣性的學習共同體。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員結合自身實際經驗,不斷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使學員在潛移默化中獲取知識。同時,教師應基于多樣化的學習共同體,引導學員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在保證學員充分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上,實現學員問題解答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可以引導不同學習共同體的學生進行交互學習。例如,在家長教育工作中,可以通過“100+n”的形式,結合家長大講堂、家長行動社、家長志愿者活動等形式,創新和完善家長教育內容,以促進不同學習共同體的學員深度學習,從而提高學員學習效果,最終達到學員終身學習能力培養的目的。
由于社區在地理區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所以在開展社區教育活動過程中,應結合學習資源情況、學習目標、學員學習情況等,對教育資源配備進行等級劃分,做到因材施教,實現成人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同時,在社區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員的思維能力,通過“頭腦風暴”的應用,不斷深入探索問題,輔助學員突破思維定式,得出多元化答案,從而提高學員的學習能力。[7]另外,社區應根據具體教育發展條件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使不同學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學習模式,在保證資源應用具有高效性、深度性的基礎上,實現學員學習能力的提升。為達到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效果最大化,特別是家長能力的最優化,社區應適當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并結合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內容,以及網絡平臺等媒介,建立家長與知識、同伴、自身的聯系,促使家長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并獲得能力提升。
社區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教”固然重要,但學員的“學”更為重要。本質而言,學員在“學”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知識,并通過實踐深化知識運用,為學員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與持續提升奠定堅實基礎。[8]由于學習過程具有多變性,且成人學習過程中極易受到生活、工作等因素影響,所以在成人參與社區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成人提高自身學習、自我監控、自我思考能力。具體而言,在社區教育實踐中,若學員無法進行自我判斷,則難以對自身學習情況、終身學習能力進行評價,更難以對自身學習行為進行約束和管控。為提升學員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不斷夯實學員知識基礎,實現學員終身學習能力提升,教師應與學員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并引導學員構建相應的自我評估檔案,以提升學員知識能力和認知能力,從而為學員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提供 保障。
綜上所述,成人可以通過社區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知識能力,有利于成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與提升,進而為成人綜合發展奠定基礎,并為學習型社會構建提供助力。但在具體實踐中,社區教育仍存在社區教育工作者能力有限、社區教育模式缺乏豐富性等問題,難以收到良好的終身學習能力培養效果。因此,社區有必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和學員實際需求,開展具有針對性、豐富性的社區教育活動,在提高成人參與社區教育積極性的同時,促進成人終身學習能力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