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華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教材是學校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為推進高等學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優質教材的示范輻射作用,全國各省紛紛啟動了有關高等教育教材的各類建設項目。
為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教材質量,充分發揮優秀教材在高校教學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全國教育大省,江蘇省自2005年以來先后三次下發了有關高校教材建設的文件,如圖1所示。

圖1 江蘇省有關高校教材建設的文件
“十三五”實施方案中強調遵循選優、選精、選特、選新的原則,集中各方面優勢力量打造一批代表江蘇省高等教育水平的優秀教材,樹立江蘇教材品牌。“十三五”實施方案中則增加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科學布局、分類建設、重點引領、共建共享”為導向的描述。
“十三五”實施方案中提出了六點建設要求,通過與“十二五”實施方案的對比,將變化進行了歸納,如表1所示。

表1 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實施方案建設要求對比
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自啟動建設以來,主要分為修訂教材和新編教材兩大類,但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建設方案中,其在立項范圍和數量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1. 新編教材立項范圍的變化
“十三五”建設方案在“十二五”建設方案的基礎上做了增加和修改,新增了適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教材和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教材2項;將“開展雙語教學的教材”修改為“開發雙語教學(全英文授課)的教材”,這些改變均順應了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2. 對本科和高職院校的申報限額要求
“十二五”建設方案中,申報限額由基礎名額和補充名額兩部分構成,其中基礎名額根據學校的建設級別給予不同的申報名額;補充名額則根據學校的專任教師數進行梯度增設,并設上限。“十三五”建設方案中,申報限額由限額和除限額外兩部分構成,其中限額部分均根據學校專任教師數的0.4%設定,并設上限;除限額外部分則對省品牌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創新創業教育類教材各有一個增設名額。
1. 立項總數及修訂、新編數量的變化
自2014年開始,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教材立項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018年達到最高值504部,其中新編教材的立項數量自2013年以來呈持續上升趨勢;2015年增幅最大,達到65.3%;2018年新增立項數量最多,達到110部。2017年,新編立項教材總數開始超過修訂教材總數,2019年兩者差值達到最高值174,如表2所示。由此可見,江蘇省正在逐步加大推進重點教材建設的力度,且由于近些年社會經濟發展、環境變化、生活方式改變,產業變革與升級、信息化高度發展等原因,促使高校教師更多地根據新形式、新變化去編寫新教材,從而更好地與當前的行業形式和發展相對接。

表2 2013——2019年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教材立項數量情況
在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建設“十三五”實施方案總體目標的首句強調了重點教材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是高校教材建設中首先要解決的導向問題。高校教材建設必須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立足高校發展實際,把握現代高等教育教學規律,把握時代的新變化和學生思想的新特征,以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養為目標,不斷改進、提升教材編寫的內容和形式,促成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養成,使學生成為有益于國家、民族和社會的人。
“十三五”實施方案中,特別在第三點的首句重點突出“教材要以學生為本”。因此,在編寫教材時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將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避免出現“用昨天的知識,教給今天的學生,去應對明天的挑戰”的教學現象。堅持從學生基礎出發,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理解能力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去編排教材結構。教材可采用項目教學形式,將教學內容模塊化、任務化,每個項目均需明確其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通過案例導入、任務導入引出相關教學內容;通過知識鏈接、拓展延伸等輔助學習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也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每個項目后面可以設置職業能力雙評價環節,即以選擇、判斷、簡答為主的知識評價和以技能操作、社會實踐為主的應用評價,并設計明確的評分標準,既方便教師的教學,又有利于學生的練習與測評,將教材中的“學”與“用”很好地統一起來。
高等學校的專業課教材應體現行業特色,尤其對于高職高專以及應用型本科專業課教材更要突出這一點,要在教材中有機融入行業、企業操作標準,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國家技能大賽標準等,以標準引領教學。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堅持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教材開發機制,堅持“需要什么,要用什么,編寫什么”原則,要對接企業用人需求,反映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將當前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及時納入其中,使學生在校所接受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與企業所需的技術和管理工作要求相適應。同時,注重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工作規范和標準引入教材,以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充分體現時代特征。
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教材中新編立項教材總量從2017年開始超過了修訂立項教材14部,2019年兩者間的差值達到最大值174。其中不乏許多隨著新學科發展、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應運而生的新教材。例如,“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應用領域的出現,催生了大學“新工科”“新金融”等與傳統學科完全不同的知識體系,因此,相應教材的開發出版就顯得較為迫切。此外,在“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立項教材的立項范圍中,還新增了“適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教材”,這些新人才培養模式教材的開發都值得關注。
在創新創業驅動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已成為中國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雙創”教育勢在必行。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出臺,創業管理課程在高校進一步廣泛開展,在“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立項教材的立項范圍中,新增了“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教材”,且在申報數量的除限額外一欄,特別指出,各高校可額外申報一部創新創業教育類教材。因此,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創新創業相關培訓教材的開發顯得尤為重要。
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教材實施方案中提到教材呈現形式要多樣化,注重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積極開發數字化教材資源。隨著信息化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學媒介呈現多樣化,教材設計隨之也不能再局限于單純紙質媒介的形式,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圖片、聲音、視頻等線上教學資源有效地融入傳統紙質教材中。或者完全脫離紙質材料,打造集紙質教材內容和在線資源于一體的純信息化教材,如云教材等。此外,為了適應教學需求,還可以改變紙質教材的形式,如采用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等,弱化“教學材料”的特征,強化“學習資料”的功能。新形態教材的建設推動了高校教材向多媒體和網絡交互的立體教材轉變,它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但可以給學生帶來更靈活的學習方式、更豐富的學習內容,滿足其個性化、自主性和實踐性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同時也推動了高校教學方式的改革,從而更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
1. 引入國際先進理念
在教材編寫中,要充分吸收國內外前沿研究成果以及國外教材中的先進知識和理念,在課程內容上實現與國際對接。同時注重融入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服務與管理經驗,努力將國際的、跨文化的全球觀念融合到高等教育教材研發工作中,為學生提供本學科的最新理念和國際經驗。
2. 滲透雙語教學特色
“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建設立項教材立項范圍中,修改“開展雙語教學的教材”為“開發雙語教學(全英文授課)的教材”。鑒于有些行業的國際化接軌程度高,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英語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相關教材編寫中應注意滲透雙語教學,注意使專業術語雙語化、工作表格雙語化,并配有英語專業術語及解釋。
目前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及了“注重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積極開發數字化教材資源”,但未能突出體現立體化教材的特殊性以及今后的主流趨勢。無論從教材建設的形式、技術難度、評價指標,還是從投入資金以及建設團隊等方面看,多介質、立體化、情景式、拓展型的新形態“教材”的建設要求與傳統的紙質教材有著很大的區別,建議設立立體化教材專項建設項目,給予專門的建設經費,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更好地適應大學教育教學的需求。例如,河南省在2016年啟動的省高職院校立體化教材建設項目,浙江省在2017年啟動的省普通高校新形態教材建設項目。
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立項建設通知中,目前有申報書、立項匯總表以及省高校重點建設教材實施方案,雖然實施方案中有教材建設要求,但并未明確將本科與高職高專的要求進行區分,且缺少針對本科及高職高專教材建設細目化的評定標準。因此,建議省教育廳應根據本科與高職高專教材建設側重點的不同,分別配套建立與其相對應的評選指標體系,將教材建設要求具體化、明確化,并根據每項要求的重要性賦予相應的評分數值,以對教材建設起到一定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江蘇省應在重點教材建設項目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創造更有利于高等學校教材建設的環境和條件,例如,可以通過開展精品教材評選、優秀教材評選或者設立省級重點資助教材、出版社資助教材的方法,加大對重點教材中已結項的高質量教材,特別是“精品”教材的獎勵力度,充分調動教材建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山東省教育廳組織了優秀教材評選活動,對現有教材進行一等獎、二等獎的評選;浙江省教育廳則對省高校重點教材給予2萬元教材出版資助費,主編所在學校應給予1∶1的經費配套。同時,在高校教材使用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有獎有罰的激勵機制,不斷推廣優質教材,完善普通教材,取消平庸教材,從而不斷提升江蘇省高校教材建設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