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語文教學的目標已經不單單滿足于傳授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因此,傳統的語文課堂模式應當不斷創新,向外延伸拓展。2017版語文課標首次出現了“學習任務群”形式,該形式能夠確定與課堂相關的主題,設計多元化的學習任務,共享廣泛的教學資源,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探究課程。“學習任務群”既包括課堂文本知識,又包括課外實踐,很好地契合了語文課堂教學拓展的趨勢。基于此,文章將探討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語文課堂教學拓展的轉型方向及策略,以期為語文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語文課堂;教學拓展;轉型研究
一、 引言
“學習任務群”是2017語文課標提出的術語,以學習任務為導向,若干個學習任務組成學習任務群,整合學習資源、學習方法、學習情境,旨在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語文,最終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自從學習任務群這個新術語提出以來,有的老師感覺新鮮,有的老師感到疑惑,成熟的教學方式尚未流行。“學習任務群”適應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也對傳統語文課堂拓展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學界對該領域的研究較少,筆者基于此探索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語文課堂教學拓展的轉型研究。
“學習任務群”凝聚了十多年來課程改革的經驗,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要求語文課堂重視拓展性深入,加大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力度,合理布置學習任務,帶來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變化。這就要求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拓展轉型。因此,研究該論題順應了“學習任務群”形式深入發展的要求,能夠為廣大語文教師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新路徑,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獨立探究學習和合作探討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 “學習任務群”教學形式的優勢
(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學習任務群”的提出重塑了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確定了彼此獨立又密切聯系的主題,實現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情景的融合統一。教師根據課程進度布置各種任務,這些任務組合在一起形成“學習任務群”,學生根據“學習任務群”自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追求學習方法的創新,重視合作探究意識,提高綜合表達能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效率
“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要求安排任務,把學習內容變成一項項任務,把任務群作為教學的整體目標。這是考慮到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過程而提出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課堂擺脫單調的授課模式,與外界融合,順應了教學改革的要求。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建立,鑒賞與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綜合理解力進一步加強,能夠更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三、 “學習任務群”視域下語文課堂教學拓展的轉型方向
(一)有效整合、靈活串聯學習資源
傳統的教學拓展模式是孤立的知識點,如講解一篇古文時,有背景拓展、情感拓展、作者拓展,以知識點展開,課堂資源是零散的,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習任務法”在語文課標中是這樣表達的,以學習項目為載體,結合學習情境、學習資源,讓學生合理運用語言,以促進素養的提高。因此,課堂教學拓展的轉型方式應當重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例如在講解一篇古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預習,了解詩詞背景、作者生平,對課堂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接著可以讓學生分組學習,每個組將本組的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最后可以讓學生進行集體辯論,共同討論詩詞的創作特點、內在含義,以提升課堂效果。
(二)注重課堂教學情景的打造
“學習任務群”教學形式非常注重學習情景的運用,把知識融入具體的教學情景中,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單調地傳授給學生知識,知識脫離了具體的情境而抽象存在,學生們難以理解掌握。而“學習任務群”要求課堂知識與一定的情景相融合,這就便于學生理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性,促進他們思維的拓展。教師在講述課文時,可以創設教學情景,邀請學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深度還原文章情節,將整個過程細化為不同的任務,實現知識與實踐的統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知識“外溢化”
傳統的課堂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掌握程度不了解,學生學習的效率也不高。而“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自我理解與感悟,體現為學生自發的學習知識。該模式注重閱讀與寫作、鑒賞與表達、溝通與交流深度融合,不僅包含知識的傳授,也包括知識的自發性“外溢”表達。
在傳統教學中,課文講述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上課,學生低頭記筆記,課后反復背誦并完成作業。顯然,這種由外向內的傳輸方法是低效率的。但在“學習任務群”教學形式下,教師可以布置豐富多彩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如撰寫讀后感、征集主題作文、開展分享會等形式,讓學生實現知識、思維、修養的升華。
四、 “學習任務群”視域下語文課堂教學拓展性轉型策略
(一)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課外語文閱讀拓展
新課標表示,語文是實踐性課程,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想做好語文實踐,就決定了語文不應當拘泥于課堂,應當重視課堂外的日積月累,課外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應當巧設任務,重視學生的閱讀拓展。
1. 引導學生養成積極課外閱讀、勤于做筆記的習慣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就在于通過教材選文,讓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方法,以此應用到其他課外教材的學習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僅僅依靠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外積極閱讀,結合課堂一同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選好書,做好筆記,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魯迅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吶喊》《朝花夕拾》等作品,回憶曾經的時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創作心路,體會其中的文學內涵。教師可以經常性開展讀書報告會、讀書筆記征集、讀后感演講比賽等活動,堅定學生的閱讀信念,加強其做讀書筆記的工夫。最重要的是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相分享好的作品,互相交流閱讀心得,促進思想的碰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溝通水平。
2. 加深對課外材料、生活材料的挖掘
“學習任務群”要整合豐富的學習資源,以此為媒介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教師要加深對課外學習材料、生活材料的挖掘。課外的古詩詞、名家散文、經典評論、作文素材是語文學習的好工具,通過挖掘這些材料,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無處不在。例如在學習某首古詩詞時,教師要深度挖掘詩人的生平簡介、創作背景、其他作品,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讓學生聯系這些材料,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可以搜集其他類似詩人的名作,讓學生通過課堂上掌握的方法進行類比分析,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課外語文寫作拓展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教學理念不斷升級的今天,寫作教學應當重視學生的內心情感表達,關心學生的真實體驗,引導學生把心中所想轉化為紙上所寫。這就要求教師摒棄“模板”教學模式與假大空的寫作思想,鼓勵他們大膽地寫、有創意地寫。教學重點不是單調地傳授給學生寫作技能,而是注重他們對寫作的感受。
1. 開展綜合性的拓展寫作教學
寫作務必要有真實感,要注重挖掘學生對人生的體會和思考,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體驗美。在學習任務群的視角下,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寫作活動,設置不同的寫作主題,進行課后寫作、集體點評。如體驗風光,抒發對大好河山的歌頌,感受自然的饋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閱讀名人事跡,開展征文活動,銘記艱苦奮斗的精神;記錄家庭趣事,感受家庭內部的溫暖與親情;觀察家鄉變遷,歌頌國家發展速度。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語文,很多生活中的細節都能成為寫作的“源泉”。教師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善于觀察,不斷積累。
2. 搭建閱讀平臺,以讀促寫
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因此,教師應當引領學生進入更加廣闊的讀寫空間,讓學生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圖書館資源等,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作文,加強對好的句段的記憶,并靈活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優勢和短板,向學生推薦合適的文章供學生閱讀,讓學生自行學習行文結構、標題立意等方面的知識,以幫助他們解決寫作中出現的難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當重視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并使學生在寫作中合理運用。
(三)樹立“大語文觀”,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
1. 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傳統的語文類教學并不注重各項能力之間的聯系,而“大語文觀”注重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當重視這些能力的深度融合。寫作能力的提高能夠加深他們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幫助學生搭建清晰的邏輯體系;讀寫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合作交流,師生彼此之間應當認真傾聽,積極交流。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布置各類綜合性任務,循序漸進,形成聽說讀寫的良性循環,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 開發、整合、優化教學資源
語文課標要求,教師應當積極開發、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和現代技術,努力探索教學方式。教師應當打破傳統課堂的封閉性,開創新的教學局面。“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課堂變革應當更加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學科內的知識應當自成一派。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對教材知識搭建體系。可以交叉利用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學資源,比如古詩詞與音樂教學融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傾聽相關配樂,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同時也要加深校內外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布置課下任務,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靈感,勤于動筆,大膽創作。
五、 結語
“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提高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效率,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在這種視域下,語文課堂拓展轉型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要把握轉型方向,有效整合課堂資源,打造教學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扎扎實實地走好轉型之路,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整合課外材料,在寫作教學中開展綜合性拓展教學、以讀促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樹立“大語文觀”,踏踏實實地做好“學習任務群”視域下語文課堂教學拓展的轉型工作。
參考文獻:
[1]鄭桂華.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17(3).
[2]管賢強.學習任務群:回歸語言實踐特質的課程內容重構[J].語文建設,2018(4).
[3]陸志平.普通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指南[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8:142-149.
作者簡介:
張延軍,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板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