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娟
摘 要:計算是小學生在數學運算方面的能力得到強化的重點,而運算在數學教學中有較強層次感。數的運算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非常基礎、重要的內容,是學好數學的關鍵,也是教師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內容。目前,在“數的運算”教學中,存在教學策略不夠完善、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教學效果不夠明顯等問題。特結合實際情況,從情境教學、知識遷移、小組討論以及實踐活動等教學方式,就如何開展“數的運算”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數的運算;教學方法;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13
小學數學教師對于“數的運算”教學內容非常熟悉,但一些教師對“數的運算”教學并不是特別重視,在日常的教學中,想當然認為只要學生能夠學會、掌握、正確地運用計算方法就可以了。介于“數的運用”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所占的地位非常的重要,因此,不僅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數的運算”進行正確的理解,還應該熟練地掌握運算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簡便運算[1]。基于新課改對數學的教學目標進行了修訂,因此,良好的數學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提高數學的學習效果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有效的教學策略的研究意義重大。
一、培養良好的運算習慣
培根曾提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在學習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付出了很多的財力和精力,因為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對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一個良好的計算習慣對于一個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良好的計算習慣又包含書寫的習慣、讀題、審題的習慣、驗算的習慣等。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讓學生避免計算的失誤;良好的審題習慣則可以讓學生快速解題,并提升解題的正確率;良好的驗算習慣則是計算結果正確的保障。因此,教師在數的運算教學中,應該在教授課堂知識的同時,重視對于學生在運算習慣方面的培養,目的是為以后的數學更高層次的學習夯實基礎。比如在教學“小小志愿—混合運算(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例題:在商店中,每個文具盒29元,每本筆記本5元,每支鋼筆8元,現要給福利院的小朋友買40本筆記本和30支鋼筆,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在列出算式5×40+8×30時,應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書寫,避免因書寫不規范造成計算的失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每一個計算的環節都應重視起來。
二、啟動情境教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情境教學的模式受到學校教師的推崇與喜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情境教學的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2]。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正確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教師要在尊重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創設符合該階段學生思維發展的情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繼而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供學生提問和解決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獨立思考的環境和空間,進而促進學生不斷地探索相關的知識。通過讓學生抓住提問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將自己在學習中的疑惑提出來,進而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循環小數一節的教學中,當教師提出1.4÷0.14商為多少時,學生提筆就會算,也會很快得出答案,但當教師提出100÷3商為多少時,學生計算后,怎么也得不出答案,學生就會有“到底該如何計算才能得出正確答案”的疑問,當學生陷入這樣的困惑時,教師適時地為學生解答疑惑,從而順理成章地提出循環小數的教學內容,如此,學生則會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的教學內容。
三、倡導小組研究合作學習
為了讓學生之間通過合作、互相討論問題,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活躍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師往往通過分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自主組隊,進行知識的學習與問題的探究。從而加強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通過讓學生親自去探究,掌握知識、熟悉所學的知識對于生活存在的意義,但是這種知識與生活之間關系的探究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往往無法完成,因此,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例如,在圓柱體側面積的教學中,提前準備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并拋出“想要用彩色紙給圓柱體側面進行包裝,需要多大面積的彩紙”這樣的問題,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然后動手完成圓柱體側面的包裹任務,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與相互分工與合作,進而探索到:圓柱體的側面展開之后為長方形,圓柱體的高則是長方形的寬。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將小組研究合作的教學方法運用于教學,可提升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的學習,還可以將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培養起來,使得學生對于新知識探究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四、開展理論實踐活動
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反過來又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都離不開理論知識的指導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在以實踐活動為一切理論的基礎上,在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實踐與創新的能力。又因為數學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上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社會閱歷以及知識體系的不完善,在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基于以上原因,想要有效地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實踐中應該將理論與現實進行充分的結合,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與操作在切身體驗中進行學習,通過實踐對于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通過探索,尋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提高學生在創新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青島版(五四學制)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認識方向》一課,由于小學生對于空間的想象能力不足,在具體的生活中根據不同的參照物來確定方向,還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校園中進行實地教學,讓學生對方位的學習和認識更加的深刻。例如在教學中,通常規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此時,教師可以提問:“我們是以誰為中心進行的方向描述?”當學生把握參照物的運用后,可以讓學生在校園中自行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利用參照物和方向對某個具體物體位置進行詳細的描述,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與語言描述的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理論知識必須與實踐生活相融合,這樣才能使數學課堂上的趣味性有大幅度的提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鍛煉。
五、合理分配計算在小學數學中的比重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筆算是小學數學運算中最為主要的計算方式,而心算、珠算、口算等的教學與運用則極少,這樣的比重安排,對于小學生數學的運算能力的提升沒有多大的益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在心算、珠算、口算等方面的教學與練習。筆算是一切算法的基礎,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嚴格規范學生的筆算,以便為其他的算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口算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口算的速度和熟練的程度。口算能力的提升是在不斷地練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因此,應該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便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六、加強教師備課,細化教學知識點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教學工作,想要在課堂上打造一種節奏清晰、具有較強趣味性、較好教學效果的課堂,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因此,想要達到以上目標,就需要教師加強數學教學備課方面的能力,對于數學教學的知識點進行細化,以貼切小學生的學習接受范圍和能力。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提前在備課的環節中將知識點進行詳細的分解,以便幫助學生逐步地去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數學中有大量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主動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與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他們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在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涉及的知識都是較為基礎的,但是涉及的范圍卻比較廣泛。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保障學生學習的質量,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僅要結合教材知識進行教學講解,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找到一種適合小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模式,以便幫助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可以得心應手地運用學習的方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數學教師的教學壓力。
例如,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教學對于教育行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貢獻,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使用多媒體等進行教學,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借助教材進行教學,還能幫助學生進行思維上的拓展,同時也大大地豐富了教學的模式,為帶動學生學習、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意義重大。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數學的基礎教學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首先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與充電,不斷運用新的教學技術和科學手段,為學生學好數學做好基礎工作和準備工作。在教學中,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實踐教學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素養,提升課堂教學活躍度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顧志偉.小學數學“數的運算”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9(12).
[2]應祥新.深度學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以小學數學“數的運算”為例[J].教育界,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