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崔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年輕人的音樂喜好時表示,“我們年輕的時候也不聽一些很好的音樂。我們成熟了以后,甚至到現在才開始聽很多好的古典音樂,體會到古典音樂特殊的那種價值”。
崔健表示自己做音樂的標準是,不要求別人馬上聽,不要求當下的及時的反應,這些都無所謂。崔健說,“我自己也經常反復聽自己的音樂,已經將所謂好聽的音樂,篩選掉了。我們把所謂的好聽的東西看成是一種油膩。聽起來好聽,聽第二遍的時候就不想再聽了,那些東西可能都是討好市場的,我都會拿下去”。

近日,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在某節目演講中談及人生和奮斗話題時表示,“我5歲開始打球,為了實現大滿貫,我幾乎用了20年。所以哪有什么主角光環?只不過是百煉成鋼罷了”。
沒有主角光環的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成為一個強大的人?張繼科認為首先需要找到專屬的使命與信念。在不同的階段度過生活給你的考驗,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支撐,起碼不要讓恐懼毀掉你的努力。當然,“熱血漫”中還有很多常見設定,比如一起奮斗拼搏的團隊,這個就不用說了,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乒乓球。希望年輕人也能找到真正值得為之拼搏的目標。

近日,北大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在談到“中國有沒有哲學”的問題時表示,中國當然有根源性的思考,除非是眼睛出了問題,否則怎么會看不到呢?楊立華認為哲學的本質就是對根源性問題的思考,中國《道德經》《孟子》《墨辨》等中都有對根源性的思考。
楊立華表示“中國有沒有哲學”問題的提出,尤其是在中國學界內部的提出,并且產生那么大爭議,那么一大批學者要頑固地把中國思想貶低為非哲學,背后因素不是偶然的。楊立華說,“在他們看來,中國這么‘低等級的文明就不會有哲學。但是我會不斷地在各種場合有理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