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祁

2021年6月,英國倫敦警察廳宣布,作為正在進行的洗錢調查的一部分,英國查獲了價值約1.14億英鎊的加密貨幣(圖/視覺中國)
2021年6月,英國倫敦警察廳宣布,作為正在進行的洗錢調查的一部分,英國查獲了價值約1.14億英鎊的加密貨幣。這是英國有史以來查獲的規模最大的加密貨幣資產,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查獲的最大的加密貨幣資產之一。
無獨有偶,俄羅斯政府也已著手“數字金融資產”的審查法案。俄羅斯國家杜馬于2020年7月通過了《數字金融資產法》,該法律允許從2021年起在俄進行數字金融資產交易,但禁止在俄境內將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其中詳細說明了法幣超過60萬盧布或其國外等值的加密貨幣交換受制于強制性貨幣交易法規。俄羅斯金融市場委員會負責人阿納托利·阿克薩科夫表示, 俄羅斯銀行已著手追蹤超過60萬盧布的交易, 以防止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由此可見,俄羅斯政府也正加快對數字資產審查的步伐。
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約70%的國家都在關注數字貨幣的開發,數字貨幣的種類層出不窮。比特幣作為數字界的幣王,承載了太多的關注。監管對于數字貨幣來說尤為重要。有人認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當避開銀行,實現資金跨境流轉,但由于數字貨幣自身匿名性與國際性的特點,其間滋生出了大量洗錢犯罪案件。
此次,英國查獲其境內規模最大的加密貨幣資產被視為里程碑式的調查行動。英國警方認為加密貨幣具有匿名性與全球性特征,正是基于加密貨幣的全球性,加密貨幣無須兌換,也不受匯率波動影響,極大地削減了跨境支付成本;其匿名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如投票、選舉、藝術品拍賣等交易。盡管通過區塊鏈可以查詢到每一筆交易的數據信息,卻無法得知交易者的真實身份。正因為其構建的匿名性與全球性的特點,包括英國在內的全球許多國家的大型犯罪集團已將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洗錢方式。
英國警方認為,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一些不法分子采用“更復雜的方法”通過加密貨幣進行洗錢。首先,不法分子通過數字貨幣進行無紙化交易和匿名交易, 交易結果和數據被存儲在不同交易平臺及第三方支付平臺,保全證據鏈較難實現。其次,數字貨幣交易具有快速、便捷的特點,其國際性的基本特征能夠助其實現短時間內多次跨國流動轉化,便于資金“洗白”,想要及時有效追查洗錢犯罪交易數據,存在一定困難。最后,由于數字貨幣作為新興領域,各國、各地區在司法領域、金融領域、金融科技領域的法律與規定不同,以及私人財產保護理念的差異,使得基于全球互聯網通信的數字貨幣難以監管、難以對金融犯罪行為進行處罰。加之全球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行業標準尚未建立,立法和監管尚處于空白階段,因此平臺存在運營機制體制不健全、信息不透明、服務交易風險高等問題,并隨時面臨黑客攻擊等風險。總之,對于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體系來說,防止利用數字貨幣洗錢已逐漸成為防范金融風險與犯罪新趨勢的“要穴”。
早在2019年6月,國際政府間合作機構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便已發布了《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監管指引(最終版)》,要求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VASP,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在內),必須與政府共享轉移資金的客戶信息。在最終版的指引中,FATF(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保留了加密貨幣相關條款。FATF要求,每筆轉款應提供的信息包括轉款用戶的姓名、處理交易賬號、身份號等獨有信息(含生日、出生地)以及收款用戶的姓名、處理交易賬號。這一舉措是為了防范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濫用虛擬資產造成的威脅,以加大對數字資產進行監管與防控。FATF目前有38個成員國和地區組織以及2個觀察員國,包括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歐盟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在這一組織中。
當前,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數字金融資產法》,允許從2021年起在俄進行數字金融資產交易,但禁止在俄境內將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相關法律對“數字貨幣”和“數字金融資產”進行了定義和區分。根據該法律,數字金融資產可以被作為抵押物、買賣對象,可以用一種數字金融資產交換另一種,或者交換另一種數字金融資產的數字權利——貨幣索取權、證券權利、要求轉讓證券的權利、參與非上市股份公司資本的權利,但數字金融資產不是支付手段。數字貨幣被定義為所有可作為支付手段使用、但不是任何國家的貨幣單位的電子數據(數字代碼)。其中,加密貨幣的流通將受到限制。俄羅斯國家杜馬金融市場委員會主席阿納托利·阿克薩科夫解釋稱,加密貨幣被確定為支付手段和儲蓄手段,也可作為投資,但在俄羅斯境內被禁止用于支付商品和購買服務。
歐洲中央銀行(ECB)早在2012年便發布了《虛擬貨幣體制》報告,報告評估了虛擬貨幣,并稱其將會對歐央行的監管體系造成影響。因此,各國央行需將所有虛擬貨幣納入各自監管范圍,按照法定監管規定對其進行定期的風險評估以及相應的執法檢查。2020年1月,歐盟生效的“新反洗錢5號令”,對虛擬貨幣進行規范與監管。歐盟還對“2015/849號指令”做了修改和增刪,18條、19條分別對虛擬貨幣和托管錢包做了定義。歐盟對虛擬貨幣的定義極其廣泛,新法令在虛擬貨幣和法幣之間提供交易服務,包括托管錢包在內的洗錢活動均列在內。此外,還要求歐盟成員國對虛擬貨幣交易所和托管錢包進行登記,被外界稱為“歐盟打破匿名性的第一舉動”。
美國目前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分為聯邦和州兩個層面,具體交易規則由各州法律確定。聯邦層面要求貨幣服務企業到Fin CEN(金融犯罪執法網絡)登記與州政府實際頒發牌照并不矛盾。目前,美國聯邦和州政府的注冊登記及行政許可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州與聯邦的監管思路是一致的,均認為利用傳統的貨幣轉移法進行監管即可。從美國聯邦層面來看,2013年以來,美國財政部、國稅局、證監會等機構初步構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反洗錢、稅務、投融資監管體系。但各監管機構對比特幣法律性質的認定有所不同,各監管機構對比特幣的法律性質歸類也存在差異。其中《銀行保密法案》對“貨幣服務業”進行了明確的反洗錢規定。從美國各州的情況來看,得克薩斯州和堪薩斯州的監管方式類似于Fin CEN,認為虛擬貨幣可按照《銀行保密法案》中已經成熟的貨幣轉移法律進行監管,不需要專門制定虛擬貨幣監管法案。紐約州于2015年6月,在傳統的《貨幣轉移法》的基礎上專門出臺針對虛擬貨幣的《虛擬貨幣監管法案》,將監管力度集中于比特幣發行、儲存和兌換環節,不包括消費、支付環節。其中,第15條對反洗錢工作做了專門要求,第12條對登記和記錄也作出了配套規定。該法案對反洗錢的監管主要體現在客戶身份識別、交易記錄保存、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核查、內部反洗錢控制系統建立等方面。加利福尼亞州頒布的《虛擬貨幣商業統一監管法》,旨在建立虛擬貨幣商業使用的法律框架,從許可證、消費者保護、反洗錢等內容規范虛擬貨幣商業使用活動。
綜上,世界主要國家對于數字貨幣的監管經驗與措施僅停留在解決數字資產的匿名性方面;數字貨幣強大的去中心化的國際流通性導致地域限制被打破,本國機構只能監測國內交易,使得大多數使用者可利用域外交易規避實名注冊和交易登記等手段進行洗錢、逃避監管。因此,各國在開展數字貨幣反洗錢研究的同時,應著眼全球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行業標準、立法與監管模式的制定,健全平臺運營機制體制,從而實現數字貨幣交易監管協同與信息共享。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