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配 張亮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能夠保證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同時發展自身品德,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立足于學生實際,主要從語文課文教學、習作課程教學、古詩教學、教師以身作則等方面討論了將德育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攜手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德育;小學語文;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036-02
Analysis of the Infiltration Strategy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Qisheng School, Zhangdi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ZHANG Peipei
(Huaru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Zhangdi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ZHANG Liang
【Abstract】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an ensure that students develop their own moral character while learning Chinese,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aspects of Chinese text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and teachers' example.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ducators an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Moral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hinese teaching
對小學生開展德育,能夠促使其思想品德與心智得到持續發展,通過“德智并重”的教育,能夠實現小學生的均衡、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德育有效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
一、通過語文課文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是能夠有效對小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的途徑。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與德育相關的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循循善誘,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為小學生進行講授,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深藏于語文教學之中的德育內容能夠成功地滲透進小學生的腦海中。
例如,在教師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父親、樹林和鳥》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開展德育,通過對課文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到文中的父親是一名懂鳥、愛鳥、護鳥的人。教師在講解“樹林中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唱起歌來”時,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為學生播放鳥鳴叫的聲音,使小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課文中“我”與父親聽到的聲音有多么美妙,從而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且為此深深折服。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樹林里的鳥兒鳴叫起來的時候是“父親”最快樂的時刻?為什么文中的“我”因為父親不是獵人而高興。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并引出課文中所蘊含的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品質。教師在講完這節課后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踏青”,使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感受自然界的魅力,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份拓展作業,讓學生設計一條保護小鳥的標語。通過這些形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之余,也能夠針對課文中所蘊含的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德育內容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夠接受到德育的熏陶,成為一名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愿意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
二、通過習作課程對小學生開展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在開展語文課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德育工作,教師還可以在習作課程中滲透德育知識。
例如,教師進行了部編版教材五年級課文《父愛之舟》與《慈母情深》的教學后,就可以通過習作模塊“我想對您說”將自己想要對父母說的話寫下來。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口語交際活動,使小學生回想父母做過的最令自己感動的一件事。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在自己生病時,父母如何照顧我們的,在父母生病時,他們仍然沒有忽視我們,對我們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母親生下我們時所遭受的痛苦,只為了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等。通過這樣的引導,使學生從生活中的細微小事之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深沉的愛,使學生能夠體味到父母的無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正式進行寫作,使學生能夠通過習作將自己的感情充分抒發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也實現了使學生感受愛、理解愛、回報愛的德育,提升小學生的品德水平,促進小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通過古詩教學對學生開展德育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除了現代文以外,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古詩名篇。將古詩編入小學語文的教材之中,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與文學鑒賞能力,也可以通過古詩的講解,向學生滲透德育知識。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古詩《過零丁洋》時,教師可讓學生了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中作者所隱含的不懼死亡、熱愛國家的心情。教師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簡要地了解一下文天祥的生平,理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蘊含的悲壯氣息,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愛國之情,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如在教師進行部編版教材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設想:如果獨自生活,家人都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過節的時候,其他家庭都團團圓圓,非常快樂,只有自己身邊沒有親人,是否會非常想家。通過這樣的情境假設,能使小學生理解到家的溫暖與可貴。再如,當講授《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等詩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送朋友遠去”的情境,使小學生能夠清楚地感受到朋友的珍貴與友誼的珍貴,使小學生的思想與品德都能夠得到發展,通過這樣的德育使小學生成為一名熱愛祖國、重視家的溫暖、珍惜友誼的人,使小學生的品德水平得到提升,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身作則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本身年齡較小,心理與生理發育都不成熟,因此,很多小學生會不自覺地學習自己的榜樣。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遵守教師行為規范,使小學生通過對于教師的學習能夠得到品德修養的提升,實現教師的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班級內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小學生愿意聽課,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魅力并進行學習,當學生出現了對于課程內容不理解進而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當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要對學生進行責罵,而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保持標準的普通話,為學生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在課后與學生進行溝通時,教師也應當保持落落大方的形象、風趣幽默的談吐,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品德,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對小學生開展德育,使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品德與修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梅芳.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融合[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3).
[2]駱慧英.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與融合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20(10).
[3]呂文文.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路徑分析[J].考試周刊,2020(74).
[4]蘇清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0(05).
[5]喬冰.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教育藝術,2021(0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