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梅
【摘? 要】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呵護,還需要法律的保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向學生傳播法律知識,對學生實施法治教育,有助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法律,使學生形成法治意識。但是,目前小學生在法治學習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基于此,教師將目光放在了學生的生活、課本、合作、實踐活動上,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了引領,讓學生理解了法治意義,端正了學生的態度,深化了學生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法治教育;有效;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038-02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Jianyang Distric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CHEN Limei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need not only the care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but also the protection of law.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ers disseminate legal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implement rule of law education to students, which helps students discover the law in their lives and make students develop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in the study of the rule of law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eded. Based on this, teachers set their sights on students lives, textbooks, cooperation,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guided students through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llow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rule of law, correcting students attitudes, and deepening students practi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ass; Rule of law education;Effective;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是希望學生看到法律的存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讓學生在法律的保護下健康成長。學生學習了法律知識,形成了法治意識,能夠更好地開展日常活動,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成為法律的守護者和踐行者。
一、圍繞學生的生活進行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生活,是學生接觸外界事物的媒介,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點綴學生的成長空間,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學生在生活場景中,更能投入自己的學習情感,認真剖析生活與法律的關系。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應圍繞學生的生活進行,讓學生看到法律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在學習《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中與學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讓學生了解在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應該怎樣依據法律做出選擇,保護自己的權益。學生在了解法律知識的過程中,知道了過馬路闖紅燈、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虐待兒童等,都是違法行為,可以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學生感受到了法律存在的重要性,產生了學習法律知識的念頭,形成了法治意識。
二、細化課本知識中的法治內容——促進學生對法治的理解
教師開展法治教育,是不能脫離課本內容的,是不能脫離學生成長實際的。教師對課本中的法律知識進行細化,有助于學生了解法律的內涵,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應細化課本知識中的法治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進而促進學生對法治的理解。在學習《憲法是根本法》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憲法,知道憲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憲法的最高權威性,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提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分析憲法知識:什么是憲法?你知道憲法的地位是什么嗎?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當地方法律和憲法出現沖突的時候,應該怎樣選擇?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憲法的作用嗎?憲法有哪些主要內容?學生隨著問題,開啟了自己的學習之旅,找出了問題的答案,熟悉了憲法的地位和作用,表達了對憲法的敬重。
三、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法治案例——了解學生對待法治的思想態度
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時候,閉門造車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將學生分組,能夠擴大學生的交流范圍,讓學生養成主動開口表達的習慣,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應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法治案例,使學生通過案例來全面認識法治,了解學生對待法治的思想態度。在學習《我們受特殊保護》時,筆者為了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與法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懂得法律作為武器的價值,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法治案例,鼓勵學生圍繞法治案例進行討論。其中一組學生拿到了有關父母阻擋孩子上學的法律案例,立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條例,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學生認為受教育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父母是不能阻礙孩子上學的。學生從法治案例中受益,認為學習法律知識是十分必要的,改變了自己以往逃避的學習態度,變得積極起來。
四、創設法治教育自主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實踐個性
學生在法治教育過程中,不能過度依賴教師,而是要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突出自己,展示自己的精彩,獲得更多的人的認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應創設法治教育自主實踐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發揮學生的實踐個性,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實踐活動,給活動帶來新的活力,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在學習《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正確對待法律,學會使用法律,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自主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模擬法庭”的活動,使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科學認識法律。學生在扮演法官、律師、原告、被告的過程中,熟悉了自己的職責,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有了繼續探索的動力,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實踐活動。
總之,本文通過圍繞學生的生活進行法治教育、細化課本知識中的法治內容、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法治案例、創設法治教育自主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法治意識,促進了學生對法治的理解,了解了學生對待法治的思想態度,發揮了學生的實踐個性。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對道德與法治有了系統的了解,特別是圍繞法治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學習,懂得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運用,知道了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與他人共同構建和諧的法治社會。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學生的了解,與學生進行了互動溝通,熟悉了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學生的現實情況對學生進行了教育指導,讓學生有了進一步探索法治的動力,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突出了學生的實力,打造了具有活力的教學課堂,為法治教育的順利實施夯實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璐.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8(S2).
[2]周巧燕.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8(31).
[3]楊秀云,吳怡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05).
[4]徐敏.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8(27).
[5]仲從元.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方式探究[J].科普童話,2020(2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