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玲
【摘? 要】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表達。但是,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把習作當作包袱,拒之、畏之,敬而遠之。長此以往,學生勢必厭煩寫作,更別談習作能力的提升。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快樂氛圍、互讀同改、美文共賞、活化評語”等策略,加強對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收到了一些成效。
【關鍵詞】小學生;興趣培養;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052-02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Rongxi Primary School,Fuqing City, China) YANG Hualing
【Abstract】A very important task of Chinese teaching is to let students learn to express. However, in Chinese teaching, I found that students regard the assignments as a burden, reject them, fear them, and stay away from them. If things go on like this, students will inevitably get bored with writing, let alone improving their writing skills. In the daily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tried to use strategies such as "happy atmosphere, mutual reading and revision, appreciation of beautiful essays, and activation of comment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cultivation; Composition teaching
作文教學總能勾起語文老師一把“辛酸淚”:老師每每殫精竭慮、苦口婆心卻收效甚微,學生談“文”色變,一提到習作更是雙眉緊鎖、抓耳撓腮,寫出來的文章多是內容空泛,言語乏味,邏輯紊亂,難以完成習作要求。有人這樣說,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所學的科目有了興趣,那么一切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興趣是學生學好這個科目的基礎和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與其對學生的作文橫加指責,不如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引起學生主動表達的欲望,增強學生習作的內動力。
一、快樂氛圍,放飛真我
“作文要多看、多讀、多寫”,是語文教師的共識,但真正落實的卻寥寥無幾。習作應是學生天性真情的抒發。小學生天性愛動愛玩,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而這些特性如何與寫作完美契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一直努力營造輕松快樂的習作氛圍,讓他們沒有壓迫感,感覺習作不再是任務、負擔,不再是“談文色變”,而是主觀求知、興趣驅使下的產物。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只要我們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的新課程理念,生活中就有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我嘗試將課外活動與作文教學結合,教會學生感受生活,春天踏青、放風箏;夏天觀荷、聽蛙聲;秋天帶學生去農場采摘水果……帶領他們觀察不同季節里的動植物變化,感受分明的四季,聽老人說故事,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放飛心靈,走出校園,擁抱大自然,使其身心健康發展,讓習作成為其自身表達的需要。鼓勵其暢所欲言,不求思想多么深刻,多么有教育意義,只要能記錄、描繪他們獨特的感受即可。習作是鮮美上乘的食材,需要慢工細活、文火慢燉,用心磨,耐心等,需要用足夠的信心靜待花開。學生們的心靈是需要灌溉、滋養的,只有用心呵護好他們,給他們足夠的養料,他們才能夠茁壯成長。
二、互讀同改,促進完善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由此可見,講評與修改是習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再創造并提高的過程。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更是盛贊“讀”對于修改文章的重要幫助。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方法之一。學生寫完作文后,我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任命一個小組長,讓小組長當小老師維持好本組的秩序,帶領組員在小組內朗誦自己的作文。剛開始,有的學生有心理負擔,對自己的習作沒有信心,認為寫得不好,怕讀出來會被同學笑話。在我不斷鼓勵下,幾次之后,大部分同學膽子變大了,能夠在小組中自然而大聲地朗讀自己的作文。為了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可,他們開始留心生活,努力尋找寫作素材,力求寫作的視角與眾不同,作文的內容更是別出心裁。有一位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仍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我在小組內讀自己的作文,小小的心臟幾乎要奔到嗓子眼,手心里沁出來汗水,臉上也覺得火辣辣的。因為我對自己的作文缺乏信心,怕同學們笑話我……后來,我看到同學們對我肯定,看到老師鼓勵的目光,我覺得把自己的作文與大家分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喜歡上了這樣的分享。并期待著這樣的機會的到來,因為我的作文在這樣的交流中進步很快,我找到了寫作的信心”。
采盡百花方成蜜,虛心學習別人的意見才能有所提高。當一個學生在朗誦作文的時候,我要求其他學生用心聆聽,然后對他人的習作進行點評,點評的時候先說優點,再講不足,并注意講話的態度,做到態度誠懇與尊重他人。點評同學習作的優點,可以是習作中一個生動的句子,也可以是一個恰當的詞語。之后,再指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嘗試著提出修改建議。點評角度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從文章的謀篇布局、條理、立意等進行點評,也可以對文章的遣詞造句、修辭手法乃至標點符號的運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經過自我朗讀檢視、別人習作引路、小組點評指導,習作修改便水到渠成。
三、美文共賞,體驗成功
人總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的。學生在完成了小組內互動與修改這個步驟之后,我會要求他們推選出本組最佳習作,而后一同分享。推選的內容自由、多樣,可以是一篇習作中精彩的片段,也可以是整篇作文。朗讀習作時,我會營造一種儀式感,接著,再聲情并茂地朗讀,讀到精彩處也表演一番,并真誠地表揚作文中的精彩之處。然后,在全班同學羨慕又好奇中,鄭重地報出作者的姓名。有時,我也會制造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作者的姓名,再隆重地請出作者。最后,讓他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自己的作品。同時,我也告訴其他學生只要認真、用心寫,也有這樣的機會。我還利用班級的習作園地,隨時張貼在批閱過程中發現的學生優秀習作,激勵更多的學生,寫作其實沒有那么可怕,只是寫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有時,我還把學生的佳作發送到班級的家長群里,讓家長也來欣賞,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真正實現“美文共賞,體驗成功”的目的。
四、活化評語,催發奮進
評語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一個橋梁,一個重要的窗口。好的評語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改變一個學生的習作態度,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但是,教師的評語如果評價生硬,對學生的習作一棍子打死,學生便會產生挫敗感,就會望文生畏。所以,我們教師寫評語時應多一份鼓勵,少一份批評;多一份幽默,傳一份真;留一份啟發,給學生以信心。對于學生遣詞造句的亮點,可采用激勵型批語,如“用詞真好,很適當,很到位”。如果是學困生,即使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也是其閃光之處,我們都要滿懷激情地甚至可以夸張點地肯定。只要我們心懷賞識,用慧眼把“大海”中的“針”撈出來,哪怕只用紅點、紅勾、波浪線標出來,然后在旁邊標注“這個詞用得好,因為……”“真是好樣的,能活學活用課文中的好詞。”語句雖短,也暖人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同樣,對于佳作,教師也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當然,除了贊揚外,也應該委婉地指出不足,這也是幫助學生提高習作程度的一個重要措施。在學生的習作中也常發現一些不夠規范的語言,在作文總評中教師應巧妙地予以更正,如有學生寫道:“場面這么熱鬧,真的很激動很激動”。教師可以這樣給學生寫評語:你激動的心情,老師感受到了,如果換成:“這么熱鬧的場面,此刻,我的激動之情真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呀”,是否更貼切?這樣的評語委婉、中肯,學生看了一定樂于接受,同時也給了他們十足的信心和努力向上的勇氣。
羅馬一天建不成,習作水平的提高也無法一蹴而就,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長期堅持積淀的結果。我們若能持之以恒地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從害怕習作轉為樂于習作,那么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將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邵文慶.對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相關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15(05).
[2]陳國柱.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2016(11).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