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范
摘要:創新是指個體為滿足自身需求、達成既定目標,不斷更新自我及客觀事物認知的行為與思維活動。由創新的概念、定義可知,目標是激活創新活動的先決條件,認知的拓展是創新的本質結果,而為實現創新目標所付諸的行動與思維則是促成創新的驅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明晰目標調動學生創新思維,以多元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活動為學生構建自由創新的空間,再通過對創新流程的再現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階段是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時期,是學生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數學作為一門重邏輯、重思維、重理解的基礎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得到了很多教師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地向學生講授數學理論知識,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新經濟時代的各個國家要想本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能走在世界的前沿,就必須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魯班通過觀察蝗蟲吃葉子的樣子發明了鋸子愛迪生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創新,用碳化棉絲、竹絲和紙條碳化作為燈絲不斷嘗試,才有了今天用鎢絲作為燈絲的電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正是這些發明家們不斷的創新,才推動了時代的進步,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促進國家的進步,使自己的國家不斷發展變得更加強大。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他們身上具有無限的潛能,而教師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所以教師能正確的引導學生,他們便會釋放出無數的光彩。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具有積極作用。,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該學科產生厭惡心理,相反如果老師懂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氛圍高漲,而且會讓學生在課后對該學科的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習樂趣,指導創新意識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保障。通過興趣的培養,學生對學習有了更多的發現和思考。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如下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首先,將各種游戲引進數學課堂教學中,然后用游戲的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讓學生的樂趣與潛力發展到更高的階段。游戲法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也能夠實現視覺與思維的拓展,最后使得學生思維得到創新。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和實際生活相關聯,以此來激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最后,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進而能夠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共同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認識。比如,學習圓柱體積時,可以讓學生試求圓柱體容器中水的體積,學生會說出自身的想法:將水倒入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容器里,通過其長寬高計算出體積,老師接著提問:如果不是水,而是泥,不容易倒掉,怎樣計算體積?這就會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學生會說將泥做成長方體,動手操作并得出了答案。老師還會繼續發問:如果是圓柱體的石頭該怎么辦?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將其放到長方體容器的水里,運用測量排擠出的同體積的水的計算方式,學生以小組形式動手操作,從而算出圓柱體石頭的體積。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敢表達自己的觀念或想法,從而推動創新思維的形成。例如,在學習完“能被2與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學生會有“能否同樣根據個位數字判斷能否被3整除”的疑問。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對疑問進行思考求證,看看3的倍數在個位數上是否也有一定的規律,讓其在質疑求證中找到答案。又如,在教學“求不規則圖形面積”時,教師教授給學生利用拆分法將不規則圖形分解成多個已知圖形求面積和。這時,學生提出“利用割補法將圖形分割填補求圖形面積更方便”。于是,教師便讓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學生對比這兩個方法后發現割補法求此圖形面積確實更快捷。這樣的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聯系實際的事例,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相關文件中有明確的說明,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教師使用這樣的方法,往往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去發現生活中體現數學的地方,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并盡量的和其他領域的學習融合在一起。真正的完成各個學科的互動。在備課的時候,教師也要使用更加靈活的方式方式來展示這節課教學的內容,如情境扮演的方法和主動尋找答案的方法,這樣的方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情境教學法也就是要把學生平時生活的情境和他們學習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數學。學生對所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獨立的探索,這樣就可以大大的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望,引發他們的主動學習,增強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通過實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通過動手實踐得出知識,學生才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觀察物體”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而要引導他們自主觀察,如可以帶一些實物,讓學生自主探究應如何觀察物體。此時,學生會發現如果是比較小的物體,可以把它轉動一圈來觀察;如果是比較大的物體,則需要自己繞著物體走一圈來觀察。學生的這些發現體現出他們創新意識的萌芽,對此,教師需要多加關注,及時引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更好地在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就要采取上述措施,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范小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意識下的創新能力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04):124-125.
[2]張桂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03):91-92.
[3]朱亞軍.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