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醫療器械概論”這門專業課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機的結合課程思政的內容,并以其中的一個章節為例對“醫療器械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進行了探討,文章認為,堅持五育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是學校教學的根本任務,“醫療器械概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恰當的設計課程思政元素,才能達到育人樹德的教育目標,同時為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醫療器械概論 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課程”,它不是一門或者一類特定的政治課程,而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是期望所有的教學課程不僅具有單純的傳遞知識的作用,同時還需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資源。筆者嘗試以所授“醫療器械概論”課程一個章節為例,對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進行探討,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廣大一線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帶來一點啟發。
課程思政案例設計說明,本節節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醫療器械概論》第2版第二篇有源醫療器械中的第二章醫用放射設備的第三小節。思政教學設計之前,本節的教學目標僅包含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分別是1.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的成像原理2.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的組成3.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的演進。修改后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政育人目標,其中重點強調的是課程思政教育育人目標:1.法治:紀律意識、責任意識2.富強:科學技術現代化、綜合國力3.文明:工匠精神4.和諧:真善美5.友善:協作、團結。
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是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的影像學手段之一,從醫療器械通識課的角度出發,在知識層面主要向學生介紹CT的基本原理,設備主要結構以及CT技術的發展演進。思政教育融入本節的教學內容,第一紀律意識,課前常規環節,第二責任意識,結合時事,介紹CT技術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讓學生理解用好技術的前提是要有責任心。第三工匠精神,CT作為一種影像學設備,學好用好都要有工匠精神,自然過渡到設備結構的學習。第四富強:科學技術現代化、綜合國力,在學習CT技術的發展演進時介紹國產設備的發展之路,由追趕到引領,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德育元素結合)如下:考勤 (德育——法治:紀律意識)
利用藍墨云軟件,進行手勢簽到,模擬企業上班打卡,讓同學們具有紀律意識,遲到、早退或者曠課將會失去經驗值,從而影響課程考核平時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課前通過藍墨云軟件布置課前任務(結合之前的學習內容,討論常規X射線攝影不能解決臨床影像問題)1,人體三維結構的二維重疊顯示,不能分辨病灶的確切位置。2,對吸收系數很接近的肝臟,胰腺中的病變難以區分。為了解決臨床上常規的X射線診斷盲區,進而引出電子計算機體層技術理論,讓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去。結合課程內容融入(德育1—法治:責任意識)案例1 責任意識,改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女醫生—張笑春。在2020年2月3日10點之前,張笑春是放射學領域的專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的副主任,從醫21年,她遵守紀律,團結同事,人情練達。和其他杰出的醫生沒有區別。在10點的某一刻鐘里,張笑春那條朋友圈——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新冠確診的依據,叫停居家留觀——盡管只存在了一刻鐘,卻得到了驚人的傳播。兩天后,她的提議被納入第五版診療方案,確診標準的改變令新增病例人數一夜激增近10倍。可以說,這一方案改變了湖北疫情防控的走向,乃至影響了全國。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通過案例引入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的應用及原理。結合課程內容融入【德育2——文明:工匠精神】案例2工匠精神,影像世界里的判讀專家,患者信任的“最美”醫生,從一名普通中專生,到滄州第一位醫學博士,從默默無聞的放射科醫生到遠近知名的影像學專家,憑著不懈的努力和一股韌勁,完成了一次次艱難的自我超越,為滄州的影像醫學事業開創了一片廣闊的天空。他就是滄州市中心醫院醫學影像學科主任康立清。通過最美醫生數十年如一日在同一個崗位鉆研的工匠精神引入他所使用的工具——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的結構組成。結合課程內容融入【德育3——富強:科學技術現代化、綜合國力】案例3大國重器,CT、PET/CT等影像設備廠商如何崛起?東軟醫療:多個中國“第一”引領市場,聯影醫療:后起之秀技驚四座,賽諾威盛:以國產CT的前三強為目標。通過國產設備廠商的發展之路引入——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的技術演進。最后課程設計說明:說明:1.要同步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可以簡寫);2.課程設計中融入的德育元素的所用時間,按實際情況來確定;3.結合課程內容融入的德育元素要與“課程思政”教育內容一一對應;4.重點要通過案例表述課程內容與德育元素是怎么結合來達到育人的目的。
以上就是《醫療器械概論》中的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一小節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簡要介紹,經過課程思政設計,筆者在本校17級藥物制劑1班和17級藥物分析與檢驗1班這兩個班級試講之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反饋。如果依然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很難到達這種教學目標的。
參考文獻:
[1]孫蘭,皇立衛,顏延寧,李達.高職藥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20):26-27.
[2]陳毓,陳巍,梁勇,張樂.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20):69-70.
作者簡介:陳博 1986年7月 男 民族 漢 籍貫 安徽碭山 職務/職稱 講師 學歷 研究生單位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 研究方向 藥學藥物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