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指在生物課程目標的指引下,以學生己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為背景基礎,挖掘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并將其滲透于初中生物教學中,采取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方式,使初中生物教學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使學生理解生活并創造更完美的生活。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其中的很多知識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
關鍵詞:初中生;生物;生活化
一、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的必要性以及內涵
(一)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的必要性
1.學科本身的必然性:生物課程是自然學科中的基礎學科,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農業、畜牧業、人類學、養殖業、林業、環境保護工程、醫藥衛生的基礎.因此,生物課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將生物課堂生活化,是生物學這門課程內在的要求。
2.開發學生大腦、培養學以致用:將生物課堂生活化,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同時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發明創造、解決自然界、人類之謎的能力.例如,在講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時,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思考我們人類個體對環境都有哪些的影響,這些影響帶來的后果,還有要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壞的影響,以及如果變換生活環境,人類要如何適應新的環境等問題,培養學生將課本知識聯系到生活實際上去的能力。
3.豐富教師授課形式的多樣性:傳統的授課形式單一,學生提不起上課聽講的熱情,一味的記筆記或者聽老師講課本上死板抽象的知識,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出臺,教師們要豐富自己的授課形式,這是應對新時代、新科技的必然性.生活化是生物課程得以化抽象為具體、化理論為現實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活躍課堂的重要途徑。
(二)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的內涵
1.上課內容的生活化:上課內容是課堂的重點,思考如何將所講的知識點變得通俗易懂是每位老師所要思考的問題.生物課程的生活化給了老師們重要的啟迪,老師們應該將要講解的知識點,在備課時聯系生活實際,查閱相關文獻、書籍,努力拓展學生的視野,以及找出與現實生活的連接點。
2.上課形式的生活化: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課堂的生活化,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知識講解,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也可以訓練學生進行課堂實驗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3.運用生物學研究史設置問題情景在生物學的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學研究史,利用生物學研究史設置問題情景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進行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教學時,先介紹細胞膜結構的發現史,然后設置問題情景:通過科學家的實驗,可推測出什么結論?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教師補充得出相關實驗結論。通過設置問題情景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科學家的思維過程,能夠對自己的推論作出評價,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獨創性都是很有幫助的。運用生物學研究史(經典實驗)設置問題情景時,可根據教材中的相關科學史并通過查閱資料進行適度拓展,當然,要注意使設置的問題適合中學生的思維水平。在生物學的教材中有多處知識都可采用上述方法設置問題情景,如酶的發現史、光合作用的發現史、生長素的發現史、遺傳物質的發現史、遺傳基本定律發現史等。
二、促使初中生物課堂變得生活化
(一)通過導入社會熱點,鞏固課程內容
由于生物在初中處在副科的位置,很多教師對于課程教學的導入就簡而化之,直接進入教學主題,這樣顯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積極性不強。故此,生活化的教學法采用社會上熱點的新聞來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如,教師在講授《生物的遺傳變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用水稻雜交后產量大增的熱點來導入新課內容,不僅能夠使學生明白遺傳的重要現實意義,還對生物的學習產生敬畏的心理,從而樹立好好學習生物,將來也能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自己貢獻的理想。
(二)采用列舉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課程內容講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的內容,選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生物現象進行課程的講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聽講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授《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部分內容時,就列舉了生活中學生都很熟悉的現象:在夏天的時候,我們通常在樹蔭下都會感覺很涼爽,沒有暴曬熱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呢?除了遮陰這一原因外,就是由于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時候,還有蒸騰作用的產生,將水蒸發到空氣中引起的降溫所以會覺得涼爽。3.要善于開展生活化的技能訓練
生物基本技能訓練的生活化要著眼于學以致用的原則,開展社會調查,延伸課堂教學,提高探究能力。作為生物教學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研究身邊的生物現象及問題,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生活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們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案例3學過《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節后,學生知道了維生素C的特性——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并且維生素C溶液越濃,用量就越少。利用這一特性,我讓學生“探究果汁與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比較”,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器材,得出了實驗結果,他們得出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很低,喝果汁飲料不能代替日常的蔬菜水果,最后撰寫學生小論文《維生素C含量知多少》。通過這個活動,很多學生改變了以前不愛吃蔬菜的不良生活習慣。
總之,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初步構建僅是為教師提供一個參考,具體使用時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水平等實際情況做出靈活應變。相信隨著教學改革、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生活化教學模式會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生物教學上將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