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萍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對于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教師需要具備很高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生理解并運用語言文字是我國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而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基本上全部來自教師的教學,因而教師的教學語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聽課效果與學習效率。因而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抓住語文學科的特性,正確引領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日后語文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
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是對基礎語文學習的深化和繼續,又是開展進一步語文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而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是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只有實施有效的、多元的、豐富的教學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增強語文教學質量。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教學活動過于僵硬僵化,語文教師只是向學生單向傳播知識,“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本來就是消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長期來看,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特別是在小學學習拼音,詞語階段,這個階段是整個學生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語言高度和廣度。另外,小學教師雖然有教學任務。相對較輕,但大多數教師仍缺乏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這就是教學模式中缺乏“個性化教學”。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非常廣泛,知識面非常廣,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中文知識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現在的小學中文教科書中包含了很多類型的文本,如詩歌,散文,詩歌等,都是一些知識教育的孩子要合理,很多文本沒有老師的幫助,很難讓學生理解它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表達自己的知識,還要掌握語言的美,生動和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輕松理解文本的意義,提高學習效率。所以,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非常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的內涵,使用語言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
(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分析
眾所周知,小學生由于處于人生啟蒙階段,不單單在表達方面有所欠缺,在對事物的認知、理解、接受能力上也不夠完善。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情況特點、思維方式來調整自身的教學語言,以便使課堂更生動,學生們更投入,更能夠很好地接受、掌握課本知識。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趣味語言表達的基礎建立語文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生動語言,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將枯燥乏味的課堂時間有趣化,將深奧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課本中出現的情景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去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這樣學生們在教師的一步步引導下,不斷提高自身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而對于語言能夠熟練的掌握運用。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體態語言讓課堂更加富有生動性,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從而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的眼睛是直的,在他們的主觀認知中,花兒與太陽是在對著他們微笑,白云與小鳥是在與他們對話。他們天真地認為,課本上的每一首兒歌和每一個故事,古詩都是真實而富有生命的圖像,所以他們會產生與小動物對話等行為。所以,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們的心理,合理運用體態語言來感染他們,引導他們學習書本上的每個細節,將課本上的內容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微笑等面部表情來表達對于小學生行為的支持或批評態度。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分析
語言是一門藝術,藝術也通過語言而表現。小學生的藝術感知和認識能力是一步步培養而來的,其中對語言的藝術感知和認識能力,最初便起源于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藝術性語言的運用。所以,要想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藝術感知能力和認識能力,教師就應該注意在課堂上對藝術性語言的運用,比如可以通過合適的音調、洪亮的聲音和流利的語言將課本上的內容有藝術感的呈現給大家,從而讓學生們對語言產生一種認知,進而從心底真正的愛上學習語言,對學習產生一種樂趣。這種將語言的內在美展現給學生們的方式,才是真正改變學生們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生們語文水平的教學方式。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該藝術水平不應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而存在,應該以學生們的理解和欣賞作為運用的基礎。
(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的規范性分析
眾所周知,小學生對老師的崇拜,絕對不會亞于對自己父母的崇拜,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響到學生,小學生的思想。他們會模仿老師在課堂上或者是在生活中的動作以及行為。如何規范老師在課堂上的榜樣作用,使他們真正能給學生帶來好的表率,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上,更加注重這種細節,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中規范自己的行為,使教師能夠用規范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四)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多樣性的教學語言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盡量使用多樣化的語言,是學生不至于感到十分枯燥,比如在講課文時可以創設相關的教育情境,使學生們在實際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相關的學習。
總之,小學語文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也應該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能夠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更滿意的教學,使自己在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的基礎上,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靈活應用生動性的教學語言,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以及規范化的教學語言,進行相關的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尚楓林.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經貿實踐,2015,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