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洪玲 任青



【摘 要】目的:考察在早期護理中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的有效性。方法:納入我院收治的59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此項研究,采用雙盲分組法將59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分成兩組,針對常規組患者(n=29)實施基礎性護理干預,針對研究組患者(n=30)實施早期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三頭肌肌圍、血清前蛋白、血清蛋白值的變化;進行肢體功能評分、康復時間、焦慮評分比較;對比護理滿意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的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三頭肌肌圍、血清前蛋白、血清蛋白各值均明顯高于常規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P<0.05);研究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的肢體功能評分和常規組相比較高,而其患者康復時間和焦慮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則研究組護理方式較優,各數據組間均存在差異(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護理滿意度(93.33%,28/30)顯著高于常規組(68.57%,20/29)(P<0.05),而研究組干預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0.00%,3/30)相對于常規組(34.48%,10/29)顯著更低(P<0.05),則研究組可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對研究組的護理認可度更高,統計學有意義。結論: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早期的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的有效性較為顯著,改善患者機體營養狀態,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利于患者預后。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偏癱;腸內營養;康復體位護理;早期護理;護理有效性
急性腦卒中在臨床中又叫做“腦血管意外”或“中風”,是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而引起的腦組織損傷的疾病,包括較為常見的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1]。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突感無力、不省人事、猝然昏倒、一側臉部、手部及腿部麻木或突發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說話困難、甚至迷茫、視物困難、眩暈、行路困難、身體失去平衡、無原因的劇烈疼痛等,嚴重影響和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2-3]。多數急性腦卒中患者會合并肢體程度不一的偏癱癥狀的出現,對于偏癱患者來說,早期有效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早期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的有效性,我院針對收治的59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展開了護理對比觀察,報道如下。
1.1 基線資料
納入我院收治的59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此項研究,采用雙盲分組法將59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分成兩組。常規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齡55歲~79歲,平均年齡(63.53±5.47)歲;研究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56歲~78歲,平均年齡(63.55±5.52)歲。
統計學處理兩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資料,結果顯示差異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且可比性高。本觀察開展之前,59例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的所有內容展開了詳細的了解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協議。
納入標準:59例患者經CT診斷或MRI診斷后均符合臨床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屬于首次發病,所有患者均在發病72小時內入院接受治療;
排除標準:合并較為嚴重的心肺腎功能不全、短暫性腦缺血、先天性腦發育不全、先天性心臟疾病、嚴重藥物過敏及不同意參與本次觀察的患者。
1.2 方法
針對常規組29例患者實施基礎性護理干預,包括較為常規的環境護理、對癥護理、藥物指導、飲食干預、出院指導等護理手段,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預后。
針對研究組30例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時給予飲水實驗判定患者的吞咽功能,針對吞咽功能1級~2級的患者指導其進行自主進食的訓練;針對吞咽功能3級~4級患者應在康復人員的指導和干預下經口進食,進食過程中應保持緩慢、細嚼慢咽;針對吞咽功能5級或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給予鼻飼的腸內營養支持:給予患者能全力進行口服治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營養狀況給予患者500至1000ml/d的能全力,并結合患者每天進食情況優化調整用藥劑量,針對無法經口進食的患者應給予鼻胃管的輸注1000ml~2000ml的能全力治療。(2)康復體位護理干預:首先實施患側臥位護理干預。在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臥位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將患者的軀干稍微向后旋轉,通過枕頭固定干預,指導和輔助患者向前伸展上肢,將上肢與軀干呈90度夾角,對前臂旋后腕被動的背伸訓練,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指導患者重心前傾,將患者健側上肢放在枕頭上,而下肢呈邁步狀態,要求患者正常的腿部彎曲。其次在健側臥位指導干預時,將患者軀干與創面保持直角狀態,將患肢前屈90度夾角并在伸展關節后放在枕頭上,而患下肢向前屈伸可以完全在枕頭上支持。(3)在為患者實施體位康復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盡可能的減少仰臥位,采用枕頭墊靠在患側大腿部位,支撐患者的盆骨前伸,將膝關節保持彎曲狀態,同時將枕頭放在患側肩胛下方,保證患者肩關節能盡可能的向前屈伸,抬高上肢。(4)針對不得已選擇半臥位的護理康復指導的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半臥位的時間,在患者大腿內側及膝部放置枕頭的方式使得患者的膝關節保持彎曲的狀態。(5)針對不存在禁忌證的患者可以指導患者從側臥位逐漸訓練,直到轉變為獨立坐位,在患者坐位時需要在患者胸前放置小矮桌,要求患者將患肢放在桌面上,將肘關節保持屈伸狀態,促使患者掌心向下、手指伸直及身體前傾,并保持脊柱部位的伸展狀態,在背部放置靠枕的形式促使患者的膝關節彎曲90度左右,使得患者的小腿和足部呈現垂直狀態。最后,在指導患者實施站立位的康復護理中,需要將患者重心向著患側轉移,通過雙手收治相扣橫抱在胸前,分開兩腳10cm左右的位置,最大程度上提高體位康復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
針對常規組與研究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的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三頭肌肌圍、血清前蛋白、血清蛋白、肢體功能評分、護理滿意度、康復時間、焦慮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三頭肌肌圍、血清前蛋白、血清蛋白
研究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的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三頭肌肌圍、血清前蛋白、血清蛋白各值均明顯高于常規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肢體功能評分、康復時間、焦慮評分
研究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的肢體功能評分和常規組相比較高,而其患者康復時間和焦慮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則研究組護理方式較優,各數據組間均存在差異(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干預后的護理滿意度(93.33%,28/30)顯著高于常規組(68.57%,20/29)(P<0.05),而研究組干預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0.00%,3/30)相對于常規組(34.48%,10/29)顯著更低(P<0.05),則研究組可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對研究組的護理認可度更高,統計學有意義,見表3。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及基礎性疾病的增加,現階段臨床中急性腦卒中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多數急性腦卒中患者會合并肢體程度不一的偏癱癥狀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及預后[4]。
因此,在臨床康復護理的過程中針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早期的護理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腸內營養支持主要是指經過口服或管飼的方式經胃腸道提供機體代謝所需的能量和營養基質的營養支持方式[5]。由于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會出現微動力降低的表現,患者賁門括約肌松弛,極易導致誤吸和反流等并發癥現象的出現,因此早期營養支持顯得尤為重要。早期的腸內營養支持能最大程度上保持及恢復胃腸道屏障的結構,使得胃動力不斷的恢復,最大程度上減少炎癥現象的出現,促進機體蛋白的合成及優化,強化機體的營養狀態[6]。而在為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干預過程中應配合相應的體位康復護理干預,通過體位的康復指導和護理能更好的預防胃內食物反流的出現,促進胃腸食物的排空,緩解和改善患者由于體位不佳而導致的肩痛、肩關節半脫位及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現象的出現,利于患者預后[7]。本觀察結果顯示,實施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的研究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的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三頭肌肌圍、血清前蛋白、血清蛋白、肢體功能評分、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基礎性護理干預的常規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且研究組的康復時間、焦慮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對于常規組明顯更短、更低,說明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開展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的有效性較為顯著,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早期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腸內營養聯合康復體位護理干預的效果較為顯著,建議在臨床護理中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巫小云,陶超.早期康復配合中醫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9,22(S2):279.
[2] 李夢,王京,陳聰.全程護理干預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營養狀態及康復進程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6):321-322.
[3] 李丹陽.全程護理干預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營養狀態及康復進程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2):135.
[4] 高蜜.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5):60-81.
[5] 潘莉,吳曉潔,郭黃容,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聯合暈輪效應干預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20,32(10):74-76.
[6] 陳萍萍.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腦卒中昏迷患者營養狀況及預后的影響[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0,9(3):303.
[7] 趙小艷,王瑛.早期添加胃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及其體會[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26(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