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血液透析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響因素。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進行血液透析患者27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根據27例患者的學歷與透析年限的不同,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認知調查,總結患者對于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并對影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因素進行調查總結。結果:患者在不同的學歷背景與透析時間不同的情況下,對于健康教育的認知情況也有較大的差異,學歷越高或者透析時間越久的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認知越正確,而在對健康教育需求方面,偏向于聽醫護人員講解示范方式的例數較多,其次為聽病友分享經驗的方式。在影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因素的調查中發現,最大影響因素是患者認為健康教育內容與患者自身在其他地方所了解到的內容有所不同,導致其對健康教育的不接受,其次原因為對于宣講健康教育內容的意義不理解,對健康教育的意義缺乏一定的認知。結論:要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必須加強健康教育的實施,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認知,保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可以根據患者文化水平、病情嚴重度與性格的差異進行針對性教育。
【關鍵詞】血液透析;健康教育;需求;問卷調查
血液透析是急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方法之一。通過將血液從體內排出,經由許多中空纖維組成的透析器,血液和濃度相近的電解質溶液(透析液)在中空纖維內外,物質交換的關鍵是彌散、超濾、吸附,通過對流原理,消除體內廢物雜質,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去除體內多余殘留水分,凈化血液并使其融合的全過程稱為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別于傳統的衛生宣傳,與傳統衛生宣傳相比,健康教育不是灌輸常識,而是幫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由于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都需要接受終身替代治療,這一過程費用昂貴,壓力巨大,精神壓力會使患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影響治療效果,所以對于這類患者要如何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是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為了分析探討血液透析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響因素,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進行血液透析患者27例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齡36歲~85歲,平均年齡(63.5±2.13)歲,透析時間在3個月~114個月,平均透析時間(28.6±4.55)個月。27例患者中,患糖尿病腎功能衰竭患者9例,慢性腎小球腎功能衰竭者11例,痛風導致腎功能衰竭者2例,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者5例。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者9例,高中或中專者11例,大專及以上者7例,透析頻率平均為每人每周3次,一年927次。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根據27例患者的學歷與透析年限的不同,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調查,調查表分為三個板塊,第一部分是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認識度調查,第二部分是患者希望以什么樣的途徑來開展健康教育,第三個部分為患者是因為什么原因不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將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認知統計
根據患者的學歷與透析年限的不同,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認知發現,患者在不同的學歷背景與透析時間不同的情況下,對于健康教育的認知情況也有較大的差異,學歷越高或者透析時間越久的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認知越正確,見表1。

2.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對于開展健康教育的途徑統計
根據患者的學歷的不同,對其進行開展健康教育途徑發現,偏向于聽醫護人員講解示范方式的例數較多,其次為聽病友分享經驗的方式,見表2。

2.3 影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因素
對影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因素進行調查總結發現,最大影響因素是患者認為健康教育內容與患者自身在其他地方所了解到的內容有所不同,導致其對健康教育的不接受,其次原因為對于宣講健康教育內容的意義不理解,對健康教育的意義缺乏一定的認知,見表3。

健康教育是指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教育活動,使人們自發地采取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1]。健康教育是護士根據關注患者的意愿和動機,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不僅有助于患者積極參與和合作,而且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預后。根據患者的知識水平,根據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不同個性和需求,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表1顯示大多數患者認為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健康教育的內容因人而異,重點應該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知識吸收能力強,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充分,對健康期望值高。在開展宣傳教育時,要根據需要增加健康知識,不斷賦予新的知識觀念。他們需要了解疾病的發展和預后。他們極有可能接受定期透析和藥物治療。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相對較低,但對疾病的發展和預后關注較少,只關注治療方法和生化指標,對一般透析和藥物治療缺乏了解,會對患者的長期生存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加強宣傳教育,注意語言通俗易懂,必要時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家屬能夠理解、支持和關心患者,并增加宣教次數,有利于患者對疾病的全面了解和心理管理,因此,對兩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有更高的要求[2]。長期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正常人有顯著性差異。尤其是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疾病,結果表明患者具有較強的健康意識,能夠滿足健康教育的需要,并進行有效的心理管理。如表2所示,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共同點是通過醫務人員的指導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貼近患者,貫穿于治療的全過程,隨時為患者提供相關知識。護士利用各種機會與病人交流專業知識,充分發揮健康教育的主體作用,關愛病人體現在服務對象和服務對象的思想、行為和情感上,而護理的基本目的是關注服務對象,關心和尊重患者溝通情感和反應,向患者傳達有利于治療的信息,讓患者盡可能有流利的語言透析,增進友誼,消除孤獨感,減少疾病的痛苦[3]。
除了在醫院的治療時間外,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處于家庭、工作場所、社會場所等地方,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可以直接保護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家庭和社會。在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下,讓患者家屬和朋友了解疾病治療和健康教育的內容,讓患者家屬和朋友成為健康教育者并加以監督,利用親友的情感支持,提高健康教育的成功率。重視年齡變化帶來的生理、心理因素的變化,重視健康教育的組織[4]。教育的內容不要太多,一次解釋一件事,不能說得太快,這樣,病人可以清楚地聽到所有的問題,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和病人,應盡量使用口語。必要時,用當地語言給病人帶來溫暖,縮小醫患距離,有利于接受健康教育。規范化程度高的患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疾病的理解和醫學知識,適當使用醫學術語,交流的內容要更廣泛。如果他們說得太多,病人可能得不到尊重或護士缺乏專業知識,導致他們對疾病缺乏了解。你可能會錯誤地認為你不能滿足你的心理需求。選擇最可靠的護士,對病人進行治療和健康教育,有利于減少醫患矛盾,實施健康教育。患者有其他信仰不影響就醫,在不服從時應尊重自己的選擇、治療和健康教育,要耐心勸說,做好家庭觀念和工作。我們應該利用家庭成員的力量,鼓勵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接受正確的治療方案。護士在健康教育中應起主導作用,不同透析年限的患者認為護士掌握相關知識是必要的。在健康教育形式的選擇上,以醫學講座和示范為主。隨著醫學和護理學的發展,護士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美國,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要,教育包括醫院的專業發展、從事病人教育的專業健康教育者、注冊護士為病人提供必要的醫學知識,以改善健康為主要任務,英國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護士技能培養的健康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強化角色意識,具有健康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健康教育融入臨床護理工作[5]。
綜上所述,要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必須加強健康教育的實施,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認知,保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是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吳君艷.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與對策[J].人人健康,2019 (13):294.
[2] 王靜,王麗朵.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網絡平臺健康教育模式的需求的調查及分析[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9,26(2):19-21.
[3] 彭湘,薛琳.321健康教育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3):1020-1026.
[4] 朱禎.多元化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及運動耐量的影響[J].透析與人工器官,2020,31(1):29-31.
[5] 黃素芳,武蓓蓓.健康教育對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護行為及依從性的影響[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0(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