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玲



【摘 要】目的:探討重型乙腦的臨床觀察以及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間收治的重型乙腦患兒6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根據住院時間進行分組,對照組30例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30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研究對象經綜合護理干預后臨床治療效果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驚厥癥狀等,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結論:對于重型乙腦的患兒應該密切觀察臨床病情變化,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保證患兒治療期間的臨床效果,加快患兒的康復速度,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重型乙腦;綜合護理;治療效果;滿意度
流行性乙型腦炎臨床上簡稱乙腦,是小兒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乙腦主要是由蚊蟲傳播,一般以夏秋季為乙腦高發時期,臨床患兒表現為意識障礙、高熱、反復抽搐以及腦膜刺激征等癥狀。重癥乙腦患者常常伴有呼吸衰竭,同時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病預后較差,一般會出現嚴重的后遺癥現象,威脅小兒健康成長[1]。目前治療乙腦的方法無特異性,積極對癥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促進康復效果。本文針對小兒重型乙腦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效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科在2018年7月至2021年9月近三年接收的60例確診為重型乙腦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3個月~7歲。平均年齡(2.3±1.0)歲,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60例患兒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經過對比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不大(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的患兒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正確的遵醫囑用藥。觀察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高熱的處理及護理 高熱是乙腦臨床最早出現也是最主要的臨床癥狀,患兒感染后2天~3天體溫急劇上升,高溫可達到在39℃~40℃,熱型為稽留熱。密切測量患兒的體溫情況,體溫的高低與病情呈正相關,當感染越重時,患兒的體溫越高,發熱的持續時間也相對較長,伴隨著神經系統的癥狀也越來越嚴重,重者會在3日內日死亡。因此護理工作中首先觀察體溫變化,積極采取降溫的方法,一般采取物理降溫,當降溫效果不好時配合使用藥物降溫。物理降溫常常使用冰帽、冰毯、溫水擦浴、冰敷等,注意在冰敷時嚴禁將冰袋放置在腹部、后頸、足底以及陰囊等處,將冰袋放置大血管豐富處。如果物理降溫體溫仍處于高熱,應該給予藥物降溫、退熱藥物、激素等治療。激素類藥物針對乙腦的患兒不僅有降溫的作用,還能夠減輕腦水腫以及毒血癥作用。當患兒的體溫在40℃以上,并有抽搐時應該配合使用冬眠療法,注意冬眠療法能夠抑制中樞的調節,控制機體的產熱,提高機體散熱,最終達到降溫的作用。臨床中使用冬眠療法能夠使機體處于保護狀態,降低相關組織和器官的耗氧量,提高細胞的修復,促進機體恢復。但護理觀察中要了解使用冬眠療法的患兒的呼吸情況,因冬眠藥物會抑制呼吸,降低咳嗽反射功能,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嚴重會出現呼吸困難。因此在冬眠藥物治療時每一小時測量生命體征,并觀察瞳孔狀態以及呼吸道情況,針對分泌物較多的患者定時給予吸痰,吸痰時注意動作輕柔,每次吸痰不可超過15s,并注意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使用物理降溫時,注意觀察,防止發生皮膚凍傷。
1.2.2 驚厥、昏迷時的處理及護理 重型乙腦患兒發生驚厥和昏迷是代表進入驚極期的表現。兩種表現相繼發生,在此時期不及時預防和控制驚厥發作,會加重患兒病情。因此護理人員要注意昏迷和驚厥的護理,以免病情嚴重導致后遺癥和并發癥的發生。驚厥是由于腦組織缺氧、受損以及腦水腫導致顱內壓升高所引起。因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準確的測量血壓,遵醫囑正確給予脫水藥物治療,一般根據患兒的體重每公斤1g的劑量輸注,保證快速輸注15分鐘~30分鐘內完成,在4小時~6小時內可以重復甘露醇靜點,持續用藥在2天~3天,根據患兒的病情演變可以適當減少用藥。注意驚厥抽搐的護理,當發作時給予頭偏向一側,迅速將牙墊或者開口器放入臼齒之間,防止舌咬傷。驚厥頻繁者會加重腦細胞的缺氧,加重患兒病情,導致昏迷患兒各項反射均降低,尤其是咳嗽和吞咽反射,因此觀察呼吸道通暢情況,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改善機體的缺氧情況。針對使用止痙鎮靜的藥物,治療后禁止搬動患兒,防止發生腦疝的并發癥。昏迷的患兒留置胃管,定時向胃內注入食物和藥物,給予治療和提供機體營養的需求[2]。
1.2.3 呼吸衰竭的處理與護理 呼吸衰竭是重癥乙腦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衰竭癥狀一般在驚極期時出現,是以中樞性衰竭為主,患兒的驚厥、持續高熱以及顱內壓增高都是呼吸酸解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尤其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將口咽部的分泌物及時清除,以免發生窒息等因素。觀察患兒的呼吸是否有節律和頻率的異常,遵醫囑正確給予呼吸興奮劑治療,同時進行氧氣吸入治療,注意觀察用氧的效果,對持續性呼吸困難者配合醫生做氣管插管或者氣管切開,如果患兒由于腦疝或者腦水腫所致的呼吸衰竭,可遵醫囑靜點甘露醇藥物。針對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的患者給予吸痰時,注意觀察有無氣管痙攣的現象,注意霧化吸入時防止喉痙攣,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生[3]。
1.2.4 氧療的觀察及護理 重型乙腦患者采取氧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發生腦水腫會加重腦部缺氧,因此疾病會更加惡化。初期遵醫囑給予1L/min~2L/min低流量氧氣吸入,觀察患兒是否有改善情況,呼吸困難減輕,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如果不能達到用氧的效果,遵醫囑給予4L/ min~6L/min面罩給氧4L/min~6L/min。對于重度缺氧的患兒,可以給予高頻氧療通氣方法糾正缺氧。大部分昏迷的患者影響呼吸功能,因此主要還是積極排痰,保證呼吸道通暢性。當心電監護上顯示血氧飽和度降低時可以采取翻身、叩背、吸痰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暢,提高血氧飽和度。
1.2.5 心理護理 重型乙腦發病迅速、進展較快,患兒多數處于危重的昏迷期,因此家長對患兒的病情是十分關注的,更加擔心患兒的安危,常表現為情緒激動、緊張、焦慮等,因此護理人員要了解家屬的心理狀態,及時向家屬講解疾病的發病原因,疾病的演變過程,以及注意事項等,使患兒家長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針對患兒應該采取心理疏導,對于昏迷的患兒可以通過喚醒的方式進行刺激大腦,護理人員在各項治療和操作是均大聲呼喚患兒的姓名,同時根據患兒的年齡選擇適合的音樂,刺激神經系統,加快神經功能的恢復效果,刺激患兒神經恢復。在平時可以采取觸摸的方式刺激患兒感知能力,保證患兒的肢體和大腦的恢復[3]。
1.2.6 恢復期的護理 恢復期間加強功能鍛煉,對患兒制定運動鍛煉的措施,注意要做到運動難度由簡單到復雜,訓練方式注意要循序漸進,不要過急運動。并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自身承受能力制定特殊的運動訓練計劃。對于偏癱臥床的患兒,定期按摩肢體,促進血液循環,指導患者先床上坐起在做軀體運動。制定良肢擺放,訓練自主鍛煉的能力,告知患者有坐位組間轉為站立,可以借助工具或者他人逐漸練習行走。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簡單事情也是康復鍛煉的一種方式。鼓勵患者穿衣、洗臉、刷牙、適當的活動肢體梳頭等,但是告知家屬對患者適當地進行鼓勵,增加患者的信心,同時注意摔傷和墜床等不良事件發生。日常活動中逐漸增加患者的訓練難度,提高患者康復效果。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死亡率和治愈率。(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體溫恢復時間、驚厥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發作間隔時間。(3)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口腔炎、上呼吸道感染、褥瘡、肺炎等)。(4)比較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四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愈率較對照組高,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臨床癥狀恢復情況
觀察組體溫恢復時間、驚厥發錯次數、持續時間、發作間隔時間各項比較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研究對象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P<0.05),具體見下表3。
2.4 兩組研究對象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4。

流行性乙腦是由于乙腦病毒通過血腦屏障進入患兒的神經系統,導致病毒增殖,是較為急性的傳染病。重型乙腦起病較急,病情演變較快,臨床死亡率較高,患兒會留有后遺癥。在臨床治療的同時開展綜合護理措施,控制患兒高熱,是防止病情發展的一道防線,退熱時采取物理降溫,頭置冰帽,不僅可以降溫,還能夠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腦細胞耗氧量,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提高腦組織的耐受性,能夠促進腦細胞的修復功能。在使用冰帽治療時密切觀察患兒的全身循環狀況,并注意末梢的保暖,防止周圍循環衰竭的發生。對重癥的患兒做到預防性護理干預,定時每2個小時翻身一次,并給予扣背,防止壓瘡和肺部感染的發生。對于重癥乙腦的患兒實施密切的病情觀察并給予綜合護理,可以輔助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兒的康復。本文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研究對象經綜合護理干預后臨床治療效果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驚厥癥狀等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并發癥現象方面,觀察組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比較患者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
綜上,對于重型乙腦的患兒應該密切觀察臨床病情變化,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保證患兒治療期間的臨床效果,加快患兒的康復速度,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謙藝.規范護理在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重要作用——重癥患者的護理在臨床的[J].大家健康(下半月),2019,6(12):313-314.
[2] 黃烏晟.乙腦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3):213-214.
[3] 鄢德利.循證護理在乙腦高熱驚厥患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9,20(15):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