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絕大部分生物學知識、觀點、規(guī)律都來自實驗,實驗是學習、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又因為生物學科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為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教師還應該結合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展示的機會,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注重讓學生自行去制作模型,以促進學生在生物學科中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還需要關注時代生物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前沿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本文將概括淺談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生;生物素養(yǎng);策略研究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積累,更需要注重學生的能力成長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思維,滿足學生的生物學習需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走出課堂,實踐生物的學習,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物的教學價值。
一、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養(yǎng)意義
在初中生物教學改革中,通過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教育當中要做到教書育人,為學生的未來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促進學生的知識應用。這樣也可以更早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除此之外,為培養(yǎng)初中生的生物素養(yǎng),還需要讓學生多去自主探討,在教學當中促進學生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二、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養(yǎng)策略
2.1重視自主探索教學,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為了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養(yǎng),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教學。因為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促進學生在過程中的思考,也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知識。首先是在讓學生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并且預習知識。同時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qū)懗鲱A習探究的思路,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自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渠道,利用線上和網(wǎng)絡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其次是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小組間討論探究,也可以調(diào)動起更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教師還可以將課本中的驗證性實驗變?yōu)樘骄啃詫嶒灒瑸閷W生準備更多的探究性的學習機會。
例如:濟南版生物七年級上冊有關驗證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的實驗。關于這個驗證性的實驗,教師就可以將其改成探究性的實驗。為學生拋出一個問題,光合作用所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先進行討論,預測實驗結果,然后在實驗中進行驗證。并且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思考產(chǎn)生氣體的特性,并且讓學生利用其特性進行探究和驗證自己的思考。像如果是氧氣,在實驗時可以利用帶火星的小木條,觀察其是否會復燃。最后在實驗完成之后,讓學生對光合作用進行簡單的概述,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2.2重視實踐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生物課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還需要教師重視實踐課程。在生物學科素養(yǎng)當中,最不可缺少的便是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實踐課程當中可以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課程,讓學生通過思考和動手去認識生物,探究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實踐課程的教學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靈活應用教學的方法,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外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一起去觀察周圍環(huán)境,聯(lián)系實際生活,從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節(jié)時,由于呼吸作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理過程。人的呼吸作用學生都知道,而植物的呼吸作用他們就難以理解了。那么怎樣才能證明植物有呼吸作用呢?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動腦思考,充分發(fā)表意見。學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有的學生建議把植物放入水中,若冒氣泡則可以證明,實驗多次沒有氣泡,看來這個辦法不行。盡管如此,但這個學生的思路還是不錯的,知道從氣體的角度來考慮,這一點應給予肯定,并接著加以引導,植物如果進行呼吸作用,和人應該是一樣的,也吸入氧放出二氧化碳,這樣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內(nèi)時間長了就會產(chǎn)生氣體成分的變化,即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如果能證明氧氣確實減少了,二氧化碳確實多了,就可以證明植物有呼吸作用了。檢測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轉(zhuǎn)變成了測定氣體成分的變化,教給學生把抽象的問題轉(zhuǎn)化成具體的問題來解決。
2.3聯(lián)系實際生活教學,拓展視野
為了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養(yǎng),在教學當中還需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用知識,以拓展學生視野。因為在生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觀察一些事物,聯(lián)系實際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更多學習機會,在教學中還需要注重與時代相聯(lián)系,聯(lián)系當前生物前沿的一些研究,讓學生體會到時代的變化,了解更多的前沿生物科技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去探究寫實驗報告或者是自己做小型的生物實驗等多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擴展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的思考,以提高學生的能力。例如“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時,在做檢測二氧化碳增多的實驗時,是把廣口瓶內(nèi)的氣體趕到盛石灰水的試管中,必須用一個合適的帶孔的橡皮塞塞緊瓶口才行,這比較困難。為此,有的學生課余設計了這樣的實驗:先把等量的石灰水分別倒入兩個罐頭瓶中,然后在瓶口內(nèi)分別懸掛用紗包好的干種子、萌發(fā)的種子,擰緊瓶蓋,一段時間后,根據(jù)石灰水是否變渾濁來判斷二氧化碳是否增多了。此法簡單,不受廣口瓶的限制,便于學生操作。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廢物利用的環(huán)保意識,還使學生有一種實驗是自己做出來的成功感。
結束語:在生物的教學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為目的進行改革,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還要重視自主探索教學,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聯(lián)系實際生活教學,拓展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科素養(yǎng),提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蘇海亮. 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實踐性作業(yè)的實施[J]. 新課程,2021,No.585(2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