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隨著新課改新高考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滲透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科素養、傳統文化素養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義。文章認為,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通過挖掘教材、適合學生、創設情境、緊扣時代、依托技術等策略,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家國情懷、道德素養等,促使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新高考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發生了較大變化,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科素養、傳統文化素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歷史教學法以知識“灌輸式”為主,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筆者認為,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通過挖掘教材、適合學生、創設情境、緊扣時代、依托技術等策略,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家國情懷、人文素養、道德素養,促使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具有本土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內涵:重視以人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崇德尚賢,推崇天下為公;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主張和而不同等。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維護著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維系著統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
二、傳統文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高考的壓力,部分歷史教學只重視傳授知識、盲目灌輸、背誦記憶、鞏固練習,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蜻蜓點水,無任何拓展,學生很難領悟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其次,部分歷史教學注意到了零散的傳統文化,但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有效整合和內容的取舍,學生在初中已學習了三年歷史,到了高中,如果歷史教學還只是簡單、機械重復初中的知識內容,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就很難調動。最后,部分歷史老師對傳統文化缺乏積累、缺乏理性的思辨力。在當今全球化、網絡化的時代下,有少數歷史教師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對傳統文化持有一定的偏見,認為傳統文化是封建的、腐朽的,嚴重影響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
三、高中歷史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
高中歷史教材有自身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圖片史料,通過史料解讀、歷史解釋,讓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如,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6課中的“抗美援朝”時,教材展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教師應對該照片做適當解釋:該照片拍攝于1951年2月,現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戰爭館里。該照片是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利用夜幕隱蔽過江,逶迤前行,不見首尾,鴨綠江江面很寬,江面上的積雪清晰可見,整個畫面開闊壯觀、氣勢恢宏、意境深遠。從這幅照片中,學生們看到了熱血男兒保家衛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壯觀場面,感受到他們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緊接著引導學生閱讀照片旁邊的歷史縱橫 “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的故事,楊根思一名普通的連長,在朝鮮戰場上,多次打退美軍,在負傷的情況下,毅然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用生命和鮮血實現了“人在陣地在”的錚錚誓言。學生讀了這個故事,都被楊連長的事跡深深打動,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這種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學習和傳承。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史料豐富、新穎,老師們應放慢腳步,引導學生閱讀和感悟,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激勵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二)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傳統文化
高中歷史教學,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青春期的中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正在形成,高中歷史教學要充分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如,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百家爭鳴”墨家思想時,教師可適當拓展,展示墨子的圖片和人生經歷的文字介紹,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墨子勤勞儉樸、立足現實、崇尚和平、心系大眾的博愛情懷。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入相關史料介紹“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用、節葬”及墨家思想中的物理等科技知識,讓學生通過對墨家思想的全面理解,進而認同墨家的勤勞儉樸、自我犧牲、崇尚和平、講求實用等精神品質,樹立文化自信。教師還應趁機引導學生生活中人與人應相互關心、個人應努力拼搏、責任擔當、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積極向上等優秀品質,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三)創設多種情境滲透傳統文化
情境即問題情境,指的是真實的問題背景,是以問題或任務為中心構成的活動場所。情境分為兩大類,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們應充分利用各種情境滲透傳統文化。如,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課的“甲骨文”時,老師們可以通過情境適當擴充中國文字的演變,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字的理解。
材料二? 公元8世紀到16世紀,盡管中國經歷了唐宋元明幾個王朝的更迭,但在遼闊的中國區域內、漢字像一根看不見的魔線把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甚至血統不同的人民心靈縫合在一起、成為自覺的中國人。
——摘編自《漢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率領785人使團來華,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當時整個西方世界能使用漢字的不超過一百人。進入21世紀的門口,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已超過4000萬,國家超過一百多個。
——摘編自馮天瑜《中國文化史》
(1)據材料一,概括漢字發展的特點和原因。(要求:動手寫一遍)
(2)據材料二,歸納漢字的作用。
(3)據材料三,與18世紀末相比,21世紀漢語言文字的影響發生了什么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過圖片、文字創設情境,由淺入深,學生能理解出漢字由繁到簡,是因為頻繁使用;漢字增進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有利于中華文明的記載、傳承和傳播,同時,通過材料三的對比分析,同學們更能感受到漢字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背后的根源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進而培養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爭做中國共產黨的優秀接班人。
(四)緊扣時代旋律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形成需具備一定的歷史條件,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發揮應有的價值。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百年黨史,風雷激蕩、跨越時空的一系列偉大精神,正是我們值得珍視的寶貴財富。如,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1課中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師就要特別注意,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料,理解掌握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充分展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教師應把“紅船精神”根植于當代高中生心目中,培養學生從內心里認同黨的領導,認同社會主義制度。
(五)依托信息技術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高中歷史教學往往受時間的限制,很多內容不能充分地展示,那么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滲透形式多元的傳統文化,有圖片、有文字、有聲音、有視頻等,調動學生多種器官,豐富課堂趣味性,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時,讓學生更能感悟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如,學習“長征精神”時,導入:央視的公益廣告《金色的魚鉤》,學生一下子就被里面的老班長而感動,注意力立馬轉移到長征上。新課:第一環節話長征,創設情境,老師帶領同學們去參觀博物館,請一位同學扮演館長介紹長征的過程和艱辛,配以合適的音樂,講解員在白板上邊講邊畫出路線圖;第二個環節悟精神,同學們暢所欲言,把自己感悟到的長征精神相互交流,接著播放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長征》里有關長征精神的一段視頻,擴充學生認知;第三個環節筑靈魂,展示圖片鐘南山院士、張定于院長、張桂梅校長,并思考作為當代的高中生,我們應如何傳承長征精神?結尾:用一段習主席的音頻加照片加文字“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整個教學片斷充分利用了圖像、視頻、音樂、聲音、白板畫圖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探究熱情,領悟到偉大的長征精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與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等精神。
(六)多樣課堂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的教學局限在學校教室里,當下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學習地點也應是多樣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歷史教學就應充分發揮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多帶領同學們走出校園,走進社區、走進古村落、走進博物館、走進名人故居、走進宗族祠堂等,去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學習孫中山的革命精神,廣州、中山等地的歷史老師就可以把課堂轉移到中山孫中山的故居,去實地了解孫中山一生的經歷及全部事跡,去領會孫中山革命先行者的偉大精神。又如,學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愛國精神,歷史老師可以把課堂轉移到東莞虎門海戰博物館和林則徐硝煙紀念館,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林則徐等民族英雄的偉大愛國精神。
綜上,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新課改新高考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需要。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在滲透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挖掘教材、創設情境、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等,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提高教學水平,以此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增強民族自豪感,進而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樹立有責任有擔當,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拼搏的青年人。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問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14736)】
參考文獻:
[1] 李淑華.基于中華傳統文化支持下高中歷史教學探討[J].文化教育與藝術,2021(02):125-126.
[2] 昌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解析[J].素質教育,2021(14):27-28.
[3] 陳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歷史教學探賾[J].新課程研究,2019(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