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百年不遇的突發疫情等多種困難挑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立行之本、重中之重,全力服務“六穩”“六保”,高水平履職和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全年支農貸款投放超千億元,各類貸款累放1166億元,同比多投近206億元,貸款余額達3589億元,余額凈增407億元。
抗擊疫情迎難而上,打出“戰疫銀行”先鋒行品牌。一是“三大通道”助金融服務不斷檔。及時開辟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信貸專項“三大通道”,優先滿足防控疫情相關企業的資金需求,運用“人盯人”的直聯機制,利用騰訊會議系統召開14次貸審會,中后臺各條線微信群24小時運轉,實現業務無縫對接,確保76筆應急貸款報得快、審得準、見效實。對應急貸款監測督辦,按日統計、按周通報,受理到審批平均用時2.2天,投放應急貸款和復工復產貸款超500億元,使用人行專項再貸款資金投放額居全省金融系統第一。二是“三大政策”惠實體經濟渡難關。圍繞“減、降、延”,迅速出臺一系列含金量足、支持面廣、普惠力度大的專項舉措。全面減免五大類46項服務收費,惠及客戶2600多家,累計減免費用1000萬元。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用足各類利率優惠政策,中小微企業、扶貧貸款首年優惠100BP,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降幅超三成。積極參與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8+10”專項行動,擴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的惠及面,實施延期還本貸款本金1.8億元,實現了應延盡延。
把握政策維度,鞏固“糧食銀行”主辦行品牌。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支持糧食全產業鏈發展,充分發揮糧食信貸主導銀行作用。一是全力支持“多收糧、收好糧、防風險”。堅持“三早”要求,即提前布局市場化客戶、提前落實委托收儲庫點、提前準備信貸資金規模鋪地,提前20天完成夏糧企業評級授信工作,投放夏糧收購貸款210億元,位列全系統第一。落實“以銷定貸、合同收購、快購快銷”經營策略,發放秋糧收購貸款約116億元,同比增加近10億元。二是積極推進糧食全產業鏈業務發展。創新實踐“港糧通”業務模式,指導泰州分行依托企業港口資源優勢,綜合運用多個貸款品種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港口糧食貿易。探索運用“收儲加工聯合體”業務模式。整合購銷企業倉儲優勢、加工企業市場優勢、生產企業資源優勢,解決單一環節風險承受能力偏低問題,運用信貸杠桿強化糧食生產、收儲和加工企業產銷銜接。通過此模式發放秋糧收購貸款2.3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食8.5萬噸。三是做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大力支持地方“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發放貸款32億元,助力民生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穩定。服務重要農產品中央和地方儲備收儲和輪換體系建設,發放地方儲備糧增儲輪換貸款近100億元。加大力度支持生豬產業發展,推出“潤豬貸”產品,落實差異化優惠政策,累計投放近15億元,助力牧原、正邦等生豬龍頭企業提檔升級,支持領域覆蓋生豬全產業鏈。四是強化糧食信貸基礎管理。圍繞夯基礎、強隊伍、控風險要求,做實封閉運行管理,保障糧食信貸安全發展。加強糧油信貸制度的技能培訓和現場學習,組織471人參加“封閉運行”管理等三個制度辦法考試,合格率達99%。建立全省糧食收購市場價格監測機制,強化對稻谷市場行情監測預警,嚴格收購貸款“雙結零”管理,確保信貸資產安全。
當好先導示范,打響“水利銀行”品牌。以服務長江大保護為核心,加強對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的聯動支持,2020年投放長江大保護貸款436億元,貸款累放額、凈增額和余額連續兩年均居農發行系統首位。一是全力打響“長江行”品牌。聯合省發改委、長江辦和沿江8市,同步啟動服務長江經濟帶、服務長江大保護“長江行”活動。以此為契機,加強政銀對接,與南通、鎮江、揚州、泰州、無錫、南京市江寧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意向合作金額超2000億元。落實省市縣聯動營銷、銀政對接、前中后臺聯合辦貸和考核激勵四項機制,對長江大保護項目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投放,其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僅用28個工作日就實現了首筆投放。二是積極服務“兩新一重”等涉農基礎設施建設。聚焦新型城鎮化建設,緊密關注寧錫常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率先在無錫探索梁溪區舊城改造模式,幫助157個小區改善居住環境,投放城鄉一體化貸款66億元。圍繞《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加強整體支持和集中推進,投放貸款190億元,蘇北農房改善貸款余額達158億元。三是加快業務模式轉型創新。守好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底線,平衡好公益性項目與商業化模式的關系,推行綜合收益還款來源的市場化運作方式,采取“公益+”模式,跨行業、跨產業進行整體組合,多渠道歸集還款來源,創造覆蓋成本的現金流,實現公益性項目市場化運作。全年共審批該類貸款近百億元,其中超40%實現投放落地。
深耕履職主場,做大做強“農地銀行”品牌。瞄準履職服務重點領域,支持鄉村富民產業發展,不斷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質效。一是“三個聚焦”開發農地。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投放貸款73億元,支持南通、泰州等地建設高標準農田103萬畝,農田畝均增產15%。聚焦發達地區存量土地盤活,做大蘇州“三優三保”業務份額,累計投放25.3億元,位居省內同業前列。聚焦農村土地改革,推進常州武進“宅基地、征地、入市”三項改革等試點工作,投放4.5億元貸款支持武進新增耕地指標收購,審批貸款4億元支持連云港市贛榆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二是“三流融合”激活流通。積極培育流通產業發展,農村流通體系建設貸款余額66億元。壯大物流,支持徐州、淮安等地涉農碼頭物流設施、保稅倉等項目;匯集商流,1.45億元支持蘇中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建設,穩定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暢通人流,投放4.7億元支持連云港、揚州、泰州鎮村公交項目,促進城鄉公交出行一體化。三是“三個突出”優化生態。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推進國土增綠、生態增色,林業生態業務貸款較年初增加24億元,凈增額居全系統第一。蘇南地區助力補齊生態缺網斷帶,審批4.5億元貸款支持無錫等地的城市綠化項目。蘇中地區重點加強農田標準化林網建設,投放3億元貸款支持南通生態綠地及經濟林建設。蘇北地區強化楊樹林網改造更新,支持沿海生態防護林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