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吉其其格
摘要:高中生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心理及生理上不同的變化,他們具有自我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因此家庭、學校及社會都應該重視學生個體與周圍環境之間內在聯系。本文從當前高中教師班級管理與中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方面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幫助構建和諧社會新模式促進師生間關系發展:第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第二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引導家長樹立良好家風;第三是營造平等民主氛圍,使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有機融合起來共同為學生提供成長環境。
關鍵詞:班級管理;自我教育;高中
一、融合策略分析
在班級管理的運用和培養目標方面,學生自我教育的效果明顯要比班主任強,但是通過對兩所學校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首先是學生對于老師“說”時表現較好的是自己。有17.7%學生會選擇與教師溝通交流、發表意見。60%左右會選擇向他人或同學表達觀點;還有部分人表示不會跟班干部說話等問題存在于班級管理之中,在和班主任的談話中也能感覺到明顯要比自我教育強一些,但是也有部分學生選擇了沉默。這說明在班級管理的實施過程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與同學保持良好、融洽地溝通。另外,通過比較發現:雖然兩種不同方法都各有利弊。但是學生在運用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仍然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獨特、溫和以及親切的話語來感染同學。通過與班主任訪談發現:多數高中生對于班級管理這一概念還是比較認可的。大部分人都能夠理解班干部這個職業是一個非常穩定而又重要工作環境下很有價值資源庫。還有部分學生表示在自我教育方面也需要老師和家長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如何使自己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等。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通過老師引導,同學之間相互影響、互相幫助。所以說班級管理和中學生自我教育融合策略是需要我們教師及其他班集體能夠共同努力來實現目標。
二、高中班級管理與學生自我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正確引導學生
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注意引導和糾正學生。首先是讓每個同學認識到自己與他人、集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其次就是教師要對不同個體給予有針對性指導:例如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會鼓勵積極發言并及時表揚;而對于性格內向者或思維活躍型等較為內向者則可以鼓勵其多加交流溝通以獲得更深層次發展,從而促進自我教育水平提升,使班級管理質量得到提高。再次是通過班級管理活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問題解決等形式引導同學們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以達到自我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共鳴;同時也要關注個別化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或策略使之能夠適應班內生活環境并能更好的促進自身成長。教師的班級管理與學生學習態度是息息相關,如果教師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合理調控和鼓勵,那么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隨之下降,從而導致班級管理質量下降。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必須從自身做起,轉變教學觀念,將班級管理融入到自我教育中來。
(二)提高班級凝聚力與自我教育融合
在班級管理中,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到班集體以及整個學校整體水平。因此,教師要想提高班級凝聚力、促進同學之間和諧發展就需要將其內在動力轉化為外因動機。第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是引導者與組織者;教師通過組織活動幫助并指導個體進行自主性地成長從而達到預定目標中所要求完成任務的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受到老師和學校文化熏陶,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第二:有利于促進同學之間相互關心,使他們感受到集體對自己和他人發展所起之重要作用;同時也能讓個體體驗到來自老師與學校文化對于自身成長過程中存在不足之處而給予幫助或指導。第三:有助于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助共同處事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獨立自主性、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等品質,從而提高班級凝聚力以及改善整體水平。第四: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其成長提供一個安全、寬松和自由的生活空間。
(三)提高班級氛圍
班風和班級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傳統教育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對每一個孩子個體差異性、不同個性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因此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引導者與管理者所具有的管理功能。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群體存在著一定程度上心理健康問題這一特點制定相應措施。例如: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孤僻、不善言談甚至是討厭學習和作業;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往,甚至是討厭父母;還有的是有些同學因為家庭原因導致自卑、叛逆心理。班主任可以通過班級開展一些類似“你真聰明”之類的話題來幫助這些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班風能夠對一個人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作用(如:學習興趣、自我意識等)而良好的班級教育則能讓學生養成好聽講愛動腦習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其他性格特征以及形成個性品質;而班級責任制的實施則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班集體中所扮演角色,從而形成自我管理和引導他們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參與社會活動。
結論: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自我意識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其良好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和創新能力,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期。本研究從當前高中生學習管理現狀出發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在班級日常教學活動中存在著部分班主任對班干部缺乏有效監督教育以及忽視學生自主性發揮等問題;同時通過訪談法對目前大部分高中學校都沒有開設相關課程來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意識。因此需要教師轉變傳統觀念,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從根本上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益明,金瑜 . 自我管理研究述評 [J]. 心理科學,2017,(4).
[2]許多鈺,齊麗麗.淺談中學生的自我管理[J].科教文匯,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