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菊
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開展,讓我們教師深切地體會到利用互聯網教育優勢,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更高效。疫情過后,我們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把互聯網上優質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融入到線下課堂上。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成長中不斷地綻放著自己的精彩。
一、激發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曾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才可能從中收獲益處”。圖片、音頻、視頻、動畫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實了教學內容。這些資源的恰當引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五年級下冊《軍神》一課,課前,播放關羽刮骨療毒的影像資料,由天神“關羽”引入“軍神”,激起學生對本課的閱讀期待。改變作文形式變傳統的“游記”為“我是小導游” 導引會,讓學生把要介紹的景點照片配上文字做成PPT或錄制成視頻,配以解說詞來給大家介紹。變單一的書寫作業為實景拍攝、文字編輯、視頻播放等多種手段相結合來呈現,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也增長了多種技能。
二、拓寬學習空間
線上教育資源豐富,時間和地點靈活方便,不受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基礎弱的同學,字詞的掌握可通過教師推薦的快樂習字平臺、果優習字平臺了解一些漢字的字理知識,詞語的出處,再理解識記;愛好閱讀的同學,可選擇喜馬拉雅、讀來讀往等閱讀平臺,拓寬自己的閱讀面;有特長的同學,還可以在線上參加感興趣的競賽活動,促使自己不斷進步。此外,班級微信群、釘釘群等也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大家分享收獲、釋疑解難、共同提高,拓展了師生互動的空間和時間。
三、提高自主能力
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自主學習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更好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在微信群、釘釘學習小組等班級互動平臺,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打卡等活動,同學們互相評價、互相督促、互相學習、比學趕超,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組合作開展的"沙塵暴原因的調查”活動,學生會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資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會對比、篩選、概括、提煉,并對相關材料進行優化處理整合。在展示的過程中,他們有的出示圖片、有的播放視頻、有的講故事、有的列數字,聲情并茂,有理有據地闡明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培養創新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無窮的潛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助力學生的發展。在學習生活的細節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用求異的思維去看待和思考事物。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創新精神的文本材料來鼓勵啟發、創設活動、搭建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編排課本劇是創造性活動,在編排課本劇時,讓學生揣摩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加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大膽想象創新,鼓勵他們不局限于課本的內容,可以對課文內容適當刪減和增補,對課文結構進行改動,讓劇本內容更豐富。同學們在編排課本劇《完璧歸趙》時,他們不僅把當時藺相如大義凜然的樣子表演得淋漓盡致,還發揮想象增加了趙王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時,藺相如和大臣們的對話,表現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學生在“編中學”“演中學”,個人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發揮,創新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五、增強學生自信
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給學生創造成功的良機。如,疫情期間,讓學生學會利用釘釘平臺進行網絡直播,給大家推薦好書和閱讀分享,不僅掀起同學們熱愛讀書的熱潮,還增強了他們敢于分享的自信。平時讓口才好的同學參加演講比賽,讓寫作好的同學參加現場作文競賽,讓善于繪畫的同學做手抄報,在版面上展出等。并在學生完成后,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鼓勵,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得到他人贊賞時,內心得到滿足,自信心逐步增強。比如,實驗班級參加學校組織的百年黨史詩朗誦活動中,有的同學在網絡上搜集素材做演出背景,有的同學聚在一起制作道具,有的同學到街上選服裝,每個人都為班級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班級獲得優異成績時,參與活動的每一個同學都有滿滿的成就感,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和培養。
六、厚植家國情懷
習總書記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在教學中,我們重視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開展的新聞播報活動,讓學生通過網絡、報紙關注時事新聞,學生了解了國家大事、社會動態,并能根據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這項活動的開展,給學生直觀的教育,也讓他們學會了多角度看待人和事。如,看了3月19日,中美外交場上,楊潔篪委員強有力回擊美國的視頻,是一堂難得的外交愛國教育課程,讓學生知道了什么叫“弱國無外交”,增強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信念。中印邊境沖突中,戍邊戰士保家衛國,英勇犧牲。我們開展了"向戍邊英雄致敬”的主題班會,讓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戍邊戰士們的英雄事跡,戍邊戰士們不懼犧牲捍衛邊疆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們,愛國、護國精神也植入孩子們的心底。
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既提高了課堂效率,拓展了課堂的厚度、廣度和深度,又開闊了孩子們視野,給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未來的可持續學習提供了契機。未來已來,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將讓我們的課堂更有生命力,助力學生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