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萍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訓練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職責。在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并不重視挖掘教材中各個模塊所涵蓋的插圖,因此插圖對語文教學的助力較少。本文首先分析小學語文當下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再分析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所涵蓋的教育意義,最后在科學教學理念及其方式的指導下,嘗試探索合適的教學實踐策略。
關鍵字: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教學育人;知情意行
引言:
小學教學需要兼顧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即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增加、還要兼顧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思想情感、價值觀念的塑造。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需要重視學生的文化素養,因為文化是一個人生活和發展的魂,通過學習、理解并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來增進個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小學語文是培養上述知情意行全面性發展要求的主要科目,其中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更是培養學生知識以及情感多層面素養的生動素材,是語文教師可以進行深入探索的教學內容。
一、小學語文教學
總體而言,我國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相對機械傳統,只注重學生對基礎性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注重滿足學生通過知識學習來增長生活能力的現實需要。具體而言,首先教師不注重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看圖寫話、讀書聽寫等等模塊的教學。其次,即使在少有的聽說讀寫教學中,教學方式機械單一,導致口語表達、讀寫練習的形式大于內容;最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使學生被動接受一些無效的知識。插圖教學中訓練學生聽說讀寫層面的學習是以教學活動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因此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適合以杜威的“做中學”作為教學實踐的理論指導。通過日常交流、演練來鞏固課程中涉及的知識點,把學生已學的統一起來促進知情意行全面發展。小學生學習語文是為了增長自己的語文學科基礎知識,教師的教亦是為了學生的學,進步的教學方式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程中。
二、有效運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
(一)借助插圖培養學生的領悟力
首先小學語文教材中設置插圖的意義在于把書中內容以繪畫的方式直觀、明了的展現給學生,拉近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距離,讓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書中文字的意義,并對此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其次,插圖的意義還在于幫助學生深化文字的學習,插圖的作用在一定時候比文字的意義更加豐富,可以彌補,甚至拓展文字的意義,對于學生的探索式、感悟式學習十分重要。
(二)借助插圖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綜合考慮小學生身心特點以及對基礎性聽說讀寫技能的掌握需求、小學語文的基礎性特點以及插圖教學的特點,適時在“做中學”理論指導下,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演示功能和學生的交互探究式學習來提升插圖教學的質量。
采用互聯網技術來輔助教學,首先是能夠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使學生之間的故事分享便利化,其次,互聯網所展示的口語交際內容,十分豐富多彩,并且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有助于小學生的理解。此處以三年級口語交際《勸告》為例,小學低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各個學生所積累的生活經驗差別較大,在相互接觸中容易產生摩擦和沖突,此時就需要他人妥善的勸告。因此可借助書中的插圖示范來模擬教材中的情景,與同學相互演練來實施情景式教學。交互式的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學生之間為完成教師交代的口語學習任務,組建學習小組,相互提問、回答、最后進行適當總結。在此過程中,組內學生可以相互取長補短、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任務中。組間相互競爭、在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團結互助、自主學習的精神。
(三)以影響學生的生活為教育目標
為了使小學語文課程中所承載的文學知識、情感態度、意識形態、行動價值尺度被大多數學生所喜聞樂見,插圖教學應當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影響學生生活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陶行知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內容要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當下的小學生面對對于學習各有各的需要,因此在學生時代所面對的苦樂往往各不相同,要如何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奮斗,值得每一位學生認真思考和實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當語文基礎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時,需要相應的語文技能,如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來進行深化,從而把語文學科所傳達的人文知識深深刻在每位學生的心里,成為往后生活學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總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簡化、深化語文學習的理想工具,是為了適應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所作出的科學舉措,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熟練的語文技能。語文教材中的插圖由于其特點而成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情感態度體系的模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注重借助這方面的資源,使語文學科在落實聽說讀寫方面發揮著它應有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會.淺談如何有效運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J].讀寫算,2019(10):201.
[2]董文兵.淺議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資源的有效運用[J].課外語文,2017(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