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鈿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高度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對此高職院校在實施公共藝術教育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外部因素的影響,二是高職院校藝術氛圍相對比較薄弱,校園藝術文化建設相對滯后,對于挑戰,需要高職院校積極應對。這對高職學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將立德樹人育人理念科學有效的貫穿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中,這是對藝術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也是促進藝術教育教學發展的動力源頭。
關鍵詞 立德樹人;高職;公共藝術教育;路徑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03
Research on Path Innovation and Strategy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Dimension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LI Yaodian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For thi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First,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second, the artistic atmosphe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art and cultur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actively respond. This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puts forward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o carry out public a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run through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public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which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for the reform of art education, but also the source of pow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establish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blic art education; path innovation
1.立德樹人維度下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相關概述
1.1公共藝術教育
是指高職院校對于非藝術專業學生進行的一種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話劇等多種課程,其通過理論教學或者實踐活動進行教育,以此陶冶人的藝術情操、滋潤人的心靈、創新人的思想、更新人的認知,以此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最終促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的一種素質教育。
1.2 “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也稱為“立德樹人”理念,該理念是“立德”和“樹人”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后期的實踐、融合中形成的。由此可見,人才培養的價值和意義,對此,現代教育需要將樹人和人才培養進行結合,將其歸納為一體,以德來實現立,以樹來立人,立指培養、實踐,樹也指培養、塑造。立德的主要目標是樹人,樹人通過立德實現,由此可見,兩者相互統一,不可分割,因此需要把握樹和德的方向,注重兩者的踐行。當前,立德具體來說是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加強對個人品德、職業道德、社會美德和家庭美德的培養,樹人具體指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這兩者既在理論上互通,又在實踐上相互促進。[1]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相關研究
2.1.1體現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
藝術的各種形式很多,不同時期的意識形態都會帶有時代發展的特色,因此藝術育人是一個長期卻有效的教育方式。雕塑、美術、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形式都是可以代替語言讓人們感受不同的情感。好的審美方式更好接受藝術育人,因此許多學校近些年來十分重視藝術素質的培養,較為突出的成就就是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將學生藝術修養培養作為核心任務。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德育素質和藝術素養對于培養優秀人才來說更加完善。
3.1.2從德育目標的實現途徑進行分析
其最具代表性的論斷就是:“美是道德的親姊妹”。“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和“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 ” 通過調查、問卷和教育試驗等方式了解德育對象對德育目標的認知程度、感應程度和德育信念在他們身上持續作用的時間長短等相關數據。蘇聯教育學家別林斯基在很多著述中都對德育實現途徑有過經典的論斷,為全世界德育工作者開展德育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2.2 國內相關研究
2.2.1從立德樹人及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角度
李巖(2014)針對高校 “立德樹人”的首位工作梳理了“立德樹人”的時代內涵及現實意義,孫根華(2015)認為,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價值觀培養,其對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融合提供了依據。劉國輝(2010)高職藝術教育可以深入素質教育理念,藝術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旗幟,才可以培養一批品質合格的人才。
2.2.2 從公共藝術教育本身功能與特征的角度
相關的教育人士表示藝術教育學生應該全面普及,落實到每個學生,只針對專門的學習藝術的學生是遠遠不夠的,公共藝術教育需要全面的普及。這一問題的提出對于多數高校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挑戰,因為首先高校在藝術教育方面下發的措施本來就不夠完善,再加上學生對此觀念的認識也不夠完全,多數學生認為專業課的學習比藝術教育重要得多。邵晶、許志丹(2014)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解剖目前我國高校藝術教育相對滯后的局面,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敦促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趨于合理化、有效化,從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2.3 德育與美育的關系
施技文、曲士英(2017)高職德育和美育教育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互通性,教育內容具有融合性,教學方法具有相似性,這些特點促使兩者融合具有章跡可循。劉英麗(2015)闡述了藝術教育價值和學生德育品質培養之間的關系,提出學生思想道德培養需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且王潔(2011)也指出德育的實現離不開美育,美育可以優化德育教育途徑,以此發揮德育價值。
2.2.4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層面
曲建武、孫振琳(2016)提出,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傳統文化內涵培養大學生的文化品質,豐富大學生精神內涵,促使大學生們理解并自覺踐行傳統文化對當前社會發展的作用和價值。要主動積極的承擔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重任。高昌苗 (2014)指出: 高校藝術教育的任務之一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2]
2.3研究意義及研究作用
2.3.1研究意義
高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和德育的重要途徑,高校藝術教育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與情感、開展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質的過程。
2.3.2研究作用
第一, 有利于進一步厘清高職人才培養中德育目標與美育實施之間內在關系,特別是從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和踐行的三個層面來解構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實施機制,從而增強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第二,有利于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職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水平。本課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線,圍繞高職人才培養中德育目標這一中心主題,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功能與價值,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完善藝術素質教育教育的體系,這既是公共藝術教育理論研究上的必要探討,也是對高職學生樹立“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等一切美德”的培育實踐中的有益探索。[3]
2.4立德樹人維度下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路徑創新
2.4.1更新理念,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育人理念
育人理念是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先機,高職院校在進行公共藝術專業理論和技能教學的同時,也需要從藝術素養、價值觀等精神層面來培養人才。對于高職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而言,學校要善于利用已有的藝術教育傳統和經驗,將職業技術教育和藝術人文精神進行結合。以此實現藝術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結合,人文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結合,為公共藝術專業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
2.4.2 以核心價值觀為引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針對高職教育特點,特別是高職學生的個性特征等,利用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平臺,有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以此提高公共藝術教學水平,實現其德育功能,真正做到核心價值觀于高職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及高職學生的個性特征,結合目前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來對公共藝術教育中德育弱化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4]
2.4.3建立高職院校協同機制和教育教學機制
高職院校需要跳出單純的“就德育論德育、就藝術教育論藝術、就文化建設論文化”等圈口,從宏觀層面上,建立一種新的全面的貫徹包含大學生個人品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一切美德教育的協同機制。以社會主要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將“公共藝術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人文基礎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項工作整合起來,發揮出“1+1﹥2”的功效。
2.4.4 加強校園管理,有效發揮人力資源
高職院校在探索公用藝術教育教育新路徑時,需要發揮人力資源作用,通過宏觀管理,確保高職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全面開展。高職院校需要做好橫向和縱向的課程設計和教育教學規劃工作,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以此組織公共藝術教育指導委員會。并設立行政管理部門和教育業務部門,在此基礎上,構建機構、人員、資金、管理等聯動機制,有效發揮學校人力資源作用,最終多層次的開展藝術教育活動。[5]
2.5立德樹人維度下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策略研究
2.5.1完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創建一體兩翼式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將“音樂鑒賞”、“舞蹈鑒賞”“藝術導論”“舞蹈形體與表演”“禮儀基礎與應用”“合唱藝術與指揮”“樂器編配與演奏”等公共藝術課程為一翼。為學生創建多樣化的才藝表演機會和平臺,不斷豐富校園藝術文化空間,增強學生們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2.5.2根據教育部門要求,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
高職院校想要深入貫徹黨中央的教育方針要求,就需要有效發揮公共藝術課程教學這一主要渠道的育人作用,在貫徹教育任務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根據黨中央教育要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此面向課堂、學生完成素質教育要求。對此高職院校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教學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第一,根據藝術發展方向更新教學內容。新時代育人理念的更新對高職公共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理念進行教學。對此教師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需要拓寬學生們的藝術認知范圍,讓學生們把握更多的藝術形式。第二,根據教學整體規劃構建新型公共藝術課程機制,完善思政教育功能。從公共藝術課程中深挖德育、美育內涵,探索公共藝術課程資源本身的德育功能,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大眾審美、大眾藝術,積極解決學生們的審美不足,提升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藝術審美價值觀。另外,高職院校還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和學生職業規劃需求,將公共藝術課程和其他課程、專業進行融合,促使藝術教育和專業教育同步進行,以此提高學生們的職業能力。第三,注重教材編寫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公共藝術教學課程不需要盲目追求全面性,要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比如,學校可以將美育和音樂課程、美育和藝術修養進行結合編寫教材,凸顯教材的職業性、藝術性、社會性等特點。并圍繞職業需求和藝術素養、綜合實踐能力等發展要求進行教材設計、教材編寫,注重彰顯文化和藝術的共性特點,促使學生們領域不同的社會風氣和藝術魅力。[6]
3結束語
總之,作為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尋求新的路徑和相應的策略來實施公共藝術教育,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妥善解決價值觀、核心素養、藝術實踐培養不到位的問題,根據地方課程標準完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另外,高職院校還需要理念上、人才培養目標上、教育機制上、人才管理上創新教學路徑,以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下,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
課題:立德樹人維度下高職公共藝術教育的路徑創新與策略研究 編號XJK18CTW010
參考文獻
[1] 劉艷霞.(2012)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 呂康清.高職院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路徑及實踐探析[J].陜西教育,2016.
[3] 沈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5(5).
[4] 苗冬青.藝術教育: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途徑[J].科教文匯,2016.
[5] 雷雪芹.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的創新——基于優秀傳統文化視角[J]宿州學院學報,2015.
[6] 鄒琳琳.論藝術教育的開展途徑及其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高等農業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