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另一種聲音”:新時期以來中國當代詩歌在英語國家的翻譯與跨文化傳播

2021-12-16 21:00:57李紅滿
華文文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走出去翻譯

李紅滿

摘?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詩壇發展迅猛,各種詩歌流派爭鋒興起,異彩紛呈。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現當代詩歌英譯本在英美國家的出版數量也呈迅速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詩人和學者參與到中國當代詩歌的譯介和海外傳播之中。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翻譯的質量,也要考慮譯本的國際出版、傳播和接受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將中國當代詩歌的翻譯置于西方社會文化的宏觀語境下考察,探討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所涉及的國際出版和跨文化傳播等現實問題,分析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詩歌在英美國家的翻譯、出版、傳播和接受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社會和文化因素,以便更好地闡釋異域文化再生產的復雜性,切實促進和推動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的國際化進程,塑造和建構積極開放的當代中國形象。

關鍵詞:中國當代詩歌;翻譯;跨文化傳播;“走出去”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21)5-0091-09

一、引言

從1917年至今,中國新詩已走過了百年的歷史,對詩歌的形式和內容都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詩壇發展迅猛,各種詩歌流派爭鋒興起,異彩紛呈,充滿了多元共存的詩歌創作態勢,涌現了很多有影響力的詩人。例如,中國先鋒詩歌中“知識分子寫作”的代表詩人西川;“第三代詩歌”的主要代表詩人韓東,主張“詩到語言為止”;還有女性詩人代表翟永明以其獨特鮮明的女性立場和語言風格獨樹一幟等等。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現當代詩歌英譯本的出版數量也呈迅速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詩人和學者參與到中國當代詩歌的譯介和海外傳播之中。

在經濟全球化的語境中,翻譯已經嬗變為中心與邊緣、主流與支流、異域與本土等各種力量的文化角力場。隨著中國對外文化戰略重心的改變,如何更多更好地向國外譯介和傳播新時期中國當代詩歌作品,將中國當代詩人推向世界,樹立當代中國應有的文化地位,這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大課題。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考慮翻譯的質量,也要涉及到譯本的國際出版、傳播和接受等問題。因此,本文將圍繞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所涉及的翻譯和跨文化傳播等現實問題,深入考察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詩歌在英美國家的翻譯、出版、傳播和接受,將新時期的中國當代詩歌英譯和西方社會文化的宏觀語境聯系起來,展現新時期以來中國當代詩歌融入國際文化系統進程中的社會和文化維度,以便更好地闡釋異域文化再生產的復雜性,進一步反思全球化和消費主義時代的中西文學關系,關注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切實促進和推動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的國際化進程,塑造和建構積極開放的當代中國形象,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二、中國當代詩歌在英美國家的譯介與國際出版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在當代詩歌的出版事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根據《1949-2000年中國詩歌研究》一書的研究顯示,1980年有164種新的詩歌著作出版。這個數字在1984年翻了一番,接著是持續的穩定增長,到1993年達到一個高峰,有1082種新書出版。從1994年到2000年,每年平均有500種詩歌著作出版。①與此同時,中國當代詩歌的翻譯與國際出版也與時俱進,發展迅猛。李德鳳和鄢佳在《中國現當代詩歌英譯述評(1935-2011)》里指出,“現當代詩歌英譯本出版數量呈快速上升趨勢。國內詩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詩歌的譯介和推廣中,國外學者、詩人的關注和參與也加強了詩歌的翻譯質量,新詩英譯發展前景良好”。②

在《翻譯研究導論》一書里,英國翻譯學者杰里米·芒迪曾指出,文學翻譯不僅是文本創作的過程,而且是一種經濟活動,“處于復雜的社會及文化實踐網絡的中心”。③在翻譯作品的圖書策劃、市場宣傳和推廣過程中,這個復雜的網絡里活躍著各種的社會行動主體,具有不同的權力話語,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委托人、贊助人、文學代理人、文學評論家、譯者和編輯等等。因此,翻譯研究不僅需要分析翻譯文本,而且還應考慮到影響翻譯生產和接受的各種社會行動主體。在英美國家的國際出版市場上,中國當代詩歌的英文譯著的市場需求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塊:學術性市場和普通大眾消費市場。一般而言,除了專業學術讀者以外,中國當代詩歌對喜歡詩歌的普通讀者也同樣具有吸引力。大型的國際性學術出版社,如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等等,在新作家的宣傳推廣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可能決定新的文學標準的形成。然而,文學譯著的出版并不是此類學術出版社的主要業務,反而是一些小型規模的文藝出版社承擔起這一重任。例如,英國的兩家小型詩歌出版社,安維爾出版社(Anvil Press)和布拉德艾克斯書局(Bloodaxe Books),出版了多部中國當代詩歌英譯選集。北島的英譯詩集如《八月夢游者》(The August Sleepwalker, 1988),《舊雪》(Old Snow, 1992)等,都是通過英國安維爾出版社(Anvil Press)出版的,而詩人楊煉的詩集如《大海停止之處》(Where the SeaStands Still, 1999),《同心圓》(Concentric Circles, 2005),《李河谷的詩》(Lee Valley Poems, 2009)等均是通過英國布拉德艾克斯書局(Bloodaxe Books)出版。再如,美國紐約的新方向出版社(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也出版了北島的一些英譯詩集,例如《零度以上的風景》(Landscape Over Zero, 1996)、《開鎖》(Unlock, 2000)、《在天涯》(At the Skys Edge, 2001)、《時間的玫瑰》(The Rose of Time, 2010)等等。除了北島的詩集以外,紐約新方向出版社還先后推出了顧城、西川等中國當代詩人的英譯詩集。西川的英譯詩集《蚊子志:西川詩選》(Notes on the Mosquito)于2012年在美國出版,這本詩集精心選取并翻譯了西川的大量詩歌作品,包括西川的短篇抒情詩歌、散文詩和長篇詩歌節選等等。由于美國譯者的精彩演繹,加上西川本身就是一位英美文學的研究學者和翻譯家,全程參與和支持《蚊子志》詩歌翻譯過程中的各種創新性嘗試,因此,該詩集給英語讀者帶來了強烈的異域性詩歌美學體驗,曾入圍了2013年度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其譯者柯夏智博士(Dr. Lucas Klein)也因此榮獲美國文學翻譯家協會2013年度“盧西恩·斯泰克”(Lucien Stryk)亞洲翻譯獎。

此外,美國的西風出版社(Zephyr Press)近年來也陸續出版了系列英譯中國當代詩歌集,例如歐陽江河的詩集《重影》(Double Shadow)和《鳳凰》(Phoenix);于堅的《便條集》(Flash Cards);芒克的《十月的獻歌》(October Dedication);多多的《抓馬蜂的男孩》(The Boy Who Catches Wasps);柏樺的《風在說》(Wind Says);藍藍的《身體里的峽谷》(Canyon in the Body);以及翟永明的詩集《更衣室》(The Changing Room);王小妮的詩集《有什么在我心里一過》(Something Crosses My Mind);宇向的詩集《我幾乎看見滾滾塵埃》(I Can Almost See the Clouds of Dust)等等,不勝枚舉。美國的西風出版社自1980年創建于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1990年開始出版世界各國的文學翻譯作品,旨在通過詩歌和文學翻譯的雙重藝術,促進對其他國家的語言和文學傳統的理解。該社非常重視中國當代詩歌的譯介與出版,在圖書的策劃、翻譯和編輯上精益求精,匯聚了一大批同為詩歌愛好者的美國漢學家和翻譯家,例如,凌靜怡(Andrea Lingenfelter)、顧愛玲(Eleanor Goodman)、溫侯廷(Austin Woerner)等等,在美國多次榮獲各種詩歌翻譯獎項,對中國當代詩壇進行比較好的對外譯介和推廣宣傳。例如,凌靜怡(Andrea Lingenfelter)翻譯的翟永明詩集《更衣室》(The Changing Room)在2012年榮獲了美國北加州的詩歌翻譯圖書獎;顧愛玲(Eleanor Goodman)翻譯的王小妮詩集《有什么在我心里一過》(Something Crosses My Mind)榮獲美國“盧西恩·斯泰克”(Lucien Stryk)亞洲翻譯獎,同時入圍2015年格里芬詩歌獎候選名單(Griffin Poetry Prize)。除了在美國本土出版中國當代詩歌英譯選集,西風出版社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今天》基金會等機構積極合作,聯手推出了《今天》系列中國當代詩歌英譯詩集,由詩人北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劉禾教授等共同擔任該系列叢書的主編,目前已推出了韓東、于堅、翟永明等詩人的中英雙語詩集。英美國家的這些小型文藝出版社雖然規模不大,卻專注于非盈利的文學主題和類型,例如中國現當代詩歌的翻譯作品,將新的國際詩人和作家積極引進英美國家的文學場域,從而生產出具有較高價值的世界文學作品。

美國翻譯學者韋努蒂在《譯者的隱形:翻譯史論》一書里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英美國家的圖書出版總量翻了兩番,而譯作出版量所占的比例卻是一直非常低,始終大體保持在圖書出版總量的2%至4%左右。而且,一般英美國家圖書出版社出版文學翻譯作品的初版首印量通常約為5000冊,而大學出版社印得更少。④因此,許多翻譯成英語或其他語種的文學和詩歌作品一直以來依靠著英美國家的各種文化藝術基金會、源語文化的大使館或其他機構的資助,如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英國文化協會、英國藝術協會等等。例如,2011年10月美國銅谷出版社出版的詩歌選集《推開窗:當代中國詩選》(Pushing Open the Window: Contemporary Poetry from China)是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和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的合作交流項目。這部詩歌選集由于得到國家機構的贊助出版,匯聚了英美詩歌翻譯界的一批高水平譯者,向西方英語世界全面展現了1968年至2008年中國當代詩歌的40年發展歷程。該詩歌選集以中英雙語出版,由人民出版社的詩歌編輯王清平擔任中文主編,著名翻譯家葛浩文及其夫人林麗君擔任翻譯主編,共收錄了49位中國當代詩人的詩歌作品,包括西川、周瓚、芒克、舒婷、于堅、翟永明、王小妮等。其中,西川和周瓚還作為入選的詩人代表受邀赴美朗誦詩歌,接受媒體的采訪和宣傳。英國文化協會也積極開展中英作家的交流和訪問活動,資助和促進各種涉及譯介亞洲文學和文化的研究項目。例如,2007年,旅居國外的中國詩人楊煉和英國《詩歌評論》的主編桑普森(Fiona Sampson)獲得資助,共同組織中英詩歌翻譯活動,積極推進中英詩人之間的思想和藝術對話。中英兩國的詩人們坐在一起,探討詩歌創作與翻譯,從而產生了一大批精彩的詩歌翻譯作品。其中部分翻譯作品刊于詩人的個人網站或者《現代詩歌翻譯》(Modern Poetry in Translation)、《倫敦詩歌》(Poetry London)、《詩歌評論》(Poetry Review)和《曼哈頓評論》(Manhattan Review)等西方文藝雜志上。這一合作的重要成果包括《玉梯:當代中國詩歌選集》(Jade Ladder: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一書的出版,該選集由赫伯特(W. N. Herbert)、楊煉和霍爾頓(Brian Holton)三人共同編訂,2012年由英國布拉德艾克斯書局(Bloodaxe Books)出版,共收錄了53位中國當代詩人的作品,包括北島、楊煉、芒克、多多、翟永明、歐陽江河等等。此外,在中英詩歌互譯項目成果的基礎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和英國的西爾斯曼出版社(Shearsman Books),在2013年11月聯手推出《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詩人互譯詩選》一書,由楊煉和赫伯特(W.N. Herbert)共同擔任主編,以中英雙語在兩國同時出版。該詩集收錄了西川、楊煉、于堅、臧棣、王小妮、翟永明等多位中國當代詩人的代表作品及其英譯文,展現了新世紀以來中英詩人交流的重要成果。

三、中國當代詩歌的翻譯策略與英美文化政治修辭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墨西哥著名詩人帕茲(Octavio Paz)曾寫道:“在革命和宗教之間,詩歌是‘另一種聲音”。⑤詩歌翻譯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和政治語境中產生的,從來也都不可能是一種中立的、超然的、純粹文字轉換活動,而是與文化政治、意識形態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復雜而微妙的聯系。在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過程中,中國當代詩歌的翻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意識形態、以及政治權力博弈的錯綜復雜關系。英美國家所出版的大部分中國當代英譯詩歌選集僅從書名的正標題和副標題中就能看出,都透著濃濃政治色彩的篩選標準,以及翻譯中若隱若現的政治權力關系。例如,《紅杜鵑:文革以來的中國詩歌》(The Red Azalea: Chinese Poetry sinc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暴風雨之后:中國新詩》(Out of the Howling Storm: The New Chinese Poetry)等等。顯而易見,這些詩歌選集的翻譯與出版在不同程度上是基于西方文化政治的考慮,而不是詩歌美學的或者文學藝術的標準。即使詩集是基于詩人的審美標準而篩選結集,或者是基于譯者希冀通過翻譯實現個人文學抱負的初衷而翻譯,然而當詩集出版的商業包裝、市場營銷和傳播需要符合不同的政治修辭邏輯時,那些美好的初衷和愿望就只能擱置一邊了。

在英美國家的學術界和圖書出版業中,關于中國現當代詩歌的文學評論、翻譯與研究一直處于相對比較邊緣的地帶。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當代詩歌翻譯與國際出版卻迅速地增長,大量的中國現當代英譯詩歌選集相繼出版,主要集中于文革之后的中國現當代詩歌作品,如奚密(Michelle Yeh)主編和翻譯的《現代中國詩歌選》(Antholog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王屏主編的《新生代:今日中國詩選》(New Generations: Poems from China Today)等等。而與之相隨的是學術界與大眾媒體雜志對中國當代詩歌的大量評論與研究,其中包括美國《時代》周刊和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等。這一時期西方關于中國當代詩歌的評論和研究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具有聚焦于政治化語境的特征。美國哈佛大學的宇文所安教授(Stephen Owen)在1990年11月發表了題為《什么是世界詩歌?》的英文書評文章,指出“翻譯詩歌的國際讀者尋找的根本不是詩,而是通向其它文化現象的窗口。也許他們尋找的是別具異國情調的宗教傳統或者政治斗爭”,在國際漢學界引發熱烈而廣泛的討論。⑥荷蘭萊頓大學的柯雷教授(Maghiel van Crevel)也持相同的觀點,認為西方出版的一些中國當代詩歌英譯選集過于注重社會政治因素,帶有一定的政治偏見。在《旅居國外的詩人:楊煉、王家新、北島》一文中,他寫道,“新聞媒體和外國出版商都知道,苦難比象征主義更有賣點,因此他們經常對此推波助瀾、大肆渲染,忽視文學文本本身的精妙之處,讓這種偏見更加明顯”⑦。在分析和研究中國當代詩人多多的詩歌如何進入世界文學場域時,柯雷教授明確指出西方文化政治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多多的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之前很少被翻譯成外文。隨著他在西方參與各種文學活動,情況變了:訪問英國時他的詩歌有了英譯本,荷蘭文譯本在他參加國際詩歌節時也問世了。政治風波將“他的生活一分為二”,就像圈內對詩人及其詩歌的政治化,多多在文學圈外也聲譽日隆。……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諸如保加利亞語、丹麥語、荷蘭語、英語、法語、德語、希伯來語、伊朗語、意大利語、波斯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發表于各種文學雜志和詩集,實在太多,無法枚舉。⑧

鑒此,柯雷教授在他的專著《精神與金錢時代的中國詩歌》一書中對中國當代詩壇進行多方位多視角的觀察和思考,深入研究了海子、西川、于堅、韓東、北島、楊煉等中國當代詩人的作品,既關注宏觀的社會文化語境問題,也關注中國當代詩歌的美學問題,在西方學術界引起廣泛的反響。

美國華裔學者黃運特教授在《跨太平洋位移》一書中也質疑和批判了美國的現代漢詩譯介和傳播中存在的一種對于文化政治修辭學的偏愛傾向,反對簡單還原的政治主題化翻譯處理,積極提倡在跨文化翻譯中應充分突顯中國當代詩歌中不可忽略的獨特審美價值和文化物質性。⑨他認為中國當代詩歌的形式實驗在跨文化翻譯中往往被刪減到了最低程度,被簡化為一些用文學意象翻譯出來的政治主題表達,并且把翻譯本身變為一種對當代中國政治現實的民族志描述。這里以舒婷的《流水線》第一詩節的英譯為例,

在時間的流水線里

夜晚和夜晚緊緊相挨

我們從工廠的流水線撤下

又以流水線的隊伍回家來

在我們頭頂

星星的流水線拉過天穹

在我們身旁

小樹在流水線上發呆

Night after night,

the assembly line of time.

After work at the factorys assembly line

we join the homebound lines

as stars above assemble to cross the sky.

Over there

a line of lost saplings.⑩

舒婷《流水線》這首詩的英譯版本出自巴恩斯通(Tony Barnstone)主編的《暴風雨之后:中國新詩》(Out of the Howling Storm: The New Chinese Poetry),這部英譯詩集收錄了北島、楊煉、舒婷、江河、顧城、多多、芒克、西川等14位中國當代詩人的英譯詩歌作品,在1993年由美國的衛斯理安大學出版社出版。《流水線》這首詩的譯者巴恩斯通本人就是一位美國詩人,非常熱愛詩歌的創作和翻譯,同時又精通中國文化,因此他的英譯文很好地保留了中文詩歌的簡潔和美學價值。然而,與舒婷的詩歌原文仔細相比較,我們發現巴恩斯通的英譯文存在著多處的變形和改寫:(1)添加了標點符號;(2)刪掉了“在我們頭頂”和“在我們身邊”的并列結構;(3)在一些詩行中,將“生產線”的重復簡化為“線”;(4)對頭兩行的詩句結構進行了重組和調整等。盡管在這首詩歌的英譯文中加上標點符號確實讓西方讀者更容易理解,然而標點符號的添加無疑將會削弱原詩中意義的漂移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讀者對詩中生產線永無止息流動的閱讀體驗;同樣,雖然原詩中“生產線”一詞的五次重復對于譯者而言顯得過于啰嗦冗贅,然而,這正突顯了生產線上的工人單調重復的生活。并列的結構也強化了這種重復的深層意蘊,但譯者卻采用了更多樣化的英文表達形式進行翻譯。此外,譯者對頭兩行詩句結構進行了重組和調整,沒有保留原詩特有的表達形式。這種忽略原文語言特性的流暢性翻譯策略,正如美國翻譯學者韋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譯者的隱形:翻譯史論》中所描述的那樣,

無論譯文是散文還是詩歌,是小說還是非小說,只要讀起來通順流暢,只要剔除了原有的語言及文體特征而顯得透明,讓人覺得它反映了外國作家的個性與意圖或外語文本的基本意義——換句話說,就是讓人覺得譯文實際上不是譯文,而是“原作”——大多數出版商、評論家和讀者都會予以認可。“透明”這種錯覺是通順話語所形成的效果,是譯者通過采用通行的用法、堅持連貫的句法和明確的意義所形成的效果,也是竭力保持譯文的可讀性所形成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錯覺掩蓋了生成譯文的種種復雜因素,首先便是掩蓋了譯者對外語文本的關鍵性干預。11

韋努蒂對歐美國家通行的透明流暢性翻譯策略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批判,質疑和拷問這種翻譯策略背后的西方中心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霸權,主張彰顯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傾向于在譯文中融入非透明的異質性話語,積極倡導抵抗式的異化翻譯策略及其文化實踐,以便促進全球多元文化的和諧發展。毋庸置疑,翻譯是文本和譯者關于詩學、意識形態和文化差異進行協商的場所,而新的翻譯文學作品必須符合讀者的閱讀期待來吸引最初的市場。為了能成功進入西方出版市場,中國當代詩歌的出版商、評論家和翻譯者等各種社會行動者都不可避免會努力接近和符合西方英語讀者的“期待視野”,盡可能滿足當代讀者對于文本選擇和關注重點的期望。雖然中國當代詩歌的政治性可以促進這些作品的英語翻譯和出版,然而,如果為了迎合英美國家的西方讀者的閱讀期待,過于強調當代中國詩歌的政治意義,作品字里行間中顯現或隱含的文化政治修辭必然會破壞和削弱詩歌原有的形式結構和美學價值,降低詩歌翻譯作品的文學地位,使得詩歌的翻譯者和評論者有可能會忽略掉內含于詩歌原有的其他訴求和深層涵義。

四、中國當代詩歌的海外傳播與文化認同

翻譯的本質是跨文化傳播,不僅需要跨越語言,更要跨越文化的藩籬。詩歌翻譯常常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化身份和認同的問題。譬如,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教授在《什么是世界詩歌》一針見血地指出:

傳統上,詩的文字依賴于在其特定語言中的使用歷史,詩里的每個字應該是不能被別的字替換的。可是,使用“錯誤的語言”寫作的詩人(即便是用像中文這樣有大量人口使用的語言)不僅必須想象他們的詩被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以求達到其廣大程度令詩人感到滿意的讀者群,而且,他們還必須參與一項奇特的活動:想象出一種世界詩歌,并把自己放置在里面。按道理,“世界詩歌”應該游離于任何地區性的文學史之外,可結果是,它成為或者是英美現代主義、或者是法國現代主義的翻版。12

宇文所安教授在字里行間表明,詩歌作品對嶄新的語言環境的適應隱含著某種文化特異性的缺失,以及根本意義上的文化身份和認同感的缺失。在某種本質意義上而言,翻譯確實涉及到一種空間和時間上的錯位,以及“母語文化”和“他者文化”之間的自相矛盾。事實上,中國新詩從一開始就不斷受到詬病,被指責它不夠“中國”,過于“歐化”,受西方現代詩歌的外來影響太深。時至今日,依然可以聽到諸如此類的批評聲音。在考察中國當代詩人多多時,柯雷教授曾提出兩個獨特視角:“政治性”(politicality)和“中國性”(Chineseness)。所謂“中國性”的涵義,柯雷指出:

中國詩歌通常指的是用漢語寫作的或者一個中國詩人寫就的詩歌,或者兩者兼具。一首詩歌的中國性,取決于為了透徹理解一首詩歌一個讀者所需的關于中國的知識;我使用“中國性”這個術語是為了回避“本地的”、“區域的”、“土生的”這樣一些不易操控、有弦外之音的詞匯,而用以說明讀者成功閱讀一首詩所需要的中國知識。13

正如歐陽江河在代表詩作《漢英之間》寫道,“我居住在漢字的塊壘里,在這些和那些形象的顧盼之間”,14許多中國當代詩人在詩歌作品中曾大量引用中國歷史、神話、傳說和傳統故事等,有意識地去營造和構建具有濃厚中國文化色彩的詩歌意象,對中國文化身份和認同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熱烈的討論。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有不少中國大陸詩人先后移居、甚至定居海外,比如張棗、顧城、北島、楊煉、多多、歐陽江河等等,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逐漸變得復雜而具有爭議性了。以楊煉為例,他已旅居國外多年,在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曾多次出版過中文詩集的英譯本,但是一直堅持中文的詩歌創作。一方面,楊煉意識到中國文化身份“內在元素”的語言載體,因為“我們植根于共同的文化,植根于心理架構的獨特語言學形式”。15另一方面,他后來嘗試將文化身份的中心從中國的地理位置轉向作者個體的智力空間,并把這種變化過程描述為他已經從一名中國詩人變成一名用中文寫詩的詩人,然后再變成寫“楊文”的詩人。16對于這一問題,歐陽江河在《漢英之間》結尾處曾感嘆道:

“一百多年了,漢英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為什么如此多的中國人移居英語,

努力成為黃種白人,而把漢語

看作離婚的前妻,看作破鏡里的家園?究竟

發生了什么?我獨自一人在漢語中幽居,

與眾多紙人對話,空想著英語,

并看更多的中國人躋身其間,

從一個象形的人變成一個拼音的人”。17

《新生代:今日中國詩選》的主編王屏指出,“若長時間離開自身的生活語言環境,那么將很難進行寫作,并且喪失語言的敏感度,質量也非上乘”。18她認為,文化認同載于語言之上,而語言又受地域因素所控。然而,美國華裔學者奚密教授(Michelle Yeh)認為這種論述是基于“中國居于知識中心地位,并呈離心狀進行散播”的假定前提。19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人們已經不再認為文化身份和認同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時刻處于不斷變化和建構之中,彰顯差異、雜合、遷移和離散的流動性概念。美國的翻譯學者韋努蒂指出,翻譯在文化身份的表述、建構和塑造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異域文本被打上使本土特定群體易于理解的語言和文化價值的印記。這一打上印記的過程,貫徹了翻譯的生產、流通及接受的每一個環節。它首先體現在對擬翻譯的異域文本的選擇上,通常就是排斥與本土特定利益相符的其他文本。接著,它最有力的體現在以本土方言和話語方式改寫異域文本這一翻譯策略的制定中,在此,選擇某些本土價值總是意味著對其他價值的排斥。再接下來,翻譯的文本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被出版、評論、閱讀和教授,在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社會環境下,產生著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影響”。20這些情況無疑使得中國當代詩歌的翻譯、海外傳播與文化認同等諸多問題進一步復雜化,正如歐陽江河的長篇史詩《鳳凰》的其中一節及其英譯文所展現的那樣:

“孩子們在廣東話里講英文。

老師用下載的語音糾正他們。

黑板上,英文被寫成漢字的樣子。

家長們待在火柴盒里,

收看每天五分鐘的國際新聞,

提醒自己——

如果北京不是整個世界,

鳳凰也不是所有的鳥兒”。

“Children speak English in Cantonese.

Teachers correct them with downloaded diction,

scribbling ideographic ABCs.

Parents in matchboxes

tune to five-minute global newscasts

with dawning certainty

that on a planet larger than Beijing

the phoenix cant be the only bird”. 21

五、結語: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對外文化和文學交流已悄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上世紀80年代的“請進來”逐漸轉向了“走出去”,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設法推動中國文化和文學走向世界。例如,2006年,中國作協正式啟動“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對外譯介工程”。在當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國際圖書出版項目為超過300種推薦翻譯的中國圖書編排了詳細的一覽表。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英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也在同一年簽訂了合作協議,積極促進中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國際出版。近年來,中國作協和社會各界也積極開展和實施“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工程”、“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等各種項目,并推薦對外翻譯的中國書目,鼓勵國外出版機構翻譯和出版中國圖書,積極促進和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

與此同時,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翻譯和海外傳播研究也隨之迅速發展,追蹤中國當代“國民形象”、“現代性”、“文化傳統”等要素在文學翻譯和跨文化傳播實踐中的延異和嬗變,揭示中國當代文學外譯與國家形象建構、以及文化美學表征之間的隱秘關系。然而,縱觀新時期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譯介和海外傳播,翻譯出來的作品數量不少,但接受效度始終不夠理想。鑒此,本文將中國當代詩歌的翻譯置于西方社會文化的宏觀語境下考察,超越和突破封閉的詩歌英譯文本本身,探討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所涉及的國際出版和跨文化傳播等現實問題,分析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詩歌在英美國家的翻譯、出版、傳播和接受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社會和政治文化因素,展現新時期以來中國當代詩歌融入國際文化系統進程中的社會和文化維度,以便進一步反思全球化和消費主義時代的中西文學關系,關注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同時結合社會文化、政治、詩學等多維視角,積極促進和完善中國當代文學翻譯和海外傳播的評價體系。隨著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當代詩歌若要依憑翻譯走向世界,必然要認真思考和解決在翻譯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國際出版、流通和傳播策略等諸多社會、文化、經濟等各因素,這樣才能保證譯本的廣泛傳播和接受,使中國當代詩歌真正“走出去”,塑造和建構積極開放的當代中國形象,進一步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① 彭金山、郭國昌、李成家、張明康:《1949-2000年中國詩歌研究》,敦煌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658-965頁。

② 李德鳳、鄢佳:《中國現當代詩歌英譯述評(1935-2011)》,《中國翻譯》2013年第2期。

③ [英]杰里米·芒迪:《翻譯學導論:理論與應用》,李德鳳等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版,第218頁。

④11 [美]勞倫斯·韋努蒂:《譯者的隱形:翻譯史論》,張景華、白立平、蔣驍華主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頁,第1頁。

⑤ Octavio Paz, The Other Voice: Essays on Modern Poetry, tr. by Helen Lan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91, p.151.

⑥12 [美]宇文所安:《什么是世界詩歌?》,洪越譯,田曉菲校,《新詩評論》2006年第1輯,第120頁,第118頁。原文最初于1990年11月19日在《新共和國》(The New Republic)的第28-32頁上發表,文中主要評介了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所翻譯的北島詩集《八月的夢游者》的英譯本。

⑦ [荷蘭] 柯雷:《旅居國外的詩人:楊煉、王家新、北島》,張曉紅譯,《文藝爭鳴》2017 年第 10 期。

⑧13 Maghiel Van Crevel, Language Shattered: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and Duoduo, Leiden: CNWS Publications, 1996, p.105, pp.120-121.

⑨ [美]黃運特:《跨太平洋位移:20世紀美國文學中的民族志、翻譯和文本間旅行》,陳倩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170頁。

⑩ Tony Barnstone, Out of the Howling Storm: The New Chinese Poetry, Middleton, Con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93, p.60.

1417 歐陽江河:《漢英之間》,《如此博學的饑餓:歐陽江河集1983-2012》,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頁,第22頁。

15 Yang Lian,“Tradition and Us”, Trees on the Mountai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69.

16 Yang Lian,“Poet without a Nation”, tr. Brian Holton. Index on Censorship 3, 1997, p.152-153.

18 Wang Ping, “New Poetry from China”, Manoa, Vol.10, No.1, 1998, p.63-64.

19 Yeh Michelle,“International Theory and Transnational Critic”,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Age of Theory: Reimagining a Field,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266.

20 [美]勞倫斯·韋努蒂:《翻譯與文化身份的塑造》,查正賢譯;許寶強、袁偉選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第359頁。

21 Ouyang Jianghe, Phoenix, A Poem by Ouyang Jianghe, tr. Austin Woerner, Boston: The Zephyr Press, 2014.

(責任編輯:黃潔玲)

猜你喜歡
走出去翻譯
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改革與實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
淺析跨文化交際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4:20
以《我是貓》為例談日語被動式表達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色婷婷电影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欧美精品啪啪|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亚洲人成网18禁| 中文字幕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欧美午夜网|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99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91视频99| 在线亚洲小视频| 韩日免费小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欧美亚洲欧美区| 亚洲综合专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欧美日本在线| 亚洲小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 欧美午夜久久|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看国产毛片|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一级片网址| 亚洲永久色|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青青青草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