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席
【摘 要】幼兒處于發展階段,對游戲的接受度比較高。游戲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在幼兒園,游戲已經被納入教育活動,成為幼兒有效學習的手段,對幼兒教育起著重要作用。游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應對結合幼兒游戲進行思考,探索高效的游戲教學法。幼兒園表演區域游戲以表演為核心,以思考為主要方式,幼兒能在此期間萌發各種思考,使表演游戲產生無數深度學習的契機。
【關鍵詞】表演區域游戲;幼兒;思與行
幼兒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為了促進孩子的學前發展,幼兒教育必不可少。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教學,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相應的課程,在課程中引入游戲,更好地實現幼兒教育。區域游戲是一種常見的活動形式,教師在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自發性、自主性,滿足幼兒對游戲的需要,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
一、游戲在促進幼兒學習中的作用
對于幼兒的品德培養,應該從“娃娃”抓起,因此,在幼兒時期開展對他們的綜合培養,能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幼兒園中的游戲活動一個良好的載體,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主動參與進來。游戲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為幼兒未來的個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踐性是游戲活動的一大特點,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可借助游戲的實踐性引導幼兒通過實踐獲得深刻的體驗與認知。表演區域游戲能使幼兒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實踐,體驗不同的角色,感受百態人生,從而使幼兒獲得深層次的啟發,學會如何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幫助他人,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得到不同的感悟。這樣的活動可全面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
二、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深度學習的思與行
(一)觀察需求,確定游戲
游戲是幼兒教學中的主要教育方法,但是教育中需要什么樣的游戲方法是根據需求來定的。游戲多種多樣,教師要通過游戲去教會幼兒一些道理,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教師在設計表演游戲課堂時,應該讓幼兒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體會到不同角色的魅力,感受不同角色帶給我們的正能量,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辛苦和不容易。在游戲中,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自己選擇角色,尊重幼兒的意見,讓幼兒說出理由,如果有重復選擇或者沒有選擇的角色,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最終做決斷。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遇到問題能解決問題,還可以讓幼兒自己發揮設計情節。游戲中,幼兒的語言表達、合作關系、交往的尺度,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
(二)開展特色班級活動
教師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在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特色活動,發展幼兒的全面發展能力,能讓幼兒在交往中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語言教育無處不在,幼兒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在和同伴分享時的表達,設計出符合班級的活動,成為班級特色,讓幼兒在每天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在班級設立小劇場,把教室當作劇場,每周排練新的話劇給其他同學觀看。在排練中、表演中和觀看中去觀察、去感悟、去學習。在小劇場中幼兒可以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如話劇、默劇、木偶戲等,這些都能幫助幼兒鍛煉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在課堂中鼓勵幼兒參與表演活動,使幼兒在故事中進一步學習和鍛煉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把活動做好,成為班級特色,使其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讓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反思實踐,收獲成長
教師在幼兒進行表演活動時,要注意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讓幼兒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幼兒的教育是需要幼兒園和教師一起進行的,全方位地讓幼兒一直處在正確教育的環境中,學習到正確的知識。教師和家長要一起努力,為培養幼兒正確的價值觀貢獻力量。教師是幼兒學習的研究者和建議者,家長是幼兒學習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兩方面一起出力,能讓幼兒有所體驗和受益。教師不能只憑自己一人之力去教導,在教學中還需要傾聽其他教師的建議,為了更好地為幼兒服務,還要接受外界的聲音,但是也需要會分辨建議正確與否。教師應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為更好地教育幼兒,教師需要更謹慎地對待教學內容,在一步步的改進中,和幼兒一起一步步成長。
總之,表演區域游戲與其他教學活動不同,是依據幼兒身心特征來設計的,教師根據幼兒表演的實現程度來設計不同的方案,這樣對幼兒比較容易接受,這樣能使教學順利進行。表演區域游戲能夠解決幼兒園“假游戲”的問題,讓游戲理念真正落到實處,讓幼兒真正學習到東西。幼兒對表演游戲有渴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幼兒的這種渴望對游戲進行優化設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葉英.區域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思與行[J].當代家庭教育,2020(28):59-60.
[2]鄒桂梅.主題探究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實踐思考[J].家長,2021(06):137-138.
[3]陳群芳.加強師幼互動 支持深度學習——以幼兒建構游戲活動為例[J].讀寫算,2021(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