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
摘 要 高職高專院校是培育工匠型人才的孵化基地,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事關技能型人才培養大局。本文立足于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發展實際,基于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等原則,深入探討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判標準,具體涵蓋了思想品德達標、專業技能過硬、用人單位滿意、師生關系融洽、學生自我認同等五個維度,并結合實際從德育創新、就業指導、學校重視和政府扶持等視角錨定了提升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路徑設計。
關鍵詞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47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Promotion Path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 Rui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 incubation base for cultivating artisan talen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of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y country,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ity, systemat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and explor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specifically cover five dimensions: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excellent professional skills, employer satisfactio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s' self-identity. Combined with reality, the path design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ch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school attention and government support.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cultivation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是黨和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的一項公共教育事業,是實施科教興國的重要途徑,也是為我國培育工匠型人才的孵化手段。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導向,優化職業技術教育辦學質量,勢必能夠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校企融合、技術積累、產業帶動等方面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人力資源動能。當前,我國勞動力成本日漸攀升,在人力資本市場中又出現了大學生就業難與“技工荒”并存的特殊現象。作為現行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要素,職業技術教育不僅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更關注學生的實操技能訓育,正是由于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使得近年來我國技術型專門人才的供給規模與結構得以改善。當然,以市場需要為培養目標的同時,還需重視高職高專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務須列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核心目標。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將系統探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標準與提升路徑,一方面能夠豐富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另一方面也能夠切實提供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解決思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文獻綜述
大學生綜合素質相關理論研究。國內外學界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研究,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在不同的階段得到了相應的補充和加強(湯頂華,2018)。[1]有學者指出,大學生綜合素質包含德智體三大內容模塊(張靜,2018),[2]也有學者認為大學生綜合素質內涵豐富,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創新素質、拓展素質等(馮美紅,2018),[3]還有學者從價值取向、法律意識、專業技能素質、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方面對其內涵予以補充(韓燕玉,2020)。[4]當然,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的搭建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例如存在標準單一、內容片面、主體孤立、脫離實際、缺乏導向等劣勢和測評方法欠科學、測評流程欠嚴謹、測評結果欠理想等問題(郭仿蘭等,2019)。[5]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理論研究。相較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主要是培養面向社會的技術型人才,其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勢必與就業競爭力緊密相連(李一天,2018)。[6]現有理論認為,高職素質教育至少包括基礎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和發展素質教育等三個方面(李彥林,2017)。[7]考慮到高職高專學生存在學習的積極性較低、缺乏完成目標的實際行動、主觀意識較重、自制力較差等方面缺陷(陳翠玲等,2017),[8]通過系統性培訓提升高職高專學生綜合素質顯得尤為緊迫(趙龍根,2020)。[9]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取得了可喜的研究進展,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學界側重討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問題,而在高職高專范疇下的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亦需進一步關注;高職高專學生綜合素質問題已引起學界重視,有必要系統探討高職高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和提升路徑,為構筑高職高專學生綜合素質培育體系提供全新視角與理論支撐。
2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標準
2.1 思想品德達標
德為先,術為本,當代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首當其沖就是對其思想品德的系統衡量。思想品德衡量需基于多重維度系統展開,擬從社會責任感、價值觀、社會公德、個人品行等視角評價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思想品德。所謂社會責任感是指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須在心理上對其他社會成員存有倫理關懷和義務,因為任何人都不能獨自在社會上生存發展,需要同其他社會成員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交往,作為當代大學生,堅持道德高尚,堅守公平正義以及樂意為他人奉獻就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大學校園是影響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場所,高職高專院校須認真厘清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的關系,著力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這是一項足以影響學生一生的心靈工程。
2.2 專業技能過硬
過硬的專業技能是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訓育的必要選項。高職高專院校須以增強學生職業技能為己任,重視在校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孕育,糾正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導向,形成崇尚專業技能的校園氛圍。需破除“唯學歷論”,形成重視專業技能培訓的意識,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需要。就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而言,通過對自身專業技能的持續訓育,能夠積極拓寬靈活就業渠道,確保自身在勞動力市場中擁有難以被替代的技能條件,確保高品質就業。
2.3 用人單位滿意
高質量就業是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就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自身而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是其受教育階段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就用人單位而言,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化人才是企業獲得內生發展動力是核心人力資源保障,因此,用人單位寄望于招聘到專業水平上乘、實踐能力突出、職業素養優良的全方位高素質人才。
2.4 師生關系融洽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當代大學生理應具備的基本素養。親其師而信其道,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而言,在尊敬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也只有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才更樂于傳授自身的知識與經驗。維系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社交禮儀的必要過程,一名連老師都不尊重和信任的學生,很難相信其步入社會后會對同事和領導尊重信任。
2.5 學生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混亂的人往往難以建立穩固的社會關系,自我認同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倘若一名大學生在經過數年高等職業教育后依然缺乏自我認同,那必然是大學教育的重大失敗。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面對新時代的新職責時,必須樹立堅強的自我認同意識,摸索和感悟各種校園和社會經歷,不斷明確了自身未來發展方向,在理想和目標的感召下實現從迷茫中的蛻變。
3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路徑設計
3.1 推動德育技術創新
科學運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高職高專院校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積極融入課程思政,在每一堂課中嵌入目標明確、內容豐富和易于實施的思政元素,在傳遞專業知識的同時,著力提升學生的個人思想品德,孕育具備高尚思想道德的高素質人才。
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育人根本目標。在課堂教育中,教師是核心要素,需率先提升高職高專院校教師思想素養,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育人根本目標,為學生思想品德提升作出積極示范效應。
充分運用數字化德育平臺。德育教育不能止步于課堂教學,也不能受限于教師傳遞,應充分借助多種數字化傳播渠道和平臺,為高職高專學生打造全方位德育環境。
3.2 助力就業指導理念升級
督促學生形成高質量就業觀。當代大學生存在就業觀扭曲的問題,高職高專院校理應在日常教育中重視對學生正確就業觀的塑造,讓學生對現階段就業市場實際有更為客觀理性的認知。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并立足長遠,拋棄盲目的幻想和好高騖遠的想法,積極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為更好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多維度提升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就業指導水平。基于對現階段就業形勢的準確分析,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展開多維度就業指導。首先,高職高專院校應基于自身實際研究制定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同時,須在校企間實施“嵌入式互動”實踐教學模式,頻繁開展相關經驗交流,建強專業化就業指導團隊。此外,校方還應積極聯絡就業單位,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積極鼓勵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當前國內就業形勢相對嚴峻,有必要積極鼓勵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改變傳統就業觀念,利用自身技能適度開展自主創業。高職高專院校可積極嘗試探索契合實際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有志創業的優秀畢業生拓寬創業門路。
3.3 強化校師生三方協同共進
構筑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信任。高職高專院校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和自身教學優勢,選擇符合學生發展特性的教育教學方式,真誠對待每一名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來自教師的信任與鼓勵,更有激情投入到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學習中去。還須適度引導學生學會各種問題的思考方式,改善師生相處模式,讓學生更有興趣投身學業。
高職高專院校積極推進“校-師-生”三方耦合協調發展。以高職高專院校為主體推動形成“校-師-生”三方耦合協調的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校方可增加必要投入,鼓勵教師融入學生群體,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與此同時,持續改善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教學環境,科學引導學生熱愛學校、尊重老師,以陽光的心態度過三年大學校園生活,在學習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同時,收獲愉悅的學習、生活體驗。
3.4 加大政府對高等職業教育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適度增加高等職業教育財政經費投入。財政性教育經費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推動引導作用顯著,在當前形勢下,加強職業教育投入具有相當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首先,應提高公共教育經費在GDP中的占比,這是教育投入資金總量的問題;其次,應提升職業教育投入占比,改善高等職業教育公共教育經費的分配結構,科學構建合理的高職高專院校成本-收益核算機制。最后,須由政府牽頭,形成政府-企業-學校-學生四位一體的綜合教育資金投入策略,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資金使用效益。
構筑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優惠政策體系。構建鼓勵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是政府的應有之義。政府應本著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對接市場實際需要的原則,統籌構建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優惠政策體系。重點強調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三全”育人的體制機制建設,著力培養在校大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通過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優惠政策體系,寄望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能夠嚴格依照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標準,嚴于律己,成為有利于社會的現代“工匠型”技能人才和“復合型”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 湯頂華.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誤區與矯正[J].江蘇高教,2018(10):105-107.
[2] 張靜.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5(48):44-45.
[3] 馮美紅.基于“四有”理念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8(05):69-71.
[4] 韓燕玉.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路徑探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0,29(02):80-82+105.
[5] 郭仿蘭,劉明達.關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引入積分制管理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6):51-52+55.
[6] 李一天.加強高職高專學生管理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3):180+182.
[7] 李彥林.淺談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措施[J].科技風,2017(14):257.
[8] 陳翠玲,居杰.淺談高職高專學生素質教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7(04):122-123.
[9] 趙龍根.高職高專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