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輝
【摘要】當前的社會要求進入社會的人才不但需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過硬的技術技能、良好的自身素養(yǎng),還需要具備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具備健全人格的人才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學校教育。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不但能夠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必備的理論知識、學科基礎和實操技能,而且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迎接未來,以充分的自信和正確的信念去追求人生的夢想。
【關鍵詞】健全人格;賞識教育;愛
當前社會進入了一個經(jīng)濟技術迅速發(fā)展的時代,科學技術不斷革新,新元素不斷涌現(xiàn)。在此背景下,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標準更高,要求也就更加苛刻。它要求進入社會的人才不但需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過硬的技術技能、良好的自身素養(yǎng),還需要具備健全的人格。
具備健全人格的人,能夠正視過去的一切、積極面對現(xiàn)實生活,以健康樂觀、冷靜客觀的心態(tài)去對待、迎接未來,善于溝通,善于協(xié)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能以適當?shù)姆绞椒治觥⑻幚韱栴},解決日常學習與生活、人與人接觸過程中發(fā)生的矛盾,有夢想,勇于追求,抗挫能力強。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具備健全人格的人不僅頭腦能夠保持清醒,做出準確的判斷,憑借一顆大國工匠的匠心、充足的干勁、飽滿的熱情、良好的修養(yǎng)和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而且還能夠用一股正能量激發(fā)、帶動整個社會向前向好發(fā)展,成為工業(yè)、服務業(yè)的中堅力量。一位哲學家說過:“成才必先成人。一個人只有把知識和崇高的國格,高尚的品格,優(yōu)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因此,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勢在必行。
目前,在中職學校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比如,心胸狹隘,冷漠自私,妒忌心強,以挖苦、捉弄同學為樂,語言表達障礙,社交恐懼,以自我為中心,等等。這是一種心理疾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格障礙”。如果教育者能夠通過學校教育糾正學生的不良思想行為、健全學生的人格,讓學生逐漸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活動和行為,讓學生擁有更美好的人生、更光明的未來,那么,我們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學校教育,才真正是功德無量,才能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和輸送具備健全人格的人才的目標。
在越來越注重技能培養(yǎng)、越來越強調工匠精神的當前,中職學校在職業(yè)教育中把人才培養(yǎng)向更高效、更優(yōu)質的目標推進,發(fā)展出中職學校的特色和優(yōu)勢,是我們在眾多中職學校中站穩(wěn)腳跟所需要的。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學校教育中用賞識教育去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進行探討。
一、賞識教育概念的來源及作用
賞識教育,屬于一種教育現(xiàn)象。賞識教育之所以能夠達到百分之百成功率,是因為父母用足夠的耐心、充分的信心和愛心去教學生“學說話、學走路”。而這種成功教育的奧秘,歸根結底就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無限熱愛”。可以說,如果沒有家長對學生的鼓勵、信任和支持,哪里談得上學生的進步、家庭教育的成功。依此類推,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鼓勵、支持,學生的進步也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學校教育的成功。
賞識教育也是一種現(xiàn)代新理念,屬于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質教育工程,它尊重生命、向光向暖,它是一種等待花開的美好心態(tài)在教育中的映照。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把賞識教育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自身的和諧、家庭的和諧、親子間的和諧、團隊的和諧。
二、中職學校賞識教育的重要性
中職學校的生源基本由幾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區(qū)縣因考不上理想高中學校的學生,一部分是因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足于上貴族學校或私校的學生,還有一小部分是被動選擇中職學校的學生。怎樣通過學校教育把這些學生教育好,是我們中職教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尊重受教育者、尊重生命的集中體現(xiàn)。擺在中職學校面前亟需去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這些基礎薄弱、問題多、自卑、迷惘、不易管理的中職學生,通過三年的中職系統(tǒng)教育成長為一位具有健全人格、擁有一身技術的合格“工匠”,而賞識教育就是中職學校三年育人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賞識教育能加強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影響一個人學習的效率;在學生面對問題時,能促使學生冷靜、有效解決問題,成為學生向好行為轉變的內在動力,甚至會成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支撐。
“學生的成長需要老師的賞識”,這是來自一位幼年時期就患上了嚴重自閉癥的成功人士的深切體悟。“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這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相信每一個人都盼望得到家人、朋友甚至來自于其他人的贊許與認同。不論年齡、地位,別人對于自己的贊許或賞識,都會使被賞識者由衷地感到愉快。這種美好的情感體驗會促使被賞識者向善向好向光。同樣的道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需要得到教師的賞識。這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信,使學生學習生活達到最大優(yōu)化。
三、賞識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1)讓愛先行,找準機會把賞識與愛帶給每一位學生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難以否認,“愛”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說是直接關系到整個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重要的心理基礎。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如果有意識地去接近、感覺對方,有意無意地寄以期望于對方,對方就會隨之產(chǎn)生一系列的應激反應,這就是俗話說的“投桃報李”。在教育教學中,如果教師對學生能夠一視同仁,在適當?shù)臅r候對學生表現(xiàn)出自己的好感、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學生就會在學業(yè)、思想品德、生活學習習慣方面有一定的進步甚至會讓學生改頭換面,脫胎換骨,成為一名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學生。比如,我校近年陸續(xù)有不少學生拿到了省市的大獎和“潮汕星河獎”,與重點學校的學生站在了同一個領獎臺上。倘若教育工作者對學生表示出厭惡或失望的表情或情緒,學生的心理就會隨之出現(xiàn)一定的負面效應,這樣不但沒能改正原來的缺點,可能會出現(xiàn)退步的情況,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現(xiàn)象,直接導致教育的失敗。
記得筆者初次接任2019級高考班時,班上有一位男生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他每次考試的成績都還不錯,但課堂上他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他對教師、對同學總是靦腆的一笑,非常有禮貌。當學生們在解題時,筆者會有意地站在他旁邊看他做題,做得好的時候不吝嗇地肯定他:“嗯,不錯!”筆者還會微笑地聽講述問題然后給他解題。有一次,我們又開始了抽號回答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前面已經(jīng)有2位學生被抽到但沒回答對。抽到他時,他想了一會,然后回答了正確答案。筆者問:“你真的確定堅持這個答案?”他歪著頭沉吟了一會兒說:“確定。”筆者說:“你的基礎真的不錯,從你的判斷和堅持可以看得出來,我要為你的堅持鼓掌。你以后要多多搶答啊!”筆者看到他臉上不再是靦腆的笑容,而是咧開嘴開心地笑了。自此以后,遇到會答的題,他不再懼怕舉手,他擁有更多的自信。看到他的進步,筆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會擺正自己思想的天平,不帶偏見,不戴“有色眼鏡”,平等相待每一位學生,讓愛先行。“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一種神圣”,作為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擔起教育使命。一位不善于賞識學生的教育者,不能成為成功的教育者,更難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教育。
(2)與愛同行,讓賞識與愛在每一次教育中穿行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他們。”愛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熱烈感情,摻不得半點假,你對學生的愛學生是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誰都不會隨便拒絕愛,就像誰也無法輕易拒絕來自對方的微笑一樣。自古以來,許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愛,他們把熱愛學生作為教師的“通行證”和基本美德。
與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同,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世上最崇高又最理智的愛,這種愛沒有任何可以維系的情感基礎,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學生來到學校,教師就要開始愛,愛每一位學生,不以貌取人、不妄加揣測和判斷、不輕言放棄。這或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不那么容易。“教師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有情感、有意識、有獨立個性的學生;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包容的氣度和賞識的言語去正確對待那些敢于質疑傳統(tǒng),挑戰(zhàn)教師,個性鮮明的學生;教師要以博大的愛心和崇高的師德尊重、愛護、關心并引導那些行為特別,好標新立異的問題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每一位成長中的中職學生都可能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做好允許學生犯錯的思想準備,讓學生在犯錯中學會反思,學會自省,從而健康成長。我們要時刻告誡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有時候難免會碰到一些棘手和讓自己怒火旺盛甚至情緒失控的事情,這時候一定要先呼吸,深呼吸,把要蹦出嘴的話壓回去,因為人在氣頭上時是不理智的,說的話會有點偏激,而有些話一出口可能會傷人,會給對方留下深深的印記。我們先傾聽、先詢問了解,或者我們可以變換另外的角度看問題……“不要忘記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自尊心”,我們傾盡全力去愛。沒有愛做基礎,我們就難以看到學生的閃光點,賞識教育就失去了應有的基礎。因此,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更加冷靜地、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去看問題、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3)用愛托舉,用足夠的耐心等待學生的每一次轉變
“賞識有著巨大的力量,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相信學生,對學生永遠充滿希望,給學生充分的信任和信心,哪怕學生跌倒百次千次,我們也要堅信學生在下一次會站起來。學期之初,語文課上給學生們布置了背誦的作業(yè),每周一篇,由易到難,要求學生完成高考必背詩文26篇的背誦和默寫,每天早讀課或課余抽查背誦。一位高高瘦瘦的學生,喜歡偷偷睡覺,課堂上的事情仿佛與他無關,毫無積極性,抽查背誦時不但沒得分,還拖組里同學的后腿,是班里典型的“背誦困難癥患者”。筆者每次看見他就會問他背誦的進度,并給他一些建議。終于有一天,他在全班同學的注目下背出了一首詩,全班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鼓起熱烈的掌聲。筆者用非常贊賞的語氣對他說:“很高興聽你跟其他同學一樣背出了這首詩,我想你為此付出的努力一定比其他的同學還要多。”他告訴筆者,他昨天抱著書背到了兩點多,舍友都差點要“打”他了。學生們都笑了。筆者說:“期待你背出更多的詩文,繼續(xù)加油啊!”第9周,需要籌劃朗誦活動,為此,筆者說:“需要幾位同學幫忙協(xié)助一下老師。”他立即舉手表示,他可以幫忙做Word文檔和PPT,陸續(xù)有幾位學生也舉了手。這讓筆者有點意外,更多的是贊賞。筆者說:“很高興我們班有這么多小能手,感謝這幾位同學把我們朗誦活動需要準備的工作分別承擔了下來。明天先把各組選送的朗誦題目和人數(shù)報上來,由小鄭同學匯集編輯節(jié)目單。”小鄭工作主動,忙前忙后,在這次活動中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小鄭同學”這個親切的稱呼也由此在同學間叫開了。所以,對于學生,我們要學會等待,學會抓住時機進行教育,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班集體里的價值,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向上的動力,實現(xiàn)學生向好的方面發(fā)展的目標。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還要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環(huán)境,而不是劍拔弩張和各行其是。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會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做出準確的分析和相應的反應,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有利于不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乃至終身的發(fā)展。“沒有不對的學生,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學生遭遇學習生活上的困境時,我們不要過分地指責學生,追究學生的責任,而是要幫助學生查出問題的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切實可行的辦法,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啟開學生的心靈,用一顆寬容的心去等待學生的轉變。
總而言之,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上、行動上的美,不吝嗇贊美和褒獎,善于用賞識的話語去帶動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價值和才華的平臺”,讓學生的在校時光能充分發(fā)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成長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一身技術技能的大國工匠,不負自己,不負韶華,勇敢逐夢。
參考文獻:
[1]王偉宏.淺談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J].新疆教育,2012(4).
[2]崔永富.教學中如何賞識激勵學生[J].中國教師教學論壇,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