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摘要:經濟社會的發展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技術支持,信息技術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給教師的教學思路帶來了多樣啟發和幫助。本文將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分析;實踐策略
引言: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需要教師保持多樣的思路,改善或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刻板問題,使學生對知識學習產生更多樣的興趣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人本教學思路,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積極調整,使信息技術切實的為學生進行服務,促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得到切實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
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知識教學中,教師要迎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的數學結論和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對生活問題的想象和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中,教師搜集關于校園地區的地圖,對學校東南西北的情況結合現實生活照片進行介紹,使學生形成更具象的地理概念,對位置的確認方式做到積極思考。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現實生活問題,凸顯出位置確定的重要意義。如教師鼓勵學生以學校為坐標原點,描述自己如何按照方位回家。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換地理坐標,在課余進行多樣實踐嘗試,以此使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對數學常識保持關注。
開展探究性的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保持從實踐到理論的探究教學思路。即在課堂知識教學中,盡量先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對問題背后的原理進行分析和探索,使知識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模式,促進知識教學保持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中,教師鼓勵學生用圖形的方式對單個分數進行表達,并分析兩個圖形所代表的比例“相乘”將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以此使學生自己對分數乘法的規律進行總結,促進學生對分數乘法含義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學討論合作,在合作中分享彼此的結果和思維過程,使學生對知識學習做到真正的“探索”,逐步培養學生基礎數學思想。
利用信息技術降低數學知識的實際教學難度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一些疑難知識學生長期在學習中不能充分接觸。導致其數學思維缺乏深度,在處理復雜數學問題上出現困難。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數學教材之外的內容,深化學生的基礎數學思想,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逐步建立自主性的方法論和經驗。
利用信息技術對抽象的內容進行具象的解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的發展歷史進行講,使學生對“抽象”的概念做到更深刻的解讀,在學習中對數學知識的本質認知更加清晰。例如教師可以舉例:古人在基礎的物資計算中就有了數學需求。如對土地的丈量,對糧食分配的計算問題,對養殖動物的計數問題,對天文歷法的觀察和計算等,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的人們發明了抽象的符號,用以對特殊的數量內容進行代指。如結繩記事法,石頭儲存計算等,進一步的漢字出現了“一二三”的符號,印度語言中出現了“123”等數字,相關的數字計算規律也被人逐步總結,最終形成現代數學語言的基礎。抽象的符號實現了對具象問題的快速、清晰的解決,因此學生需要對更多的數學知識進行學習,以積極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各項問題。
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性整理。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解釋數學知識本身也可以進行分類,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保持分類化的思維,以降低數學知識的實際學習難度,增加自身的實踐問題解決能力。如在最早的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被分為“幾何”“算術”兩部分,學生可以用分類思維對教材內容進行劃分認知,使自己對不同的知識做到更有效地區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學習思路,即在問題解決中將圖形問題轉化為計算問題,將計算問題用圖形嘗試進行推導和解答,以此使學生對數相結合思想做到更精準的應用。例如在分析立方體問題中,用計算的方式對其棱長特點、面積、體積特點進行總結說明等。
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的邏輯問題進行簡要講解。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中的基本邏輯關系進行說明,使學生在數學問題計算中保持更強的邏輯性,逐步將更多的理性思維用到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上去。例如教師可以舉例:人們在生活中說的語言邏輯不通是什么意思,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對其進行研究有哪些含義。接著教師可以解釋,邏輯關系即因果關系,充分的條件推導出必然的結果,條件不充分或錯誤的條件,必然導致結果出現問題。在語言上就體現出“樹上qi只猴”的問題。在數學計算中“1+1=2”代表了基礎的邏輯關系,即一加一必然等于二,不會出現其它結果。進一步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和應用中,應該注意對條件的充分挖掘,對計算結果保持因果關系思考,使學生在數學知識保持基礎性的理性。如在使用方程過程中,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將邏輯關系“顛倒”,以順利的對其條件進行推導。
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給了學生更多能力開發和潛力發展的機會。教師在教學中要保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給學生的能力提升提供量身定制的輔助條件,使學生更自然地完成對數學抽象語言的認知,在學習中進行更多積極的嘗試和訓練,促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更科學的培養,其能力發展有效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式和變化。
參考文獻:
[1] 蔡丹丹.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幸福生活指南, 20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