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鶴 王詩慧 王秀麗
摘要:生鮮農產品在人們日常消費過程中扮演者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人們日常食物來源重要的一部分。隨著冷鏈物流技術和管理的日益完善,生鮮物流市場的發展前景也是十分樂觀。本文以永輝超市為研究對象,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展開詳細的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和具體舉措。
關鍵詞:永輝超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
1“永輝模式”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經營結構分析
1.1永輝超市簡介
永輝超市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永輝超市以生鮮產品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做到將生鮮產品在采購、倉儲、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嚴格把控,將生鮮損耗率降到行業最低,成功地打造品牌特色并樹立了著名的“永輝模式”。
1.2永輝的生鮮供應鏈系統的基本結構
在當今市場競爭環境中,如何最大限度整合利用企業資源是每個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已經不單單是主體間的競爭,更像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任何一個企業個體的業務運營都是為一個完整供應鏈體系的某個環節運作所服務。企業未來的成長和可持續發展也取決于能否深入把控和優化供應鏈體系的建設。
永輝超市整體供應鏈結構的層次特點相較于傳統型生鮮供應鏈更加簡約、高效。永輝超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主要分為四層,即生鮮農產品供應者(農戶、合作社)、生鮮加工配送中心,超市門店(核心企業層)、最終客戶(消費者借助超市的核心優勢,直接向農戶或合作社采購農產品,并構建整條供應鏈的大腦中樞一一生鮮加工配送中心,面向各大門店進行專門的生鮮農產品初加工、分揀、包裝和配送等工作,它是整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能夠高效運轉的關鍵所在。
2永輝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高效管理分析
2.1永輝的信息管理
2.1.1髙峰時段的人力調配
對于不少剛剛接入電商服務平臺的實體零售企業來說,如何平衡線下和線上員工揀貨工作是其面臨的一大難題。由于農產品銷售的實體店和線上平臺之間的物流運作模式、貨物庫存類型和實際人員調配上差異較大。因此為提升農產品的基本供應效率,多數做法是安排線上配貨的專職雇用人員,但是面臨高峰期和低谷期的銷售差異時,會影響配送效率或出現人員閑置的窘境。對此,永輝超市解決該問題的做法是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人員調配模式,實體店鋪增加運送調配人員且線上店鋪進行后臺數據統一調控。該舉有效緩解了農產品銷售物流中員工線上線下分配難的問題,增加了運營靈活性,避免消耗不必要的人力成本的同時提升了員工服務質量。
2.1.2建立永輝云創
大數據是當前時代背景下最具價值的企業資源。云技術、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己成為現代零售企業需掌握的關鍵技術。永輝云創作為企業的信息中樞,是永輝信息管理的核心系統,是永輝超市重視大數據,升級企業信息系統的重要舉措。隨著永輝超市在全國開設的門店數量進一步增加,為提高配送效率,提高門店的服務質量,永輝云創搭建基于大數據平臺、物聯網平臺和社區交互平臺三位一體的社區配送布局模式,實現農產品線上精準訂貨、線下精準配送的“雙平臺”模式,保障了標準化運作流程與數據精準化供應效率。
2.2生鮮采購流程
永輝超市生鮮采購流程分為三大環節:采購環節、配送環節和門店環節。
采購環節:駐場采購—上貨時點的控制—品質管控—新品開碼—機會商品采購—批發作業流程—其他類型的供應商管理。大宗生鮮交易采用直接負責機制,小宗交易采用“代買、代交易”模式,保障了不同種類與規模的生鮮農產品的質量把控、時間效率管理和產品渠道負責。永輝針對一般生鮮農產品規定每日1-2次的上貨頻次,而針對需求量大的暢銷商品確保隨時中途補貨,避免貨源斷失,影響顧客購物體驗。永輝對生鮮尤其是果蔬類產品質量要求嚴格,在篩選瓜果蔬菜時即使是毛菜毛果也是收質量最好的貨品;另外,為確保應有的毛利,當由于氣候時節以及供貨不足等非可控因素導致生鮮批發價格大幅上漲時,永輝會選擇中低擋果蔬品類進行銷售過渡。
配送環節:定點集貨—租車運輸—車輛定店送貨。貨物的運輸由批發商負責,根據各門店的需求進行調度并運送至指定地點,分堆碼放,同時永輝會分配一名采購助理在現場進行貨物的協調簽收工作;關于運輸車輛的安排,永輝超市的配送貨車多為租用車,這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同時提高運輸效率,實現農產品保鮮率-供應效率-產品出貨風險的最佳結合。
門店環節:再次加工—正常商品管理一門店因實定價—員工管理。此環節是永輝生鮮產品的重要增值源,也是永輝生鮮業務高毛利的關鍵所在。采購商品到達門店后,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驗收和精細加工,不得有延誤和推遲,例如,對于剛到貨的蔬菜要及時剝去爛葉、切根、去泥等工作,必要時分揀出腐爛蔬菜,以免影響其他蔬菜品質;分揀完畢后對菜品進行分級,方便顧客不同需求的同時獲得更高的利潤。
3結論與展望
本文運用供應鏈管理理論,通過案例研究分析了永輝超市獨特的農超對接系統和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并得出如下結論:
結合對“永輝模式”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經營結構和高效物流管理的成功經驗,提出優化超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核心思想:全面優化升級供應鏈系統,提高整體效益;加強供應鏈協調管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高需求信息的共享性,消除信息扭曲,緩解長鞭效應。
為達到各方面的有機統一,實現高效快捷的生鮮供應鏈的物流體系,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完善在農超對接機制的建立,以及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實現高效的農超對接物流配送體系,在采購方式、完善的信息平臺以及政府的推動與支持下,實現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張旭梅,梁曉云,但斌.考慮消費者便利性的“互聯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020商業模式[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01):21-27.
[2]齊文娥,林川.消費者生鮮農產品購買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01):78-93.
[3]原玲玲,王貝貝.我國生鮮農產品進口貿易增長的成因及趨勢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12):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