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云南省元陽縣具有發展少數民族村寨旅游的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本文基于態勢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分析了元陽縣牛角寨鎮的旅游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少數民族村寨旅游資源如何做到開發與傳承保護并重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梯田文化;村寨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元陽
中圖分類號:F592.7;F3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2019J0821)。
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位于云南省南部、哀牢山南段,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物種多樣,以哈尼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此外,紅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作為哈尼梯田文化核心區的元陽縣在世界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元陽縣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將旅游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因此,少數民族村寨旅游資源如何做到開發與傳承保護并重,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筆者通過對元陽縣牛角寨村的調查,基于態勢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理論分析了少數民族村寨的旅游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并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牛角寨鎮位于元陽縣西部,地處哀牢山南段、西觀音山南麓,面積116.87 km2,距元陽縣城20.1 km,截至2019年末,牛角寨鎮戶籍人口為37 397人?,F轄8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135個村民小組。牛角寨鎮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茶葉為主,并形成了以茶葉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鎮內各民族聚居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多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
(一)優勢(Strength)
1.旅游資源
紅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根據元陽縣“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條件及“一山有四季”的氣候創造出的農耕文化奇跡,融“森林、村寨林、梯田林、水系”四素同構,享譽海內外。元陽縣是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區域,全縣約有126.67 km2梯田。其作為世界級旅游資源,具有稀缺性、獨特性等特點,被游客稱贊為“千年雕刻大地的藝術”。其中,牛角寨鎮的紅色梯田有著悠久的歷史,“梯田云?!毕删嘲愕淖匀痪坝^加上多彩的民族風情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牛角寨鎮梯田旅游文化資源。
2.少數民族特色傳統文化
元陽縣內世居哈尼、彝、傣、苗、瑤、壯6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歷史悠久,創造了梯田文化、火塘文化、貝瑪文化、譜牒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物、建筑民居、生產工具、生活器具等,以及神話傳說、民間習俗、節慶活動等物質和非物質遺產300余項。其中,民族傳統節日獨具特色,較為典型的民族節日有哈尼族的“昂瑪突”“苦扎扎”“十月年”;彝族的“火把節”“祭倮”;傣族的“潑水節”等,均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1]。
(二)劣勢(Weakness)
1.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
由于元陽縣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道路等基礎設施的修建成本都較高,所以交通通達性差。對外交通只有陸上交通,從昆明駕車前往元陽縣至少需要5小時,極大地限制了游客的可進入性??h城連接各鄉鎮的路況較差,交通的可達性與舒適性難以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從元陽縣城區前往牛角寨鎮可利用部分為二級公路,入鎮后是水泥路,道路狹窄,特別在旺季容易造成堵塞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牛角寨鎮旅游的發展。
2.旅游項目單一且淡旺季明顯
據統計,目前元陽哈尼梯田的旅游者以青壯年為主,受教育程度較高,旅游方式主要是自助游。其中,很大一部分游客是攝影愛好者,他們來到梯田景區就是為了欣賞和拍攝日出、日落時梯田的壯麗景色,順便參觀哈尼族的民居和民俗,70%的游客行程安排在兩天以內[2]。據筆者對牛角寨鎮的調查,除了梯田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旅游項目,游客在牛角寨停留時間較短。并且觀賞梯田的季節是每年的11月到翌年3月,此時梯田在秋收后灌滿水保養,這個季節梯田的視覺層次感較強,日出和日落時在柔和光線的映襯下波光粼粼,美不勝收。而其他季節則屬于旅游淡季,元陽旅游淡旺季明顯。
3.旅游周邊產品薄弱,無法滿足游客的差異化需求
目前,元陽梯田旅游存在旅游周邊產品(文創商品)開發不足的現象。在梯田景區和牛角寨鎮售賣的旅游商品大多是梯田紅米、魚鴨等農副產品,其他能看到的諸如小飾品、明信片等旅游商品也都能在其他景區看到。旅游周邊產品的開發處于起步階段,無法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需求,也不能為當地創造額外的旅游經濟效益。
(三)機遇(Opportunity)
1.旅游市場存在新的趨勢,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旅游意識的增強和旅游經驗的豐富,全球旅游市場出現了許多新趨勢。例如,從跟團旅游轉變為自由行、自駕游,從景點旅游轉變為休閑度假旅游等,游客更期待能參與到旅游活動中,留下更深刻的旅游體驗等。同時,由于家用轎車的普及,自駕游客大量增加,產生了巨大的旅游市場需求,這些都為牛角寨旅游開發帶來了新的機遇。
2.半山酒店開發政策的出臺
2021年6月24日,云南省深入推進“旅游革命”暨“一部手機游云南”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云南半山酒店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访鞔_指出,半山酒店是具有云南特色的“精品酒店+”旅游度假體驗產品,是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后的文旅融合新型產品供給。牛角寨鎮地處坡地,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較高,十分適宜開發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半山酒店,打造有溫度、有情懷的住宿體驗產品,使之成為心靈驛站、情感歸宿,能讓游客更好地體驗牛角寨鎮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3.交通條件得到大幅改善
受制于山地交通不便,元陽縣自2013年開始籌劃建設民用機場。2017年2月15日,元陽機場項目成功納入《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項目位于元陽縣沙拉托鄉,2020年機場預可研通過評審,計劃2024年投入使用。此外,元蔓高速于2021年3月全線通車,使得省會昆明到元陽實現了全程高速,所需時間壓縮到4小時40分左右。這些交通建設將極大改善元陽的交通通達性和舒適性,縮短到達牛角寨的時間。
(四)威脅(Threat)
1.生態保護與開發的沖突
紅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后,使元陽的旅游知名度大大提升。在給牛角寨鎮帶來更多的旅游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例如,在村寨里,游客帶來的塑料垃圾劇增、水資源污染、部分民宿的違規建設等問題也逐漸呈現出來。如何做到既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又能合理進行旅游開發的問題也擺在了大家面前。
2.梯田文化傳承與傳統民居保護面臨的困境,現代意識對哈尼文化有較大沖擊
元陽哈尼梯田文化雖然擁有世界遺產級的旅游資源的優越性,但也存在著傳承與保護的危機。以牛角寨鎮為例,主要面臨兩種困境。①傳統農耕方式機械化程度較低,勞動強度大,但經濟產值不高,因此農村勞動力外流現象嚴重,部分梯田疏于耕種,原有的精細耕種技術逐漸退化?;蚴呛芏啻迕駥⑻萏锔臑楹档兀N植經濟產值高的香蕉、甘蔗等作物,使梯田失去了原本的風貌。②帶有稻草頂的蘑菇房是哈尼族最典型的傳統民居,蘑菇房與梯田和諧分布,成為梯田文化中特色旅游資源。但隨著哈尼人生活得到了改善,加之房頂建筑用的茅草逐年減少,現在牛角寨鎮很多村落的農戶房屋,或是用石棉瓦做屋頂,或是直接蓋成水泥房,失去了往日哈尼村寨的特色。
此外,由于牛角寨鎮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一大部分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流行服裝、短視頻等外來文化極大地吸引著年輕人,于是他們對梯田耕作和傳統哈尼文化的興趣日趨淡薄,這些變化對哈尼傳統文化和梯田農耕觀念產生了較大沖擊。當民族傳統被拋棄時,旅游所依附的載體也會隨之消失。因此,如何既能滿足少數民族村寨的發展需要,又能保留住民族文化的精華,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3.周邊市場的競爭
云南省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眾多,如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的滇西旅游圈,交通通達性較好,旅游形態多樣,已經占據了穩定的旅游市場份額。此外,元陽哈尼梯田也面臨著周邊旅游市場的競爭。從紅河哈尼梯田保護區范圍可知,元陽周邊還有紅河、金平、綠春等地也分布著大量梯田,這些具有相似性的景區與元陽梯田旅游形成了競爭關系。如何突出自身特點吸引游客將是元陽縣發展旅游業的關鍵。
(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適度開發旅游資源
要處理好村寨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問題,首先要在政府的主導下堅持科學規劃,堅持“有效保護、適度開發、保護與開發并舉”的原則,按照建設精品旅游景區的目標,不斷完善保護與開發的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景點、民俗、村鎮、道路”等的詳細規劃[3]。要重視對梯田資源的保護,將梯田的生態結構、梯田景觀、農耕文化、民族文化作為主要保護內容,合理適度開發,不能越過此紅線,在開發時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主要內容,嚴禁一切損壞梯田資源的開發行為[4]。
(二)打造精品線路,豐富旅游業態
為使元陽旅游業取得突破性發展,必須提升“元陽哈尼梯田旅游品牌”,著力打造“游梯田、看云海、觀日出、跳樂作、品長街宴、捉梯田魚、住蘑菇房”的精品旅游線路。同時豐富旅游業態,滿足不同游客的多樣性需求。①繼續完善“攝影天堂”的旅游產品,打造網紅景點,吸引網民的關注。②增加具有國際水準和哈尼風情的休閑度假營地,以適應現代旅游自主化發展趨勢的需要。③針對不同人群,提供專項旅游產品,如為學生提供體驗農耕文化的“稻作研學”旅游項目,實現旅游與教育的融合;為職場人士提供解壓、養生的康體度假產品,為老年人群體提供避寒避暑養生產品,這樣可以延長游客在元陽的停留時間,提升游客體驗感,增加旅游收益。
1.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文創商品
為滿足游客對旅游商品日益增長的差異性需求,可以積極引進知名的文創機構和民間手藝人,共同開發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創商品。如開發與農耕文化有關的小水磨、小犁耙、小水車、竹制工藝品等旅游產品;開發與民族服飾有關的小織布機、刺繡、工藝品、金銀首飾品等旅游產品;開發符合綠色環保健康的梯田米、梯田鴨、梯田魚的可即食、便攜商品。要引導和扶持一部分文創商品的經營戶,培育1~2個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市場,并通過網絡平臺把旅游商品推介到全國,形成具有哈尼特色的全國文創商品批發基地。
2.構建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提升原住居民的旅游開發積極性
為了保護和提升原住居民的旅游開發參與熱情,同時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族旅游特色,可以制定科學可行的利益共享機制,嘗試將村民耕作的梯田作為股份納入旅游開發體系[5]。同時,根據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培訓村民的旅游服務技能,吸納村民成為各類旅游機構的員工。這不僅能夠使村民增收,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哈尼青年留在本地發展,守護好哈尼人民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
[1] 陳奎元,王偉光,馬翀煒.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 元陽縣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7.
[2] 劉丹萍.鄉村社區旅游業早期從業者研究:元陽梯田案例之啟示[J].旅游學刊,2008(8):46-52.
[3] 楊凱.旅游影響下傳統村落的發展與保護[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6:11-15.
[4] 王睿.元陽哈尼梯田世界遺產地旅游產品開發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5:3-5.
[5] 邢雪娥.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