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引
摘要: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重點關注的內容,而隨著我國經濟能力的發展,對新時代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競爭離不開國民素質的培養,在教育中強調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當下教學的主要原則,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除了要讓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以核心素養背景為主要的教學環境,提高化學的課堂效率,進而促進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208
化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蘊含有大量的化學方程式和需要進行記憶的化學元素和符號,人們的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從實踐性來講,化學也是一門應用性極強、要求學生能夠具備生活化學實踐能力的理論學科。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學的課堂在構建方式中應該選取更加全面的方向入手,教學中融入多元化的活動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構建先進性與優越性的化學課堂。
一、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構建原則
1.1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基本
高校的課堂構建應該堅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根本,在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中,學科素養內涵應該包括在教學內容和過程中,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滲透指導,提升學生的宏微觀辨識能力,能夠對化學模型做到深刻的了解,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個人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不僅是當下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要求,也是現代高考在考察過程中的重點考試內容,這有利于學生以后堅持科學精神和個人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在考慮到教學任務進度能夠得到及時完成的同時為學生普及相關的知識,增加學生的化學視野,從而使化學學科素養能夠得到高效的體現,也可以指導學生選擇更加明確的方向培養個人的化學能力。
1.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是現代教學教育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教學成效是否能夠得到飛速提升的基本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體現學生的主導性和開放性,教師就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制定教學環節和教學規劃的課堂設計基礎,在展開教學活動中,教師輔導引導為輔助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的學習能力空間,進而給學生更多表達自主想法的平臺,能夠讓學生將自身的化學觀念和意識得到表現,從而獲得成就感。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構建完整的高效課堂,健全教學制度,包括課前教師備課環節和學生的預習環節以及課上教學實施的環節和課后作業設計,以及對于學生考評的環節,通過這種完整的體系來建立高效的課堂機制,從而能夠讓學生得到高效率的成長。
1.3充分挖掘教材
無論是在哪一個學習階段,都離不開對于教材內容的依賴,教材是教師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條件,這其中不僅是學生所使用的教材也是學生本人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反映給教師的人材體現,在高中時期,學生所選用的教材都是經過多方比較,最終進行定制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都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如果能夠把握好素材所展現的深刻內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科學規范的制定教學制度,那么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同時教師也應當關注時事熱點,通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不斷的展現給學生多樣化的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核心素養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效率的策略
2.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設備
做好相應的課堂準備是課堂效率得到保障的根本條件,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好相應的課堂內容首先應該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給學生相應的預習作業,當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被調動起來,學生在課堂中才會更加集中注意力的聽講,在教師提問過程中,也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師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中對于教學內容導入部分也會顯得更加輕松。那么如何實現高效的預習過程,讓學生進行自主監督是許多教師面臨的重要難題。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化學教師為學生講授“氧化還原反應”一課為例,本節重點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熟記“升失氧,降得還”的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存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關聯現實生活,找出離我們身邊最近的氧化還原反應現象,如“蘋果被咬了一口后,放置一會兒表面會變黃是由于鐵氧化生成亞鐵離子”,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鐵銹也都是由于氧化還原所造成的,教師可以圍繞此課程的核心制作相應的微課,微課中要包含生活中氧化還原的現象,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對氧化還原本節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梳理,教師也可以在微課中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化學方程式都伴隨有氧化還原嗎?”,讓學生進行思考,自主查閱資料,從而使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最終完成對于課程的高效預習。
2.2利用化學實驗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前文所提到,化學學科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在教材的制定中也設置了大量的教學實驗,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知識,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中,要特別注重化學實驗課程的優化完善,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由傳統的演示引導變成將學生作為實驗的主體,對于實驗的內容進行整改,讓實驗教學更加適應學生當前的學習環境,突出在實驗中的創新精神,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化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生活實踐中,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轉化,通過開展相應的化學知識探討會等,拓寬學生的化學學科視野。
例如,在人教版新教材向學生講解堿金屬的化學屬性中,教師不再只是簡單的傳授課本知識,而是通過做化學實驗讓學生自主了解,創造問題環境模式向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燒杯和打磨光滑的金屬顆粒,將鈉粒放在盛滿水的燒杯中,讓學生自主觀察現象,并對自己看到的現象進行討論,同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相比于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和水之間的反應有何區別?”“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在引導學生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角度過程中推進課堂教學進度,教給學生實驗中所涉及到的化學公式,讓學生深有體悟,進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同的教育時代有不同的教學環境,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教學的關鍵內容也要側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的構建好高中化學的課堂環節,重視學生素質教育,遵循以身為本,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通過利用好課下的預習引導和課上的學習、課后的復習階段,進行全方面的改革優化,進而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提高化學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平林.基于有效情景創設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1(32):31-32.
[2]李世才,董惠英.新高考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初探[J].學周刊,2021(3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