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摘要:小學階段的體育學科是以學生健康心理為發展目標,通過體育教學活動,讓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基于此,體育教師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的出發點,在增強學生體育能力的基礎上,有力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課堂教學中,以更具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增強在體育學科學習中的良好感受。有機為學生創造趣味性的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朝著更全面的方向發展。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機的加強徐盛的體育精神宣導,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學習精神。
關鍵詞:小學體育;健康心理;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225
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提高小學生的健康心理為出發點,通過結合專業的教學知識,融合高質量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良好的體育學習感知。這樣,學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從而通過親自實踐活動獲得更加良好的體育課堂自信心。體育教師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的加以規范學生的行為和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體育學科學習素養。
一、通過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體育學習感觸
體育教學一般是以教師講解體育知識為主,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具備基本的體育運用技巧,然后通過自由鍛煉的形式,進行課堂知識的練習和鞏固。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能夠一定程度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理論知識,但不能順應當下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而不利于小學生形成健康的體育學習心理。因此,體育教師將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體育知識理解的難度,同時能夠有效的帶動小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整體發展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教學“跑”的課堂內容時,體育教師通過以跑早操的生活化運用形式,進行合理的教學。體育教師通過規范學生跑步的姿勢,以及吸氣、吐氣的節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跑步技巧,同時穿插講解跑的體育意義,加強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跑步形式的認知能力。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方式,了解到跑步不僅僅在體育項目比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在生活中密切的影響著生活方式和行為,對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讓學生通過學習產生健康的心理。
二、增強體育課堂趣味性,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在以前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不太重視體育知識的學習,小學生將學習重心更多的投放到其它學科學習當中。這就造成整體的體育課堂沉悶無趣,學生在低氣壓的學習環境當中進行被動的學習,從而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對體育學科存在不正確的認知行為。體育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積極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秉持著全面發展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教學宗旨,提高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專注力。通過豐富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逐漸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小學生對體育課堂學習重要性的認知。
例如,在教學“跳躍”的體育知識時,教師通過將學生有機的分成五個小組,組織跳躍比賽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完成教師安排的比賽任務。相比較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小學生更喜歡在歡快的游戲活動當中進行學習,通過體育競賽模式,既能讓學生獲得更加專業的體育知識,更能在實際鍛煉的基礎上,領悟到體育學科存在的意義。通過趣味性的游戲教學,讓學生將精力全部投入到比賽當中,有效的培養了小學生的體育競賽精神,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建立完善的體育學習人格。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增加體育精神宣導
體育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加強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宣導,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康的體育學習認知體系,促進小學生以更加全面的健康心理朝著全方位進行發展。教師通過積極的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通過播放視頻和體育資料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最直接的觀察,來感受體育精神的強大魅力,從而讓學生由衷的萌發想要了解更多體育知識的想法。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有效的帶動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投擲”的課堂內容時,體育教師通過讓學生以最直觀的方式,觀看奧運會中投擲項目的比賽情況,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完善的體育知識學習體系。通過比賽中,各國成員不拋棄、不放棄的體育精神,逐漸感染著小學生的情緒。通過實際觀看視頻學習,幫助小學生優化自身的問題,從而形成更加具有韌性的學習心理,不僅僅在體育學科學習中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同時在其他知識學習當中同樣具備了不輕易放棄的學習心理。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要細致的觀察小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仔細的研究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能夠融合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體育學習當中獲得更加健全的感知能力。通過不斷的提升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在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同時有機的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不斷的提高學生對體育精神的領悟能力,促使健康體育學習精神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薛沁.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1(26):95-96.
[2]楊薇薇.基于心理健康的小學體育教學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21(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