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盈
摘要:“雙減”政策二是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就是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做到“減量提質”。 讓學困生當堂完成學習任務讓學困生在課堂上會學習、能學會,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雙減”政策;學困生;會學習;能學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273
“雙減”政策就是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發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堅持高質量發展:學校課程提檔升級;聚焦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研磨課堂,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校園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讓學困生當堂完成學習任務,讓學困生在課堂上會學習、能學會,是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們主張課堂教學要從“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向“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轉型。為了讓學困生在課堂上學得會、會學習,我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起:
第一,零起點教學。
所有教學環節都在課堂上發生,所有學生全過程參與課堂學習。如:教學《秦末農民大起義》這一課時,課文分三部分,教學課文10分鐘,第二個10分鐘是人人參與的提問式教學和當堂默寫等任務;第三個10分鐘是全體參與感悟課文思想情感,記誦歷史事實;第四個10分鐘,人人動筆完成思維導圖等課堂作業。
整個教學環節簡潔明了,學生逐步有了在熟悉氛圍中學習的安全感、自在感,也逐步領會了“讀”與“習”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了解題能力和學科素養。經過實踐教學反饋:“零起點教學為學困生的學習降坡搭橋,孩子們有了學習的機會和動力。”學困生說:“原來上歷史課,聽得云里霧里,腦袋嗡嗡,就會去做小動作、招惹周圍的同學。現在通過這種方法學習歷史,老師看著、同學比著,慢慢地我也進入了學習狀態。”
第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課堂40分鐘是每個學生的40分鐘。我們主張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激勵、示范和點撥。課堂40分鐘里,我們要求老師通過目光、走位等方式親密接觸學困生不少于10人次,激勵表揚學困生不少于5人次,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節奏。經過數月訓練,學困生能在課堂上完成基礎學習任務了,學科成績也有了保障。
第三,計時作業。
真正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力,而是對時間的利用。在磨蹭、三心二意、丟三落四中,學困生的作業總是完不成。在教學《百家爭鳴》這一課時,課堂設計了聽寫作業。我先出示了聽寫內容10個,然后給孩子五分鐘時間,快速識記,接著我讓孩子拿出聽寫本,展示了這10個問題之中的4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填空題。關于老子的作品知識點。第二個問題,填空題。關于孔子的治國思想及教育主張。第三個問題是問答題。韓非的主張是什么?最后一個問題,讓孩子評價孔子?(最后這個問題,孩子可以只寫觀點,也可以展開來寫。這樣,為學困生作業的難度降低了維度又體現了作業的梯度。)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層層推進,而且還規定了聽寫的時間5分鐘后收。在學生開始寫課堂聽寫作業時,我先高呼口號“拿起武器準備戰斗”,讓學困生馬上進入作業狀態,杜絕磨蹭,杜絕拖延;孩子在書寫的時候,我在教室中走動,時刻提醒、督促、點撥使得學困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結果,在規定的時間里,全班孩子都完成了聽寫任務。
第四,重建人際關系。
讓學困生和大家一起向前走!學困生在學校里、班級中容易被忽視、被歧視、被孤立,導致他們經常獨來獨往或者學困生之間互相抱團,甚至成為不良小團體的雛形。
讓學困生成為最受教師團隊關愛的群體。我們通過學科專家小組、心理與融合教育專家小組、家庭教育專家小組等方式,著力改變學生“有問題找家長”的習慣,培養學生有問題找資深教師或專家小組咨詢的新習慣。家長常說:“我校老師報喜不報憂,孩子在校讀書幸福指數真是高!”獎勵指向要具體,促進學習品質持續提升。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品質,老師會根據學生具體的發展需要創新獎勵措施:面對做事磨蹭的同學,老師會持續一段時間關注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速度提升了就蓋章獎勵(獎勵章可以兌換獎勵積分)。慢慢地這些學生也養成了課前把學習用品有序準備,課本、練習冊夾上書簽的習慣,使出渾身解數提高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對于寫字潦草的學困生,老師會盯著他寫字,字寫端正了、本子干凈了就蓋章獎勵;對于作業速度慢的學生,老師經常在他身邊巡查,發現有點進步,馬上大聲說:“某某同學已經做到第幾題了,速度有進步,蓋章獎勵”。于是老師們總結出一個經驗:要想學困生進步,獎勵要大方,指向要明確,在獎勵中強化學習行為,提升學習成績。
最后,激勵要有體系,磨礪學習意志。
學困生在學習上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稍有疏忽就回歸學困狀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凝聚教師智慧,建構了面向全體學生、全過程、閉環式的獎勵體系。我們整個學生獎勵制度由每節課蓋獎勵章一一每周兌換獎勵幣一一每月兌換獎品一一每學期兌換獎勵稱號組成。做到了時時獎勵、層層加碼、花樣翻新。孩子們說,有了10個獎勵幣,我期待一個月能夠拿到50個獎勵幣,用50個獎勵幣兌換老師給父母的表揚信,我太希望父母看到表揚信了。”持續的獎勵,磨礪了學困生的學習意志,他們為積分、為獎勵幣、為學期榮譽稱號而努力,漸漸地也會形成穩定而持久的努力輸出,不再依賴外部獎勵,甚至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將外部動機轉化為了內部動機。讓每個學困生都愿學、會學、樂學,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雙減”政策一方面,家長要明確責任,擔當睿智的家長,陪孩子一起成長成才。另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堅持高質量發展:學校課程提檔升級;聚焦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研磨課堂,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校園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七年級歷史教材》教育部審定教科書
2《個性化閱讀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吳東堯政史地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