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
摘要:跨學科作業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重新整合,是將新課程理念轉變為一種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舉措。這類作業有利于拓展知識視野、淡化學科界限,有利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較好地實現新課標提出的“應拓寬課程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實踐能力”的目的,從而為學生的全面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跨學科;個性化作業設計;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387
引言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最基本形式。目前,學生的課后作業存在“繁”“重”“難”的現象。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指導精神,切實減輕中學生課業負擔,作為教師的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串聯法
所謂串聯,就是橫向聯系不同學科中的相關內容。初中各學科的教材中有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教學內容,雖然各學科在具體的教學目標上存在著差異,但其他學科的知識為學生學習語文或作為背景,或對課文內容作了后續,或為理解課文的疑難點提供了突破口等。因此,作業就可以整合不同學科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行語文學習。
二、思維架起語、數、理、化、生的橋梁
從形式上看,語文與數、理、化、生的認知結構分屬于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個范疇。數理教學過程中抽象的數學表達和模糊的物理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形象思維的開放性往往可以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如果把語文學科有利于培養形象思維的特點,遷移到數學概念(如立體幾何的空間概念)的形成與建立上,將有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而數學思維的原則與規律反過來也能促進語言的邏輯表現力。比如,幾何求證過程的嚴密的邏輯推理與論文邏輯論證過程息息相關,幾何求證題:已知———求證——證明,同論說文的三要素:論據———論點———論證形異神似;科技說明文的構思過程與物理、化學、生物的實驗報告的建構過程是相一致的。文理思維的交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可以起到相得益彰、和諧促進的作用。
三、結合實際,“開放式”活動化作業
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先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需要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愛好放在首位,為學生構建一個相對生動、開放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搭建可以進行綜合性活動學習的機會或者平臺,讓學生充分實現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針對課堂上體現的一些知識點,教師需要在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讓學生課后通過一系列的“開放式”活動化作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如,教師要圍繞著一個專題進行復習教學,則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并且以組為單位制作教學課件或者單元思維導圖,然后在課上選出一個小組上臺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活動化作業模式進行相關信息資料的搜集和整理,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自己進行講述,對于學生本專題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設計實踐性作業
布置生活式、調查式、操作性作業。通過這些作業使學生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課本、課堂,讓他們把目光放到社會,讓他們活動起來。只有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充實到學生的課后作業中去,才能真正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感悟,拉近學生與教材知識的距離,讓學生學會主動從生活的角度分析知識、應用知識。這種注入了新的內涵的實踐性作業,學生即可獨立在生活中完成,亦可合作完成,成為同學間的一種美好共同生活經歷。這種作業,來源于生活,指導于生活,收獲于生活,感悟于生活。除此之外,在設計好實踐性作業后,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就作業主題進行合作探究,啟發學生著眼于生活實際,以問題或者任務引導學生有序開展實踐作業,促使學生就相應問題進行深層次探索,達到發展學生思維的目的。
五、“作業小超市”,自選式作業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將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要盡可能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取得較高的“體驗感”,只有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才能讓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分層教學的模式進行作業的布置,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到最適合自己作業,不僅可以對課堂掌握的知識進行訓練,而且還能讓他們品嘗到屬于自己的“勝利果實”。學生一旦可以從一次次的成功中體會到快樂,必然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保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充分地給予不同層次學生展現自己的平臺。通常情況下在進行作業分層的時候,可以將其分為基礎掌握階段、強化提高階段、拓展升華階段三個階段。
六、改變作業的評價
跨學科作業的評價,不是簡單地打個分數,或者批個等第,以區分、甄別誰的作業完成得好與差,而是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可運用具有激勵功能的“寄語式”評價和“展示式”評價?!凹恼Z式”評價著眼于學生作業的亮點、優點,著眼于學生的進步,重視學生作業的個性和特色,幫助學生確定其努力的方向,有利于學生轉化其行為,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罢故臼健痹u價主要采用成果交流的形式和作品展示的形式,激發和利用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用成功欲來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選擇不同的對待方式,這樣才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專項能力。教師在活動形式的設定上也要不斷地創新,力求在激化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促使學生的特性、個性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燕.關于初中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研究[J].學周刊,2021(17):57-58.
[2]蔣飛.通過個性化作業設計提高初中生數學應用能力[J].名師在線,2021(09):59-60.
[3]周小寧.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模式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3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