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
摘要: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有效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令不同層次學生更好掌握和學習數學知識,并提高數學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進而更深層去思考和探索數學知識。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上合理開展分層教學,使所有學生積極投入到初中數學的學習中,以此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基與此,本文對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希望為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396
前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數學學習熱情,數學基礎和接受數學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掌握數學知識的程度也存在差異。假如初中數學教師采取以往統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容易導致成績優秀的學生更加優秀,而成績較差的學生越來越難追上學習進度,并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在授課中科學應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實施合理分層教學,應用不同教學策略手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
一、制定分層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
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要對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分層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數學成績和性格特征來分層,而不能僅憑學生的成績來分層,才會使分層教學發揮理想的作用。分層時,數學教師可以把學習成績優秀、善于思考和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歸為第一層;把數學成績中等、具有良好學習習慣,但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方面欠缺的學生歸為第二層;把數學成績稍差,而且對數學的興趣也較差的學生歸為第三層。之后,教師再開始授課,并且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定制不同教學目標。
比如,在《平行線》的數學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第三層的學生掌握平行線的概念,并讓學生通過教材上的知識會辨認平行線,令學生清楚掌握基本知識即可;針對第二層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平行線的基礎知識后,進一步感悟平行線的特點,并讓學生在立體圖形中練習尋找平行線,進而引導第二層次的學生深入探索數學知識;而針對第一層的學生,教師不僅要讓他們掌握基本平行知識,會在不同立體圖形中會找平行線,還要讓他們拓寬思維,主動去探索除了課本上的平行線,生活中還有哪里有平行線,進而激發第一層的學生主動去探索,更加牢固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
數學教師通過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僅可以有效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還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更加清晰、牢固掌握所學的內容。同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熱情,使學習效果不斷改善和進步。
二、對不同層次學生應用不同教學方式
每一層次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數學知識的能力也都各不相同,所以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采用不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吸收數學知識,進而使學生深度理解、記憶相關數學教學內容。
比如,在對《平行線的判定》的數學知識授課時,數學教師首先按理解能力和消化數學知識的能力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低層次的學生因理解能力稍差,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授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有關平行線的教學圖片,然后再一邊講解一邊通過多媒體播放相對應的圖片,為學生演示判定平行線的標準,使學生可以直觀看到這部分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不再抽象;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在親手去驗證平行線的角度,進而判定兩條線是否平行,使學生更加細致掌握平行線的知識;而針對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通過舉辦“平行線判定”數學競賽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競賽更加扎實掌握平行線判定的標準,并靈活運用到生活中。
這樣就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可以有效消化吸收教授的數學知識,并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同時,數學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也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層練習并分層評價
在初中數學的分層教學課堂中,教師還要通過布置不同練習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需要有效監督習題的質量。數學教師可以優化練習題的結構,一種是基礎性習題,一種是有一定難度的習題,一種是具有挑戰性的練習題。然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完成不同的練習題。
基礎習題是低層次的學生必須要完成的,以數學基礎知識為主,使低層次的學生通過練習更加扎實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有一定難度的練習題是中等層次的學生來完成的,使這個層次的學生通過練習可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挑戰性練習題中,則不僅是具有一定知識難度的習題,還涉及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練習題,使學生通過練習可以大幅提高數學知識水平,是針對高層次的學生設計的。同時,要求學生要保證練習題的準確性。當做練習題的時間結束后,教師需要在數學課堂上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習題進行考核評價,使學生通過練習整體提升學習數學的效率。
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數學教師首先檢驗學生的習題答案是否正確,當學生的練習題保證了準確率后,教師可以先認可再鼓勵此層次的學生,使這部分學生體驗到成就感,進而增強自信心和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數學教師考核后,可以先夸贊再勉勵他們,使這個層次的學生有所進步,但不會驕傲,并更加認真去學習;對于高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時,教師則要提高評價的標準,并嚴格要求學生,激勵他們更加謙虛、認真去學習數學知識,并要加倍努力,不斷超越自己。進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進步和不足,增加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結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應清楚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科學、合理的分層,并且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使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學生可以有效吸收數學知識。同時,數學教師還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幫助學生扎實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并在精神上不斷鼓勵和引導他們,不斷進步。并且,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興趣,進而使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勇清.淺談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1(19):4+6.
[2]韋愛芹,韋存峰.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