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劉強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遠程互動教學在農村中小學中的建立有利于農村師資職業技能的培養,提升農村學生的學習素質能力,最終實現民族地區城鄉學校間優質資源的協同和共享。文章介紹了“互聯網+”條件下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遠程互動教學模式,并對改善農村教育教學的現狀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現代遠程教育;遠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31-0279-02
Research on the Distanc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rnet Plus"
YANG Hui, LIU Qiang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 China)
Abstract: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tance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teachers' vocational skills,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nd abi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in ethnic area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anc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ethnic area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rnet plus", and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mproving rural education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Keywords: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Distant Education; Distance learning
1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彌補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師資結構薄弱,教學手段老化等問題,這一舉措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針對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搭建起“互聯網+”背景下的遠程互動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化發展,起到教育公平化的作用。以遠程互動課堂為突破點,將城市中優質的教育資源與農村中小學的內生發展相結合,從而來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
在城市的學校間的教學資源合作已經是相當普遍,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的各階段的學校和城市優質學校間的資源共享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現象還很明顯。遠程互動教學形式在城鄉學校間的建立,打通了城鄉師生間的教學空間,讓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空間范圍更加的廣闊,時間上更加的靈活,讓受眾更廣泛,授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給農村兒童帶來了新的學習視角和渠道。借助這一信息技術手段,也可以搭建起一個各學校間教師共同學習探討的網絡平臺空間,為農村中小學教師提供一個與城市優秀教師、專家等人員間溝通的信息橋梁。
2 遠程互動教學平臺建構及基本框架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正式提出,對于促進我國信息化教育的可持續、協調性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目前農村各個教學點都陸續配備了衛星電視接收機、視頻播放設備等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并通過網絡逐步實現了農村中小學和城市學校間的課程教學聯系,做到了遠程同步互動課堂的搭建。近年來,面向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遠程同步互動課堂建設備受關注,相應的試點工程也在國內許多省市相繼啟動[2]。
2.1 “互聯網+直播課堂”模式
隨著社會對教育認識不斷地提高,農村居民對優質的教育和教學質量好的學校的認同感越來越高。針對農村地區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逐步推進“互聯網+直播課堂”模式,有利于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化、均衡化的發展。實現名師授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3]。通過遠程直播課堂,利用城市教育教學發達的學校的優質師資,幫扶教學相對薄弱的農村中小學,以課堂協作情境化等的新教學模式,建構面向農村學校的直播互動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的架構。在基于網絡平臺遠程雙向互動的教學環境中,逐步搭建起一個由教師、學生、網絡平臺、教學內容四個元素構成的一個新的網絡教學系統。
2.2 “互聯網+同課異構”模式
搭建“互聯網+同課異構”模式,在該網絡平臺上,城鄉學校進行優質高效的協作。城市對口幫扶學校協助農村學校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以英語、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薄弱學科為突破口,引入較為成功的教學模式,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漸鋪開,以名師為引領,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農村學校的教師教學能力和對學校的管理水平也在逐步得到提高。
2.3 “互聯網+共享資源平臺”模式
同步直播課堂除了要求現場課堂的同步共享性,也要強調數字信息資源的共享。結為對子的兩所學校的相關班級,應當共享相應的數字資源。城市學校的授課教師應提前一周在課前把教案、講義、課件、作業等的教學資源上傳到相應的網絡平臺上,這樣就能讓農村學校的同步授課班級的教師和學生提前做好預習,熟悉知識點等的作用,以便在直播授課時及時準確地對同步授課班級進行輔導。城市學校還可以通過網絡、光碟等方式,向農村學校共享數字教育教學資源,如共享本學期的教學大綱和進度計劃、提供同步的授課案例視頻、同步課件、單元測驗試卷、作業、教學反思等的教學信息,這樣就能逐步解決農村學校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
2.4 教師輔助協同,提升信息技術素養
由于基于網絡的遠程互動直播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要求較高,農村教師結構普遍老齡化,信息技術素養相對較低,對多媒體設備操作還很不熟悉。我們要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的培訓,讓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多媒體設備及其一般的設備維護技能。構建好遠程互動教學環境后,還應有專門預算,外包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對硬軟件設備每周安排技術員進行定期檢修維護,同時也要培養農村學校自己的維護人員,對網絡平臺進行維護。如果在直播過程中出現故障,學校應該立刻報告管理中心,通知技術人員立刻進行搶修,盡量把教學耽誤的時間降到最低。
2.5 教學連貫性保持一致
為了讓兩校間的教學活動保持一致性,兩所學校間進行遠程互動教學的班級所采用的教材要必須一致,并且執行同樣的教學大綱和授課進度計劃。政府相關部門要協調網絡通信商做好網絡搭建的任務,并且保證高質量的網絡暢通性和互聯性。在網絡突然出現中斷、設備出現故障等問題時,農村學校的教師要同步及時“補上”。
2.6 有助農村學校開足開齊課程
搭建起一個運行良好的遠程互動教學平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通過遠程互動教學能夠彌補農村學校有些學科缺乏教師,不能開足相關課程等的現狀。為開足開齊課程做到了很好的補充。讓農村學校也能開好、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達到了城市學校同等的教育教學水平。
3 遠程互動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是共存互補的關系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遠程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是和傳統教學模式的互補,是相輔相成的。農村學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一時間還跟不上城市學校的教學節奏,故而遠程互動教學還需要照顧到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那么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遠程互動教學很好的互補形式。在進行遠程互動教學時,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不斷的接收城市教師的教學節奏和教學方法,這樣能讓城市優質的教學資源得到優化,還能讓農村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學習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也有繼續發揮它優勢的地方,比如,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對班級學風班風的掌握,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對學生三觀的影響等等方面,都是遠程互動教學模式不能夠替代的。在當今信息化社會,只有傳統教學模式,或者只有遠程互動教學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從這個認識上來說,遠程互動教學模式不能取代傳統教學模式的。那么可以說在未來的教學模式,是兩種教學模式的互補和融合。一方面,農村學校逐步吸收遠程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勢,更加注意教育技術在教學和學科中的應用;另一方面,遠程互動教學模式要從傳統教學模式中吸收養分,促進自身的不斷發展,進一步提高遠程互動的教學質量,完善應用及管理體系。
4 遠程互動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
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進行遠程互動教學目前存在因材施教難、課堂教學交互不流暢等的問題。其一,因材施教難的問題。遠程交互教學對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農村學生的學業水平普遍不是很好,在進行遠程教學時,城市學校的教師不可能太照顧到農村學生的水平,這樣就造成在直播課堂中,能夠和遠程配合的學生不多,這就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聽不懂,慢慢地造成厭學等因素的出現。所以,為了保證遠程教學的效果,可以采用分班試點的教學形式和相關教師輔助教學的形式來進行。采用分班試點的教學形式,可以將自身素質能力較高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遠程教學,這部分學生完全可以跟上遠程端教師的教學節奏,從而提高學業知識水平。如果要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遠程互動教學的優勢,那么就要多方位多渠道的解決這一難題,如分層級進行遠程教學,分班試點教學等。
其二,遠程教學互動相對薄弱。教學是雙向的教授和學習過程,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決定了教學效果。遠程互動教學會受到互動機制的建立、硬件、軟件和網絡帶寬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這些因素造成遠端學生在學習中交互信息不暢,滯后等問題。這就導致了學生對遠程教學失去信心,從而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遠程教學要考慮有多種溝通渠道、充分準備教學資源、制定好教學策略,來促進在教學直播過程中信息的交互。這些弊端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擔當起一個大組織者的角色,組織學生討論,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4]。
5 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遠程互動教學在農村中小學中的建立有利于農村師資職業技能的培養,提升農村學生的學習素質能力,最終實現民族地區城鄉學校間優質資源的協同和共享。
遠程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拉近了城鄉學校間的距離,促進了城鄉各學校間的互動交流。實現了跨區域、跨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在民族地區教師培訓、學生培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驅動下,加大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探索如何搭建好城鄉學校間的資源共享,發揮好遠程互動教學平臺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楊輝,劉強. 遠程互動教學系統的構建[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9):127-128.
[2] 冉新義.農村小規模學校“互聯網+同步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35-39.
[3] 丁俊峰.基于遠程同步課堂的信息化教學研究——以扶溝縣縣直高級中學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6(S1):13-14,18.
[4] 張大銀,林桂平.同步課堂:信息技術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以滁州二中和拂曉初中為例[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1):67-70.
【通聯編輯:王力】
收稿日期:2021-03-01
基金項目:2018年度凱里學院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遠程互動教學系統的研究”(項目編號:JG201838)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輝(1981—),男,貴州省貴定縣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應用、多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