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倢
[摘? ?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中學生的價值在于促進中學生科學生態觀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生態文明意識的養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效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包括:利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武裝中學教師隊伍,利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性搭建課堂教學平臺,利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性指導中學生的實踐行動。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34-0045-02
2018年5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確立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黨和國家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是新時代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
中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是“中國夢”的核心實踐者。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必須重視對中學生的教育。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學科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相融合,有思路、有方法地推進中學生將生態文明思想內化為自身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指導,并付諸日常生活中。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需要理論的支撐,更需要中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摸索更科學的實現路徑。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首先,促進中學生科學生態觀的形成。中學生對于生態系統的觀念來源于社會,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在具體的學校教育過程中貫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加強對自然生態的認識,并外化為中學生的自覺行為。
其次,促進中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全面、多層次地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中學教育體系,有利于提升中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水平。
再次,促進中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養成。保護好國家的自然地理、青山綠水,是每一位中國公民應履行的義務。中學生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造者、開拓者,保護自然環境是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學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與方法
(一)利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武裝中學教師隊伍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套體系嚴密的科學理論,中學教師將其學習透徹,是將其融入教育過程中的基本保證。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理論源頭,同時蘊含著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優秀的生態文化。對此,中學教師應先開展集中學習,再按各學科特色和學科內容重點分析、設計教案、指導實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想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習,然后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細則。如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體現該學科的思維特點,還要適應社會潮流,了解當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新時代大背景下綜合運用黨和國家提出的新理論、新觀點。
(二)利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性搭建課堂教學平臺
實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需要有力的載體,而課堂教學平臺就是其中最有力的載體。在搭建課堂教學平臺的過程中,首先要抓住開展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主陣地,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中思想政治課。政治教師要做到“內容為王”,在實際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變得接地氣,并且將生態文明滲透到教學中。
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具體內容來看:講到法治板塊時,可以解析中國當前用最嚴密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講到勇擔社會責任時,可以介紹在生態保護中的個人責任;講到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等內容時,可以引入建設生態文明的愿景;講到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時,可以分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世界綠色發展潮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等。
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具體內容來看:講到經濟生活板塊時,可以分析如何通過財稅、金融、價格等靈活的市場機制實現綠色發展、構建綠色產業;講到政治生活板塊時,可以與“依法治國”相結合;講到文化生活時,可以提及“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講到生活與哲學板塊時,可以辨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如何彰顯唯物辯證法和自然辯證法的統一的,是如何作為科學的方法論產生作用的。
在搭建課堂教學平臺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結合各科目的內容融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具體的科目來看,教授語文課程時,教師可以剖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觀念和意義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教授歷史課程時,教師可以回顧生態文明在世界、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及歷史教訓;教授化學課程時,教師可以分析垃圾分類的原理和垃圾對土壤化學成分變化的影響;教授地理課程時,教師可以從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環境保護、全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等角度切入,帶領學生領悟新時代中國的生態文明指導思想;教授數學課程時,可以將生態發展、環境治理作為應用題的材料;教授外語課程時,可以引用國外有關環境保護的報道以及相關的詞匯;教授生物課程時,可以從動植物的環境對其生長、發育的影響等方面切入;教授美術課程時,可以通過美術作品感知自然環境的魅力、力量。
(三)利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性指導中學生的實踐活動
要實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教師還應重視實踐平臺的構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帶領中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實踐活動作為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途徑,讓中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對世界的認知,幫助他們形成穩定、正確的價值觀。中學生的實踐活動可分為校園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校園實踐活動時可采用探究學習的形式,利用學校的資源,引導學生對學校環境進行探究與思考。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或節假日開展青少年公益環保志愿活動,比如通過垃圾分類調研、環保創意比賽、環保接力跑等活動,號召中學生以公益的方式傳遞綠色的生活理念。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可利用世界環境日、中國植樹節等關鍵時間節點組織中學生開展有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培訓交流活動。如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論提出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也可以選擇學校附近的教育基地,讓學生接受現場教學;還可以請專家學者做報告,解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刻內涵……
開展各項活動的同時,還可以在校園的黑板報及教室的墻壁上,張貼有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海報等,營造教育氛圍。
在新時代,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設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如可以邀請身邊的環保小達人在網上開講青少年生態環保綠色公開課;還可以引導青少年參與有關綠色理念的線上討論、線上承諾等活動,將青少年的快閃視頻上傳到互聯網。
總之,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召喚。面對新任務新挑戰,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發揮塑造中學生靈魂的作用,科學、有效、深刻地影響中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行動,值得我們在實踐中持續思考、不斷總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的理論,更是知行合一的理論,中學教育工作者應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在課堂教學主陣地上下功夫、著力在創新教育方式上下功夫。
[? ?參? ?考? ?文? ?獻? ?]
[1]? 潘家華.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2]? 顧鈺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體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3]? 付磊.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現路徑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4]? 李小蓮.論傳統文化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的功效[J].科技創新導報,2009(34):126.
(責任編輯? ?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