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及智慧化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智慧化教學環境帶來的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淘汰和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本文介紹了智慧教室的特點,從智慧教室建設的意義入手,探討在智慧教室平臺,財務會計課程應如何充分利用智慧教室資源,進行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模式創新。
關鍵詞:智慧 財務會計 教學模式
1 引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中“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點要求,高校紛紛探索改革路徑。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高校改革的主力軍之一,不同于職業教育和研究型教育,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而以往的課堂中知識灌輸式教育與應用型高校培養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因而智慧教室的探索和建設成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改革途徑之一。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財務會計課程理論較為枯燥,學生缺乏信息化教學環境,不易去理解相關理論在實操中的應用,過去的教學媒介是PPT和教學軟件。任課老師用PPT展示授課內容、在app布置課程作業、上傳課程資源,學生以高績點為追求被動完成任務,對課程知識點缺乏主動探索意識,更談不上應用能力的培養,綜合能力的提升。
2 智慧教室的主要功能
辭海對“智慧”的解釋是:“指學習、記憶、思維、認識客觀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維能力”。[1]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筆者理解的“智慧”應是大腦的綜合能力和學生動手運用能力的結合。以綜合能力作為依托、以實際應用作為體現,從應用過程中發現問題、以問題反饋為基礎改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而智慧教室的建設,為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為目標,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奠定了基礎。智慧教室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支撐,是一種高端形態。智慧教室集中了“綜合管理+綜合服務+基礎設施+應用支撐”四大層面。[2]如圖1所示。
2.1 綜合服務層
智慧教室服務立足于學生、教師、社會、家庭和管理者五大主體。智慧教室以自身強大的功能,實現服務對象對知識獲取的便捷性,對溝通交流的有效性,從而促進促進各主體之間的良好互動。
2.2 綜合管理層
智慧教室的綜合管理包括服務管理、教務管理、資源管理、環境管理,可以實現管理和運維的統一。學生可以根據個性化的需求獲得匹配度高的學習資源和多元化的支撐環境,任課老師可以根據輸出的大數據,有針對性提供學習指導,實現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精準化。綜合管理輸出的設備使用頻率、學生考勤情況等大數據可以為老師指定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學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除此,任課老師不僅能夠實現課中管理,也能對學生課前課后學習情況實現全方面動態掌握與監督,不受時間和地址的桎梏。
2.3 應用支撐層
應用支持是智慧教室建設的核心。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智慧教室云中心支撐平臺,可以有效整合計算、儲存、網絡三大應用。智慧教室還配備了教師端的備課學習平臺,實現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每位教師都可以設置自己的登錄密碼,有效保障自己的隱私。對學生和教師的探索方向、興趣領域、疑惑問題進行大數據的統計分析,從而進行資源的合理分配。
2.4 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指的就是智慧教室的硬件設備,是智慧教室建設的必要支持。每個學校為實現不同的功能,配備的硬件設備也各不相同。以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為例,智慧教室配備了照明通風消毒系統、門禁系統、空調系統、音頻系統、視頻系統等。
3 智慧教室建設的意義
3.1 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生通過學習達到學習目標的內部啟動機制,增強學生學習動機的學習動力有三種:推動力、拉動力、外部壓力。推動力,即增強個體學習欲望。智慧教室的出現及應用,拓展了教師全新的教學概念與思路,將他們從課本中解放出來,打造更加生動的課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公意識,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增強。拉動力,即外界因素的吸引,智慧教室全權是把設計重心放在了學生身上,智慧教室提供的互動性更強的教學環境,基于“課程”與“互動”關聯性的建立,更加增強學生對認同感、小組榮譽感、他人評價等外界因素的需求。外部壓力,也就是測試,課程要求,學校要求等,智慧教室建立起的全方位考核機制,更加公平公正,不以最后期末測試為唯一判斷標準的過程性考核,分解期末壓力,進而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3.2 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財務會計課程具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對理論部分的教學以應用為目的為最終目的,原理的講解需要做到通俗易懂;理論教學的內容與實踐性教學內容相配套,形成完整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體系,以達到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理論理解的效果,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以智慧教室為依托,能夠很好地實現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目標。(1)比如在講“原始憑證”單元的時候,智慧教室方便快捷的線上資源能讓學生迅速獲得日常生活中的原始憑證,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和收集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原始憑證的正確認知。(2)教學管理過程中,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和空間布置,可以培養學生適應能力及變通能力,不同的合作對象和教學模式也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達到對財務會計課程相關知識的深度理解。(3)基于教學溝通的師生互動可以培養學生交流能力,語言組織能力。(4)在智慧教室,學生有自己的個人空間,個性化學習方案的設計增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小組比賽等合作模式的展開,會計崗位角色的扮演,培養了學生團隊協助能力,探索能力。
4 智慧教室建設背景下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索
4.1 教學目標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過去財務會計的授課是以知識講授為主,學生缺乏現實模擬環境,實際動手能力較弱,不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針對學校“雙師型”教師資源缺乏的現狀,智慧教室的教學模式靈活多變,可以進行遠程連接,展示企業一線財務人員工作環境以及財務領域最新科技成果等。實現“雙師型”教學的教學目標。在智慧教室環境下,財務會計課程建設的教學改革創新點在于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方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志趣和潛能,全方面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思辨能力、評價的能力等。比如以“會計分錄的編制”這個知識點為例,學生只知道按照借貸記賬法編制分錄,卻不知道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或者對原理的理解較為抽象,智慧教室則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以自由活動拼接桌椅,相同觀點的同學組成一組,通過實際操作證明借貸記賬法理論的科學性。作為商科語言,財務會計課程肩對于新時代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和品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授課老師能嘗試分析會計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時政,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智慧教室的AR、3D畫面等沉浸式環境,能夠讓學生深切感受整個社會文明的變遷和會計的發展史。
4.2 教學過程
4.2.1 課前準備階段
財務會計課程授課老師可以通過云平臺發送相關資源供學生提前預習。除了常規的介紹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上傳相關的資料習題視頻外,老師還可以利用云平臺,根據不同章節課程設計需求尋找對應的資源。比如在講“記賬憑證”這一章節,可以提前尋找記入錯誤的記賬憑證,發送錯誤憑證給學生,和正確憑證對比,邀請同學玩來找茬的游戲,通過游戲來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學生就會更有興趣去主動尋找記賬憑證上面記錄的錯誤,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學習。在講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謹慎性的時候,可提前發放沈浩在感動中國中片段,展示沈浩日記中沈浩對于謹慎性在為人處世方面的理解等,培養學生品德的同時,又可以激起學生求知欲。為了滿足個性化學生需求,任課老師還可以關注課前學生在平臺的留言,了解每個學生的資源需求,提供相應資源。基于智慧教室智慧平臺的課前準備設計要達到兩個目的,學生方面,學生要為課中內容消化和探索做好知識鋪墊。老師方面,老師要能夠通過學生預習信息反饋對學生學情有較為準確的認知,從而為課中教學設計作參考。
4.2.2 課中學習階段
老師要結合課前反饋情況,整理學生提出的有探索價值的問題,通過課中學習,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探索,知識點的遞進要由淺入深。比如在講“資產”的定義的時候,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小組合作,在云平臺搜索各個學生認知范圍內的資產,由此引出資產的定義,由資產的定義進一步總結資產的特征。在課堂中還可以靈活采用研討、辯論、情景劇、上機實踐、分組互評、作業分享等教學方式,智慧教室能夠為這些教學方式的高效實施提供保障,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感,課堂歸屬感。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化虛擬學習空間,這樣的虛擬空間給不善于肢體表達的學生提供了表達路徑,他們可以流暢表達,主動學習。老師可以細心觀察學生的網絡表達和線下表達,加以引導,通過鍛煉學生會計邏輯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增加每位學生的自信感和獲得感。教學過程全程錄像,以便學生進行回放,查漏補缺。
4.2.3 課后反饋階段
沒有良好運行的監督機制,智慧教室建設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智慧教室建設的目標無法實現,意義成為空談。財務會計課程以“三點四評”為主導,智慧教室課堂應建立起“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間段的監督。學生方面,通過三個時間段多維度打分增強學生的課程體驗,“課前”預習階段打分以學生的思考性活動痕跡為主要依據,鼓勵學生記錄疑惑,以便課程解決或課前同伴協同學習互助。“課中”打分主要以綜合素質表現為依據,提升學生參與感。“課后”打分主要以測試反饋結果為依據,最終學習的目的還要落實到知識點的掌握。課后測試采用限時測試,以培養學生的時間意識,幫助糾正部分學生學習拖拉等不良學習習慣。老師方面,課前檢查老師備課工作及學生預習工作,課中檢查老師上課知識體系與學生學習效果,課后檢查老師教學反思與學生知識掌握深度。“四評”指的是在智慧教室的評價體系的基礎上貫徹落實“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師師互評、師導互評”。經驗相對缺乏的新進老師可隨時通過直播錄播等智慧途徑向教學質量較優的同類課程老師取經,同時也可接受專家以及同領域教師的反饋意見,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5 結語
培養應用型財務人才是通達學院財務會計課程建設的首要目標,而教學環境影響著“教”與“學”的質量和緊密程度。智慧教室的建設為學生隨時隨地學、老師隨時隨地教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能夠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基于智慧教室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不僅能夠推進雙證融通教學,也能夠為學生成長提供一定的校園物質和精神環境、人際互動環境、課堂文化環境。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基金項目《基于智慧課堂的混合式金課建設及其教學改革實踐》;項目編號:JP205TS20008。
校級項目:財務會計B金課建設;項目編號:JK20520003。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校級招標教改項目《通達學院智慧教室與信息化、智慧化教學研究》;項目編號:JG20519003。
參考文獻:
[1] 舒新城,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2] 金智勇,張立農.智慧教室“三位一體”模型構建與實踐探索——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9,(4):79-81.
[3] 陳玉坤,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陳婷:(1992—),女,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學、財務會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