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峰
摘要:本文研究初中音樂課程如何滲透德育功能。從以歌唱教學培養音樂興趣、以欣賞教學熏陶學生情操、以班級歌曲培養向上精神、以娛樂活動滲透德育教育四個層面,探討初中音樂課程如何滲透德育功能。期望本文能夠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程;德育;教學。
引言:
音樂作品具有豐富且獨特的德育功能,音樂教育能夠融思想教育于藝術之中,是為學生實施德育、美育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師更應重視對音樂作品德育功能的挖掘與發揮,在課堂中不遺余力、不失時機地踐行德育教育,利用音樂作品熏陶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讓學生的人格得以更為健康地成長。
一、以歌唱教學,培養音樂興趣
正所謂“以美育人,莫善于樂”,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熱愛,讓學生形成更為長久、穩固的音樂欣賞習慣,在此后的人生中,也能夠時刻保持以音樂舒緩身心、陶冶情操的意識。教師可借助歌唱教學環節,達成上述目標,為學生播放優美的歌唱作品,在激發學生課堂熱情的基礎上,為學生講講歌曲的作者、創作背景等,增強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對作品的喜愛。
以教學《一二三四歌》這首作品為例。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音樂,再詢問學生在歌聲中聽到了什么,聽音樂時心情如何,得到學生的反饋后,再為學生講述這首歌的作者及創作背景,讓學生帶著對音樂作品的深層次理解,去重新聽音樂,并試著學唱作品,這便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與熱愛。
二、以欣賞教學,熏陶學生情操
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亞里士多德曾指出:音樂藝術的社會作用,在于凈化人的情感,讓人心曠神怡;王國維認為,音樂能夠讓人的精神得到滿足,達到“以樂輔德”的效果。由此可見,為在音樂課堂中全面滲透德育功能,教師必須充分重視音樂欣賞環節,引領學生深刻感受音樂作品的美,感悟音樂作品的情感,為學生帶來精神、身體等多個層面的放松或震撼,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1]。
以教學《空山鳥語》這首作品為例。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一音樂作品,同時配上精美的幻燈片,讓學生進入一種身心放松的狀態之中,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中表達的美麗景色;再以教學《北京喜訊到邊寨》這首作品為例,教師可提前搜集與這首歌的創作背景相關的資料、紀錄片,在課堂中播放出來,讓學生帶著對作品的更為深入的了解,進一步鑒賞作品,感受作品獨特的風格,熏陶學生的情操。
此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還可為學生在平時的音樂欣賞提供一些建議,讓學生在課下時間,也能夠借助音樂作品提升自身的修養、鍛造自己的意志、熏陶自己的涵養:活潑好動的學生,平時可多聽安定、莊重的樂曲,培養理智好思的性格;內向的學生可多聽活潑的音樂,克服保守的性格特點;性格急躁的學生,平時可多聽溫柔和諧的純音樂,克服缺點;膽子比較小的學生,在平時可多聽激烈雄渾的音樂作品,培養自己的膽識。總之,常欣賞音樂作品,不僅有利于改善人的身體健康,還有利于對人的性格、情趣、個性的培養,教師應重視為學生傳授這些音樂欣賞方法,讓學生的音樂欣賞更為有的放矢。
三、以班級歌曲,培養向上精神
音樂課堂中,教師也可要求每一個班級的學生,選擇一首內容積極向上的歌,作為“班級歌曲”,在每一節音樂課前先唱一遍,快速進入課堂狀態,同時得到身心上的積極影響,逐漸養成樂觀向上的品格。
以筆者的課堂實踐為例。筆者讓學生以集體討論、交流的方式,選擇一首歌作為班歌,有的班級選擇的是《陽光總在風雨后》,有的班級選擇的是《怒放的生命》,有的班級選擇的是《最初的夢想》,還有的班級選擇的是《明天會更好》...不論哪一首歌,都表達出了學生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樂觀向上精神的肯定。在教學這些班歌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不僅要會唱,還要會體會歌曲傳達出的意境,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生活的甜苦與喜憂,進而懂得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不斷書寫更為精彩的人生篇章。
四、以娛樂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娛樂活動也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以及對音樂作品的表現能力。教師應重視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以競賽為主要形式的娛樂活動,合理利用初中學生在青春期的競爭意識與好勝心,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信念,以及團結協作的良好品格[2]。
例如,在課堂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學生按照座位分為幾個小組,舉行歌唱比賽,這樣主要是為了避免無人參與的尷尬,同時也能夠保證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在比賽期間,教師可為學生鼓勁,也可抽幾名學生獨自表演唱歌,培養其自信心,讓學生得到豐富的德育收獲。
此外,有條件的教師也可多組織學生參與市里的大型文藝活動,包括舞蹈、合唱等,讓學生得到更為充足的藝術滋養、德育陶冶,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集體榮譽感與上進心,讓學生的人格得以更加健康地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音樂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初中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更應不斷加強對音樂課堂的優化,在發揮音樂作品的德育功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音樂課堂中得到更為豐富的收獲。
參考文獻
[5]許筍菜.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實現路徑淺探[J].當代教研論叢,2020(04):123.
[6]錢曉燕.論初中音樂課程德育資源的價值及其開發利用[J].現代教育,2019(11):61-62.